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袁叔家的院子,就看见笑容满面的袁婶,我们像久别重逢的故亲,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张总先到,已经在喝茶了。我和花姐、铁哥、艳蓉后进门,只看见袁叔家可爱的小孙女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喝粥。环顾一圈,不见袁叔,张口就问袁婶:“袁叔呢?”慈祥的袁叔只要在家,必定会在大门口迎接我们,张罗泡茶的呀,现在不见他,自然是要问的。“在后面榨油呢,挪不开身!”袁婶笑眯眯的说。
我们直奔后院。袁叔家的后院,有两间不起眼的平房和两个小菜园。菜园我们去摘过菜,而两间小屋子却没有进去过,我猜想大概就是农村关鸡鸭猪和放杂物的屋子吧。走到红砖屋门前,拉开不锈钢的栅栏和板门,看见袁叔正在里面忙活。不待寒暄,我们被眼前的一幕给吸引了,这是一个最原始的手工榨油作坊!这些笨重的家伙我们之前在龙门“香溪堡”见过,只是怎样操作我们却是第一次看见。
屋子大概有20平米,里面被榨油的“机器”填得满满的。靠右的墙边上放着一条约3米长、腰围巨粗的油榨床,榨床边上放着20多根大小粗细不等的短木条和大木槌,木条是榨油时加压用的,大木槌约有十多公斤重,我试着举起来,它却纹丝不动。袁叔介绍,这些“木疙瘩”全部是荔枝木,其中榨床是一棵200多年的老荔枝树做成的。在榨床边上刻有一行小字:1966年10月1日。这是袁叔进榨油坊的第一天,他亲自刻上去的。屋子中间是碎粉机,把花生打成粉末才能榨油,这是手工榨油程序里唯一一个使用机器的程序。在左墙角落是一个大灶,灶上放着一个大木桶,灶里的柴火正烧得旺盛,蒸汽缭绕,使得小屋有限的空间里温度更高,更热。门前地面一个长条形不锈钢框子,是放蒸熟的花生粉末和制成花生饼的地方。
对这个古老的榨油方法,我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和好奇,不用分工,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岗位”。铁哥用力举起木槌压榨,还有模有样的添加木条给榨床里的花生饼加压,别说,一会儿,油就从榨床下汩汩流出来,流进榨床底下的盆子里。铁哥干得很起劲,没两分钟就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才知这10多公斤重的木槌不是那么好使的。他一个正当壮年的人都干得这么辛苦,可想而知袁叔一个老人的劳动强度有多大,这油来得有多么不易。艳蓉拿着竹篾圈子做花生饼,只是总做不紧致,一会儿就散了。袁叔示范,要先把竹篾圈对齐,把花生粉填满压紧,两面再用木条加压,这样做成的花生饼就不会松散。看事容易做事难,看似简单的事也要有经验。花姐和张总不停给这些古老的“机器”拍照,说是多给“古董”留影,怕将来会失传,还不时要袁叔“回眸一笑”,袁叔不好意思,只是羞涩地笑笑,不像铁哥笑得那么“专业”。若单从留影来看,铁哥不像榨油“生手”,那满头大汗,那孔武有力的举臂挥槌,真像一个老“榨油师”!
别看他们忙,我比他们更忙,不是手忙,是眼忙,嘴忙。忙着仔细看这些“古董”,忙着向袁叔打听他榨油历史和榨油效益。
手工榨油的大致步骤是:粉碎花生米→蒸熟→制成饼状→放入榨床榨油。最关键的一个程序是要蒸熟,这样炸出的油才能保存久放,色泽清亮,油香浓郁。生花生炸出的油容易发臭;最辛苦的一道程序就挥槌压榨。具体程序是先把花生米打成粉末,倒进一个大木桶放在大灶上蒸半个小时,等蒸熟后倒出来稍微冷却,再放进竹篾圈圈里压紧,做成饼状,放进油榨床里榨油,这俗称“熟榨”。操作方法是:第一次先放12个饼,等花生饼出油,榨干、挤紧之后,第二次再加入4个饼,一榨最多能放16个饼,合75公斤花生。榨油分两种方法:第一天蒸榨;第二天炒榨。蒸榨出油约25公斤,炒榨4公斤,一榨共能出油约29公斤。按每公斤花生11元收购计算,每榨花生成本是825元,按每公斤50元出售,能收回1450元。每榨需两个人两天合作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榨油工序。折算剩下的625元就是两个人两天的工资。在手工费昂贵的今天,实在是不多!
袁叔今年72岁,追寻到祖上三代前都是居住在酥醪村,他高小毕业,当年因家贫年龄又小,出山路程太远,没有到镇上上中学,但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个小知识分子了。在他20岁那年,他以生产大队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乡卫生员,因成分不好没能去成,于是被大队安排进了榨油坊。因他识字有些文化就安排他管理榨油坊。他就是在榨油坊里跟着老师傅边看边学,学会了榨油诀窍,在榨油坊里一干15年,成了最有经验的榨油师傅。1982年,分田到户,集体解散,榨油坊也随之解散,因榨油不赚钱又辛苦,当时无人要榨油的这套工具,袁叔就跟村里要回了家。
在七十年代榨油,一榨的加工费是3元钱,现在每榨加工费收60元。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袁叔家里子女小,人口多,家庭比较贫困的时候,这个手工榨油坊给家庭经济收入带来过一些帮助,农闲季节勤劳吃苦,能略赚些零用钱。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儿女已长大成家,自己又上了年纪,就不靠榨油赚钱了。现在榨油主要是供自己家吃,还有一些老客户和左邻右舍的需求,才坚持下来。最有趣的是,有一个专门用机器榨油卖的客户,自家却跑到他这里买手工油吃。袁叔现在是酥醪村唯一一个传统手工榨油的。
手工榨油比机器榨油辛苦很多,利润也小很多。机榨油出油率高、快,成本低,所以机榨油也相应便宜很多,每公斤只要30元。但是,为何手工花生油贵,却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要买呢?因为传统手工炸出的油有一股原汁原味的花生香味,保质期长,最主要的是,袁叔家的花生油绝不掺假,是纯正花生油。袁叔现在每月开15榨,最多能出450公斤油,一年只榨9个月,农忙两个月和正月不开榨,一年最多榨出4000公斤花生油。因袁叔家的花生油价廉物美,所以总是供不应求,往往是刚刚出榨,油就被拿走了。连堆在地上看似是废物的花生枯也是宝物,可以喂猪和种柑橘,也是种花的好肥料。他说用花生枯种出的柑橘特别甜美,所以他的花生枯都被果农订购了。
袁叔一辈子勤劳善良,现在儿孙满堂,家庭和睦,一家十口人尚未分家。大儿子一家在东莞上班,每个周末回家。小儿子在长宁镇上班,小儿媳帮忙料理家务和帮他打下手榨油。他的两个儿子都是谦恭有礼,朴实和善。袁叔说:“儿媳勤劳贤惠,她们妯娌、婆媳之间相处融洽,兄弟有商有量,互相谦让,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听说袁叔的长孙快要结婚了,即将迎来四世同堂。
酥醪村,这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自然村庄,地处罗浮山后山,因酥醪观而闻名,这里丛林茂密,四季风景宜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游人不绝,也颇受徒步和登山爱好者的亲睐。在一百多年前,村民靠农耕自给自足,跟外界很少接触,据说村里有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村庄,酥醪村是罗浮山主要土特产的产区,比如酥醪特酿、酥醪菜和腊肉等,都是酥醪村人的传统绝活。榨油也是其中一门传统手工艺,袁叔的儿子都没有接过父亲的衣钵。这是一门濒临失传的手工艺。
粉碎机
挥槌压榨
刻有字的榨床
面对镜头,不好意思的袁叔
压紧花生饼
蒸花生粉的大灶
正在榨油的榨床
制成花生饼
装花生粉的大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