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省民协专家组实地考察汉塘古村,蟹形古村落期待涅槃重生
作者:宫晓磊、林丽华    来源:    日期:2021-01-10 10:48:37

 

17日,由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率领的专家组一行,来到惠东县吉隆镇汉塘村,开展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工作,对汉塘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汉塘村是广东省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的申报单位,也是我市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唯一一个申报单位。该村从明嘉靖三十九年始筑城,至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廿五日完成,总占地面积约31000平方米。汉塘围内建筑较密集整齐,基本为客家民居,其中清代建筑约占全围的百分之六十,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大的抢救、保护价值。

 

image001 拷贝.jpg

省民协专家组到吉隆镇汉塘村实地考察。

 

历史悠久古村呈“蟹”形 明朝就有人居住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汉塘古村历史悠久,整个古村呈现一个“蟹”形。据传说,明朝永乐年间,有李姓人从福建莆田迁到此居住。《杨氏族谱》记载,嘉靖五年(1526年),杨氏族人从东莞茶园(今东莞清溪杨梅岗)迁至归善县平政司汉塘约上村居住。最早在汉塘村居住的有李、杨、樊三姓人。当初各姓氏族人来到汉塘村,分散在汉塘周边的上川岭、雅土岭、柜头岭等各山岗而居。由于人丁稀少,经常有贼入侵抢劫,为防贼入侵偷抢,后来,由保甲长樊君索、副保甲长杨宏熙发起并主持建立汉塘围城墙,称“圈城”。期间在圈城过程中,发现地方太大,人丁还是不足,便又邀请芩、谢两姓进围居住,组成五姓合围的汉塘围,后来又有郑姓、汪姓加入;郑姓人后来去了香港,又加入了熊姓人,形成了“七姓围城”。

 

image002 拷贝.jpg

汉塘围内的杨氏祖屋很有特色。

 

据介绍,汉塘村的村名由来还有这样一个典故。明嘉靖年间,汉塘村周边的上川岭、雅土岭、柜头岭等三姓人居住的山岗包围着一个常年无水的旱塘。这三个相连的山岭形状似螃蟹,在两个蟹钳之间的旱塘,常年无水难养“蟹”。为了让“水养活螃蟹”,嘉靖年间,村民将旱塘改称汉塘,“汉”与“旱”同音。从此,“汉塘”之称沿用至今。

 

古村建筑古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大多为清代建筑

汉塘古村特别是汉塘围里,古建筑至今保存基本完整。据传,汉塘围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初一。清康熙初年迁界,汉塘围居民于康熙三年全部迁走。康熙八年迁回汉塘围,原围内建筑已全部毁坏无余。至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廿五日,始由东城楼开始重新建造汉塘围城。从汉塘围残存的城墙痕迹看,平面基本呈椭圆形(不包含围前池塘),长轴为东南、西北向,约220米,最宽处约145米。围内建筑较密集整齐,基本为客家民居建筑,其中清代建筑约占全围的百分之六十,体量不甚大,风格朴素无华,包括三间两廊、下山虎及少量的齐头屋三种建筑形式。有三竖六横九条街道,街道宽在3米到1米间,由于村民认为此地在风水上属蟹形地,故街道也仿蟹脚全部设计为弯曲不直状。

 

image003 拷贝.jpg

汉塘村的古建筑保存较好。

 

据介绍,在建造汉塘围时,建造者设计了三层防护。一层是护城河,宽约十二三米(据现存护城河残留的村前月牙池最窄处推测),深约三米多,环抱全城。护城河约在上世纪80年代前湮没,今仅余围村东北面作为池塘的月牙池一段。第二层为竹层。宽约6米,沿护城河边种植,竹老植密。今已不存。第三层就是围城。围村而建,由条石与砖砌筑,长约252米,宽约145米,设东、北二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城墙被毁坏,今保存有东、北二门及东门边上少许;围西北端一段约有40米的残存城墙脚。汉塘围东门、北门两座城门保存较好,两城门前加筑砖室的形式独特,此种设置可为站哨之人遮风避雨,亦免外人直窥城内,又使城门多一道保险。

 

image004 拷贝.jpg

汉塘围东门。

 

在汉塘围内,有一栋建筑非常显眼,它就是村民所称的钟楼。据村民介绍,钟楼是清康熙建围城时所建。钟楼并非楼,只是建在较高的地上(前有五级台阶)。钟楼亦非钟鼓楼之意,该村族谱所载为“众”楼,又因村民以其在西南横排建筑之中的位置,称“中”楼,此后渐讹为“钟”楼。钟楼其实为村民所称的齐头屋建筑,为硬山建筑,平面为正方形,边长8.70米。屋前为五级台阶,台阶右边设一香炉。建筑三面砖墙,正面门廊,面阔三间全为木直棂窗式设置,明间下部为双扇木门。屋内无间隔墙,面阔与进深皆为三间,立柱若九宫格。进门檐柱与金柱之顶上装饰为四檩卷棚顶。原屋在早已毁坏,现存的是民国时期基本按原貌在旧址重建的,为村民祈福之处。

 

民风民俗与众不同的正月初二舞草龙

汉塘村历史悠久,也延续着不少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其中,正月初二舞草龙就是其中比较由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每年的新年正月初二、三,汉塘村都要举行舞龙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吉隆镇各村都在正月十五舞龙,而只有汉塘围与众不同,这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

 

image005 拷贝.jpg

汉塘村民热情好客,现场表演客家山歌。

 

据传说,清道光年间,户部侍郎叶梦龙(广州人)病逝后,道光皇帝一连几天都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发老人叫他要关照叶梦龙。于是道光下旨在广东境内建造十万座“叶公墓”。其中有两座“叶公墓”落在吉隆,一座落在吉隆平政村的大锣岭,另一座落在汉塘围的大岭山。而汉塘的风水先生认为,在此建“叶公墓”会破坏本村风水,村民无法在此居住。但皇命不可违,后来想到在正月初二晚上八点落葬。先用竹、稻草编好一公一母两条草龙,预先藏在后山的树林里,在晚上落葬以前,由风水先生拜请龙神,抢在“叶公墓”下葬前,风水先生经请龙神,放三声镦炮后,齐声高喊“走起”,即将两条龙挚起向汉塘围北城门飞奔而入,将龙神夺走。之后,为了纪念当年夺龙的壮举,每年的初二、初三晚都举行夺龙仪式。

在舞草龙活动中,每年年初二上午,制龙师傅来到,指挥已扎好的草龙装好灯饰等龙身。晚上五时半后制龙全体人员穿上统一制服,由学校起行,经护城河外围前往本村龙脉之地大岭山“叶公墓”遗址前,队伍是公龙在左边,母龙在右边,小龙在中间排列好。三声炮响以后,挚龙珠的高喊“走起”,顿时,炮仗、礼炮、鼓乐齐鸣,按母龙、公龙、小龙顺序向汉塘围北门飞奔而去,在北门门前游演约20分钟后入城门,经正街往东城门出汉塘围,再转左环游本村环村路一周,再到大地塘,游演约一小时。最后,经过一些列的舞龙程序后,进行化龙。

 

image006 拷贝.jpg

灯笼师傅杨尊来延续着先辈们的手工制灯技艺。

 

此外,汉塘围还有正月十五吊笼喜灯的风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村民谁家生了男孩,正月十三都要在祖祠挂花灯,在神坛前上香告知祖先,还要摆添灯酒宴客。

而在汉塘村里,灯笼师傅杨尊来还在延续着先辈们的手工制灯技艺。他的八角笼喜灯是祖传手艺,20多岁就跟父亲学做笼喜灯。改革开放以后,八角笼喜灯在吉隆迅速发展,2000年,全镇做灯人家达十几家,单汉塘村就有七家。现今由于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提高,手工艺渐渐跟不上形势发展,再加上市面纸材缺乏,以前做灯的已经渐渐退出,青年人又不愿学,现在会做笼喜灯的中老年人寥寥无几。而在吉隆镇,仅存杨尊来一家依然在做。杨尊来现在已经60多岁,整整做了40年,他担心此手艺失传,决心把做灯的相关技巧和经验传给他的儿子、孙子。

 

保护发展我市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唯一申报单位

汉塘古村保留着重要的文化记忆,是村民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因此,汉塘村民普遍对汉塘围的传承和保护意识非常强,一致要求申报“广东省古村落”,让古村得以更好地保护。20204月,市民协将汉塘村作为我市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唯一一个申报单位向省民协申报。为了保护好汉塘古村,近年来,吉隆镇政府、汉塘村委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汉塘围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多角度对古村进行宣传推介。

接下来,吉隆镇将抓紧制定完善汉塘围发展规划,着力做好汉塘围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工作,加强现有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加强古村旅游业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致力于把汉塘围古村建设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广府、客家文化、生态休闲文化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旅游村庄。

 

(原载202118日《惠州头条》)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