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过去生活怎么样 古老饼模告诉您
作者:朱如丹 方莲花 顾玉莹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9-10 23:26:32

 

本报采集

 

 

 

 

 

 

 

 

 

③图

 

 

①:月光饼模。图②:清代模。图③:陶瓷饼模比较少见。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海内外华人团圆的日子。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吃月饼赏月色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人们吃的月饼大多是现代流水线上的产物,手工制作的月饼,已逐渐在大部分家庭中消失,传统月饼模子更是少见。不过,惠城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林选志收藏了上百个老模子,其中就有不少月饼模。

 

月饼模内刻有嫦娥奔月美景

近日,《惠州日报》记者来到市区桥东上塘街,林选志在这里开了一间古董店。店里有不少古家具、民俗用品。林选志翻出了20多个模印。这些模印除了常见的木制模,还有好些个较少见的陶瓷模。形状有圆形、六角形、方形、莲花状等。林选志说,饼模不同形状,除了吸引顾客外,也为了易于分辨馅料。饼模不少还刻有店铺的记号,比如一块长方形的饼模,两个饼槽上都雕刻有 “林南记淮山”的字样;另一个饼模刻有“钜记月饼”的字样。模子外围已破损,但“钜记月饼”几个字清晰可见。让人不禁联想:澳门的钜记饼家很有名,难道这个“钜记月饼”模是从钜记饼家流出来的?或是惠州也曾有过一家“钜记”?

一个雕刻有月宫图案的月饼模吸引了众人目光。模子里雕刻了一幅嫦娥奔月的美景,模子右半边是一座宝塔,宝塔旁边有嫦娥仙子与明月,下面是滔滔江水,周围还有青松。模子雕刻精细,连宝塔屋檐四周的瓦片、栏杆花纹也清清楚楚。

一个六角形的月饼模子,里面刻有“花溪旦黄”4个字,周围有一圈规则花纹。林选志说,这一圈花纹是常见的“缠枝花”,象征着吉祥如意。对于这个饼模的由来,林选志说,在惠州西湖边,曾经有一家桃花溪酒店,后来该酒店转手改名了,这个饼模可能是原来酒店的月饼模。

林选志还收藏有月光饼饼模,这个饼模的特别之处是没有手柄。饼模内部直径约为9厘米、深2厘米,在这狭小空间内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周围环绕着朵朵祥云,非常漂亮。“我搞古董收藏这么多年,已收藏了上百个老模子,都是从惠州各地收集回来的。”

 

清朝大模一次可做20个

林选志收藏的饼模,在不久前举行的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吸引了众人目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黑褐色的模,边角已有些腐朽,露出木头本来的颜色。这块模子长约45厘米、宽约40厘米,共雕刻有20个小槽,可以同时制作20个。这20个小槽造型丰富,每一个槽或是雕有鱼、鸟、羊等动物形状,或雕有灯笼、寿桃、花篮、扇子等形状。每个图案都雕刻精致,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这块模是清代的,做工精细,造型也漂亮,是我前两年在博罗收过来的,应该是清代有钱人家用来制作礼饼和糕点的。”林达志说,这块大槽只有半指深,做出来的糕点不会太厚,可以保证口感。模大多是硬木制作,在这块清代模子的背后,有密密麻麻的刀痕,林选志估计它曾被当作菜板使用。

林选志收藏的饼模,有的专门做月饼,有的用来做小糕点,还有一些集合了两种用途。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块模子,一面是雕有精巧花边的圆形月饼模,另一面是刻有“寿”字的桃形寿模,非常特别。还有一个饼模,一次可做4个小糕点,4个饼槽分别刻有“五”、“色”、“香”、“饼”4个字。

要说特别,不得不提林选志收藏的陶瓷饼模。饼模约一个手掌大小,内里烧制有葫芦、寿桃等吉祥喜庆的图案。“这批陶瓷饼模是我从博罗收来的,估计是清末大户人家的用具,因为这种独特造型的月饼一般是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

 

饼模反映了当时饮食文化和生活水平

市民协会员、民间雕刻艺术家毛国忠介绍,饼模是一个历史见证物,可以见证当时的饮食文化、饮食习惯和饮食水平,收藏这些饼模很有历史意义。

在惠州民间,月饼模是中秋节做月饼用的,模多是过节时或是喜庆日子时做用的,比如艾模、寿模、喜模等。多由糯米粉做成,大部分模都是民间老百姓自用。如果刻有“×记”的模,就是当时的私人作坊做用的。从模的大小厚薄,也能了解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上个世纪60年代的模,个头很小又很薄。因为那个时候经济比较困难,做的原材料比较匮乏。但举行喜庆活动时又需要用到,所以只能将模雕刻得小一些、薄一些,把做小一点来应付。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模越做越大、越做越厚,的个头也越来越大。”毛国忠说。

对于林选志收藏的20个槽的模,毛国忠认为可能是当地居民办喜事时,需要的数量比较多,所以就在一块模子上雕刻了20个槽,提高做效率。“做时,要先在模上撒上熟粉,然后再将揉好的糯米粉按到模上,压实后再敲下来。所以,雕刻模也有技巧,如果雕刻得不好,很难从模上敲下来。而且模外围要比内围稍微大一些,这样才容易脱模。”毛国忠说。

 

 

(原载2014年9月6日《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