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明清建筑百米长 百岁大树拥围屋
作者:朱如丹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10-30 14:46:39

 

▲旗形山上郁郁葱葱的大树,簇拥着前面的合口围。

 

▲市民协专家邹永祥(右一)在合口围调研。

 

▲“文化室”遮盖了原来“崇本堂”几个字。

 

▲旗形山上植被保护得很好。

 

合口村 制图:黄若冰

 

永汉镇 合口村

 

到龙门县永汉镇合口村,可从市区出发,沿着金龙大道往龙门县方向走。在博罗县公庄镇上广河高速,往广州方向行走。在永汉收费站下高速,前往永汉圩镇。在圩镇前往增城的公路边,可看见前往合口村的指示牌。沿着指示牌走村道两公里左右,就可到达合口村合口围。

 

最近,我市有多个古村落向市民协要求申报 “广东省古村落”,其中就有龙门县永汉镇合口村张氏族人居住的合口围。为了解合口围是否达到申报条件,日前,市民协专家专程到合口围去调研,《惠州日报》记者一同前往。

壮观建筑

青砖黛瓦建筑错落有致,留有不少精美木雕

走进合口村,远远就能看到一片壮观的古建筑物,正是合口村合口围。合口村村委会主任张志添介绍说,居住在合口围的是张氏族人。张氏祖先从东莞迁徙到永汉合口,算起来已有600年历史。张氏家族在合口繁衍生息,后修建了合口围。

踏进合口围大门,更是被这片建筑物所震撼:一排错落有致的青砖黛瓦建筑物,足有百米长。建筑物前是一块大空地,用低矮的围墙围着。围内的房子横、竖排列非常整齐,顺着地势逐渐向上修建,每排房子前后左右都有小巷通往空地。小巷的地面多是用青砖铺设,房子也多是青砖建到顶,装饰有不少精美的木雕。一扇大门上,雕刻有梅、兰、菊、竹,还有老鼠、麒麟、小鸟等图案,以及“吉祥如意”4个字。一些木雕上绘有多种色彩,蓝色、绿色、黄色等,经历岁月洗礼,颜色显得较为暗淡。屋顶的房梁上有不少灰塑,花草、金鱼等造型各异。一间屋顶上,雕塑图案已被挖掉,仅遗留几个字:君臣叙会图。市民协专家说,从房子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材料来看,当时修建房屋的是户富裕人家。

合口围内有一个“下祠堂”,墙脚用红砂岩修筑,青砖铺到顶。屋檐下的封檐板,有精美的木雕。祠堂的最显眼处,悬挂着一块写着“文化室”的木匾。仔细看看,木匾上写着同治贰年重修的字样。村民说,这块牌匾原本刻有“崇本堂”3个字,文革期间为了保护这块牌匾,就在“崇本堂”上面写上“文化室”几个字。

合口围因为靠近江河,河水上涨时,村子被水淹了好几次。村民在祠堂的墙壁和门框上记录下当时水位的情况:19686月,水位线到祠堂大门门框上面;2013818日下午530,洪水水位线到祠堂门槛的半人高处。虽然不时遭到水淹,但整个合口围并未受到损坏。

据了解,最高峰时合口围曾住有六七百名村民。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房屋不够住,村民陆续在围外修建新房,随之也陆续搬离了合口围。最后一批村民是在2009年搬离合口围的,之后合口围就没人居住了。

围屋拾趣

围内有两座祠堂两座书室

合口围有两座祠堂,一座叫上祠堂,另一座叫下祠堂。此外,还有两间书室,一间叫南庄书室,另一间叫致钊书室。为什么会有两座祠堂、两间书室?原来,这是村子当时人口增多,分家所致。最早的祠堂与南庄书室相邻,现被称为下祠堂。后来兄弟分家,在围内又建起了另一座祠堂,即上祠堂,还修建一间致钊书室。这两间书室,是原来孩子读书的地方,目前还保留得比较完整。

走进南庄书室,可见里面格局设计巧妙,有上课的地方,也有活动的天井,还有老师的宿舍。老师宿舍门框上,写有“仁”、“居”二字。“‘仁’字写在一条鳌身上,可能有独占鳌头的寓意;‘居’字是由一只蝙蝠叼起,寓意着这里是一块福地。孩子们在这块福地学习,可以独占鳌头。由此可见,修建此栋房屋的人用心良苦。”市民协主席、惠州市博物馆专家组成员邹永祥说。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致钊书室建起了学校,南庄书室于是空置了。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学校搬走了,合口围的书室也空置起来。如今致钊书室成了村民祭祖、摆宴席的活动场所。今年80岁、曾经在南庄书室和致钊书室都读过书的张照发老人说,他7岁时就在书室上学,学校有三四十人,有两三个老师。当时孩子们不仅学语文、数学,还学写毛笔字。

惠州之最

旗形山植被保护很好,有不少百岁大树

让专家们没想到的是,不大的合口围有两个惠州之最。

合口围有一座后山,被当地人称为旗形山,也被称作风水山。因为“后龙山+建筑群+地堂+鱼塘+耕地”,是永汉镇传统围屋聚落的基本构成模式,寓意天圆地方、天地人和谐。因此,旗形山上的树林也就成了合口围村民的风水林。一直以来,这里栽种的树木基本没有村民砍伐,因此山上有不少超过百岁的树木。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一棵“大树公”。

在村民帮助下,记者爬上了旗形山。沿途山林茂密,藤枝缠脚。“大树公”是一棵参天大树,几位村民站在树下,就像一群小孩站在巨人身边。树根下有一个马蜂窝,记者难以走到树下近距离丈量树干。据目测,这棵树树干要两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住。市民协一位专家表示,这棵树是赤梨木,是名贵树种,生长很缓慢,能生长到这个高度,估计也有两三百年以上树龄。此外,旗形山上还有多棵百年以上的白榄树。邹永祥说,旗形山是目前发现的惠州市古村落面积最大、最高的后山,而且植被保护得很好。

虽说风水林不能砍伐,但非常时期,村民还是在山上砍了两棵大树。“我曾经听老人说,以前因为土匪经常来合口围扰民,为了防御土匪,村民在旗形山上砍了两棵大树,换了两挺机关枪来抵御土匪。”一位村民说。

村里曾有不多见的七层塔,在军事地图上有标识

在合口围门口,放着一块写着“凌云”的石匾。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块石匾是从合口围旁边的凌云塔上拆下来的。凌云塔有7层高,以前在永汉河上水运时,远远就能看到这座塔。

据了解,这块石匾原来是镶嵌在凌云塔塔门上,文革期间,当地人把塔拆了取砖建学校,石匾也被邻村村民拿去搭桥用,不久前才被当地村民搬了回来。如今,凌云塔只剩下被杂草淹没的塔基遗址。

永汉镇文化站站长何富生说,这座七层塔在军事地图上也有标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部队来永汉镇训练,部队的同志就拿着军事地图寻找凌云塔。“农村的塔一般是3~5层高,7层高的塔很少见。在惠州乡村,目前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一座七层塔。”邹永祥说,合口围属于广府建筑,规模比较大,在惠州的古村落中属于中上规模。建筑物基本保留完整,大部分是清代建筑,也有部分是明代建筑。“合口围符合申报‘广东省古村落’的条件,希望合口村村委会能做好相关申报材料,尽早申报。”

 

(原载20131029<<惠州日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