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宣讲队来到惠东黄埠新渔村,作了一场“惠东渔歌的历史与传承”的宣讲,受到村民热情欢迎。 古振文 摄
惠州有哪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怎样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交礼仪,国画戏曲如何鉴赏……近两年来,惠州市文艺宣讲队的队员们深入各个县区的乡村,进行了145场文艺宣讲,不仅宣传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市文艺宣讲队2018年成立,首场宣讲在汝湖举行
据介绍,惠州市文艺宣讲队于2018年8月筹建,在企业和学校试讲了2场后,于2018年9月11日正式成立,队员先后发展到55人。2019年,市文联正式启动“文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四个一百’活动”后,2019年4月3日,宣讲队在汝湖镇上围村举办了首场宣讲,至2020年11月4日,已有38位宣讲员(不含130多位摄影、联络、宣传、司机等服务人员)深入全市七个县区的乡村宣讲145场,听众约11125人。其中市民协宣讲140场,市作协、市美协、市摄协、市京协、市诗联学会等团队宣讲5场。宣讲队中,国家级文艺家18人,省级文艺家7人,队员们脚踏实地、轻车简从的热情宣讲,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到农村宣讲文艺知识,宣讲内容要丰富多样才能适应农村各年龄段人群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此,市文艺宣讲队征询了部分农村干部和文化骨干的意见后,确定了农村文艺宣讲的五个重点:一是农村需要学习而又缺乏的文艺知识,如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手机摄影知识、惠州传统狮舞等;二是惠州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如惠州风俗、惠州文物、惠州祠堂文化、惠州剪纸、惠东渔歌、罗浮秘境、惠州传统小吃等;三是提高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的知识,如提升个人形象的方法、社交礼仪、儿童礼仪、服务礼仪、服装色彩与风格的搭配等;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如美术、文学、戏曲、民族器乐、舞蹈、工艺的鉴赏等;五是文艺技能的基础入门,如硬笔书法、猜谜、学生作文、民俗摄影、朗诵方法、客家山歌演唱方法等。
两年来,宣讲队先后宣讲了38类文艺知识,还结合文艺知识的宣讲,专题宣讲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36次。
全方位设计宣讲方式,主讲人有本土文化背景
基层群众普遍的文化水平和文艺素养不高,如何能让大家接受宣讲的内容,专注于宣讲而不出现精神涣散现象?据介绍,文艺宣讲团对宣讲方式做了全方位的设计,采用了五结合的宣讲方式:动口和动手结合;文字和图片结合;讲说和表演结合;听讲与体验结合;计划宣讲和专题宣讲结合。宣讲员尊重听众对宣讲知识要求不高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讲复杂的用不上的文艺知识,课时也不长,一般不超过90分钟。主讲人基本倾向于挑选有本土文化背景的人,所用语言尽量能通俗易懂,举例尽量用惠州乃至当地的事例,使之亲切可信。专题宣讲找准切入点,比如结合清明、端午讲惠州风俗和文化自信,教听众制作节日食品等,带动起群众的互动与共鸣。
此外,宣讲队还在宣讲前后对讲座所在地的民间文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农村现状和风土人情等;同时召开文艺座谈会,了解当地文化历史源流与流变、民间文化传承人状况、地方风俗和美食、特色文艺、在当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和困难、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等。这些调研,让宣讲员增长了知识,对地方风情与文化个性增进了理解,更增强了文艺家抢救文化遗产、宣传文化自信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一些村民学生成为宣讲员的粉丝
两年来,宣讲员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听众认为宣讲很接地气,能理论结合实际,讲课方式生动活泼,既通俗易懂又有学术内涵。有很多次宣讲,听众意犹未尽,下课后还围着老师请教,一些村民和学生还成了宣讲老师的粉丝。
据了解,这种大规模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文艺宣讲,在惠州市首开先河。宣讲实践证明它不仅宣传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适应了农村的发展需要,推动了农村的文明建设,也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同时,文艺宣讲也提高了文艺家们“文艺要接地气贴近百姓”的认识,是增强脑力、眼力、脚力的生动实践,促进了文艺家专业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提高了文艺家以文化人的技能,增强了文艺家与人民群众的相互了解与联系,提高了惠州文艺家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服务力。
(原载2021年1月24日《惠州日报》)
文艺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汝湖上围村
宣讲队在博罗县杨村中学宣讲
宣讲队在惠城区河南岸村宣讲 黄金华摄
宣讲队在惠东县白盆珠镇宣讲 朱如丹摄
宣讲队在汝湖与村民座谈
宣讲队在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黄屋村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