在惠州民间践行的“做牙”习俗,流传久远,无从查考,起码也有百多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兴旺,民族资本的积累,大公司、集股营商和私人企业、小作坊的涌现,靠出卖劳动力的庶民百姓,参与了各行各业劳动的工人,遍布大、中、小城市和工矿企业。虽有各行业的工会维护着工人起码的权益,但因每月工钱薄少,往往基本生活也无法保障。为了劳动效果,增加工人的体力,改善一点膳食,一些开明、慈善的老板,便兴起了在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日,煲些汤水,加点菜肴,为工人打打牙祭,此举名为“做牙”。这个举措,给工人们一个好感,更好地为老板们卖力、赚钱。有了一两家,便有多家跟着做,就这样,兴起了每月初二、十六日“做牙”的习俗。在解放前,每逢农历每月初二、十六日一早,就能见到每间店铺的“伙头军”(厨房佬,手托小竹箕“或竹篮”),鱼贯地出入市场,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做牙,以初牙(正月十六日。因正月初二日是年初二,无所谓做不做牙,故也)、绿(六)豆牙(六月十六日)和尾牙最为讲究。为什么呢?因为初牙,处在闹元宵后的第二天,也是开工后不多天,节气很浓,故过这个牙,过得较为丰盛;绿(六)豆牙,处在一年中间,是个“双六”日,也是辛苦地劳动了半年,给伙计煲些好汤、加多点好菜,理所当然,也不过份,一般老板都乐意花多一点钱,买些好菜料,让工友们美美地饱食一餐,何况他们自己也食回一份,何乐不为,故也丰盛;讲到尾牙,就不寻常,它处在一年最后的一次,汤料、菜肴更为丰盛,劏鸡杀鸭,食些海鲜、腊味,也很平常。其特点,有人欢喜有人愁,因为关系到今年奖金和去留问题,所以既欢喜,又紧张。当老板兴冲冲地恭维你一年做得如何好时,顺手挟块鸡腿肉放到你的碗上,并说,明年你到别处高就,本店(坊)不留你了,那时,你就心知肚明,冷汗一身,人们称这块鸡腿肉为“无情鸡”。吃过这餐年饭,马上捡齐行李,哭着离店(坊)了. 话又讲回来,有些开明、积善和关爱职工的老板,吃了这餐饭,手捧一杯热茶,和霭可亲地对着工友们说:“剩下这10多天,你们用我的信誉,用我的资本,用店里的货物,放开手脚大干一番。赚到的钱,你们分用,过个肥年吧!” 过了“尾牙”,就进入年关。那时,收租逼债特别紧,不时会听到×××吊颈、××食大茶药、××投江自尽的消息,为什么?无钱还债,社会造成。不久,到了十二月廿三,流传着:官廿三,民廿四,王八乌龟廿五的谚语,一般人家抢着廿三日晚上,送灶主爷上天凑好事,做完这个节目,抓紧时间筹备过年事宜,买年货,蒸糍蒸粄,忙得不可开交。很快,到了“除夕”,接回灶主爷,保一家平安。食了团年饭,围坐在一起“守岁”,接着“开年”,年节就是这样轮回,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