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8时30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以协会微信群为平台,组织召开学习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精神座谈会,邹永祥主席,林丽华、侯粤春、钟土清、黄新团、毛国忠等副主席和100多名会员参会(不含潜水会员),苗理洁等49名会员在网上发言,历时1小时30分。与会会员结合本地本人和民间文化、惠州民协的实际谈体会、说心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气氛活跃,发言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所思所得,有感而发,有备而谈,使这场线上学习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民间文艺家们的发言摘要如下:
一、习总书记的报告,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明确了根本、指明了方向
座谈会重点学习了总书记报告的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大家认为,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该怎么做、目标是什么、怎样去发展。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新的历史时期,关注创新进步的时代精神,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繁荣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文艺家责任。
二、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充分发挥民协优势,为惠州文艺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与会文艺家认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习总书记的文艺思想,中办、国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担当起民间文艺工作者理应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民协在惠州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惠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当谈到民间文艺家如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时,与会者的发言很是热烈,抢着发言:
邹永祥说,文化自信源于人民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第一,我们有丰厚的文化家底。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及丰富的多样性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近百年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对推动中国快速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也有目共睹,举世公认。
第二,人民群众认同并坚守中华文化的价值。群众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享受者和继承者。中华文化的内核与基因已渗透于历代百姓的骨髓、血液中,绵延不绝臻于永恒。王屋村做棚的千人宴,平海的三月三,正在举办的范和第四届谭公醮会参与者几千人……这些大型活动的筹办与组织,都是民间行为,民间理事会搞定。平海城隍庙醮会举办前,理事会一声令下,全城戒斋,5天不卖肉类,堪比政府法令。这说明,只要群众认同其活动价值,自然会全情投入,谁也挡不住。
第三,历史和当代都充分证明:中华文化包括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是真善美,以德化人,所以能凝聚人心,引人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世界四分之一人口。
民间文艺家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呢?邹永祥说,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组成的,所以文化自信应该来自我们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认知,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惠州民间文艺家和民间艺人的肯定与支持,对本土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对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
落实十九大精神,民协有许多事该做,初步思路是:
1、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要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作风优良、高素质的民间文艺家队伍并充分发挥文艺家的作用,要强化民间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观念。
2、加强惠州题材的创作。“写好惠州故事,画好惠州风情,唱好惠州民歌”,努力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
3、坚定不移地继续发掘和抢救优秀的惠州民间文化遗产。
4、加强民间文化的推广。四手抓:一抓阵地建设(网站、传承基地、民间艺术馆、民间文化培训中心、民间艺术博览会),占领民间文化制高点;二抓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三抓民间文化学习与培训;四抓民间文化作品的推广。
5、开展民间文化理论研究。通过面上的普查与典型文化的深入调研,通过开讲座、出书、写文章、研讨会等,努力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逐步梳理、厘清惠州各门类民间文化的源流、基因、变化、特色、功用与影响等。
邹永祥说,市民协主席团在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已经专门研究了下来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多项具体举措,也正式呈文报告市文联。
林丽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一论断,把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非常清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教养、知识哺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重要标识。我想,当前我们民间传承文化任务艰区,要一件一件地做,一件一件地落实,实实在在地以务实的作风开展。
黄新团说,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全面认识新时代思想,坚实立足新时代思想,科学把握新时代思想,勇于实践新时代思想。
侯粤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指引,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民协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优秀文化的示范基地。我们坚信,具有丰厚积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在新时期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
钟土清说,学习十九关于文化方面的内容,要与中央关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见结合起来,尤其是民间文化。文化自信可以先从了解、尊重、热爱、守护、传承本土文化做起。
王佩云说,学习十九大报告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使命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特别是结合我们民间文化,着重学习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文化内容、重大观点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不忘本来。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创作,坚定文化自信。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民协主席团的强有力领导下,广大会员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民协活动,每一位会员都来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民间文艺佳作一定辈出,惠州民协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陈秀媛说,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段话讲清了这样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组成;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是熔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土壤;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当代中国、当代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实际上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科学界定。
苗理洁说,我们知道,文化的繁荣体现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繁荣民间文化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人民的需要已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因为民间文化承载着多重的责任,是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这个词,提了有些年了,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拿民间文化来说,具有“助教化、厚人伦、淳风俗”的作用,故而先进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必须积极介入,发力发声,绝不能让低俗污秽的东西占领文化阵地。新时代下,必须让主流的价值观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加入民协这些年,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民协班子团结一致,指导思想明确,努力践行主流价值观,带领会员将民间文化的各个方面,以文质兼美的状态呈现给惠州人民。我们以多彩的文化生活温润着民间,使之成为稳定社会,造福百姓的助燃剂和助推器。我们民协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新时代下,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我们还需要更加精彩地展现我们的民间文化,更进一步传承我们的民间文化。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结合实际为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若我们每个文艺家都以先行者的姿态做好了,我们整个协会就能更好凝聚力量,能够做出反映时代的良品、精品,我们传承民间文化的工作就更上一层楼。民间文化是直接作用于老百姓心灵的文化形态,
吴红霞说,市民协召集我们以这种形式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谈体会,议民协发展大计,这是惠州市文艺界独有的参加人多、面广、灵活性强的学习形式,感受很深,发言前先为我们民协点大大的一个赞!作为民协里的作家,首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结合民协实际、为书写我市民间文化,繁荣发展惠州本地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张燕华说,学习了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回顾我们民协这几年来所做的工作,觉得市民协通过多年来的文化坚守,已充分发掘、光大了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惠州特色。惠州民间文化网对惠州特色文化的展示及推广,也起到了非常快捷的推广作用。民协还推动了惠州名茶、小吃成为广东十大茶乡与名茶、广东特色小吃,成功推介认定了一批省级民间文化之乡或传承基地,推介认定了31个广东省古村落;近年又发掘本土花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民协还多次开展民间文艺进农村、学校、社区、商场、监狱的艺润万家活动,组织童谣的创作传唱,以及一年一届的民间艺术博览会的盛大展演,均以贴地气的形式、正能量的宣传为己任。作为全市民间文化的领头羊,市民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以来,市民协组织会员参加了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七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六届广东省民间工艺博览会,获国、省级工艺美术奖100多项,其中2016年还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最高奖“山花奖”。在民间文化理论方面,民协会员也在协会组织下出了一批著作,多次获广东省民间文化论著奖。习主席说要有“民族文化自信”,我觉得惠州民间文化人应该有文化自信,惠州是能出人才的,去年市文联、市民协评定的八位民间艺术大师,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张志斌说,讲文化,讲创作,不能离开主旋律,要感受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精神。市民协在惠民方面,要有更多的互动,提高民协在公共文化产品上的品牌和知名度,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让百姓感受到文化的温暖、文化的力量!这点,民协的民间文化讲坛、艺博会,都做得非常出色。民间文艺家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有守护传统文化的担当精神,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真善美”的中坚力量!另外,民协各县区协会和民协艺术团,要加强资源共享,使大家有学习欣赏的机会。
祁大忠说,文化要发展,关键要落地,方便实施,调动大家参与。第一,可以实施民间文化进校园(主要指惠州学院,中职高职)活动。一来,这些学生相对有空,便于组织;二来,民协可据此吸引年轻会员,改善会员年龄结构;也可组织民间文化进社区活动。第二,以县区为单位,组织民间才艺大比拼活动,可与文化、工会、妇联等单位合作。
张小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我们民协的工作,一是要继承传统。另外一方面就是弘扬传统。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不知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不知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往往对其不予理会。任何一种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的喜闻乐见,广泛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民间团队、文化名人等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文化巡演、文化讲演等活动。利用好现代传媒,用好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用好微信、微博、视频等快捷和便利的传媒途径,不断推陈出新,将更多更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成歌曲、影视、动漫作品等,把传统文化加以时尚元素和潮流元素等,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如此,让传统文化更鲜活、更时尚、更前卫,更易于大众接受和认可。
王宇文说,十九大鼓舞我们民协人更加笃定扎根本土,挖掘、创作更多优秀本土民间文化题材作品,擦亮惠州文化名片。
唐飞说,落实十九大精神对于我们搞工艺的人来说,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象我们的玉雕,大部分作品都是传统的题材意境,很少有表现当代社会的作品问世。我觉得要打破这个束缚,创作一些表现当代特色的作品来。不过又很尴尬,这种题材的作品不好出手。艺术要有创新,不能在多少年后让后人看到这个时代的作品就跟几百年前的东西一样。比如我们现在鉴定古艺术品,本身就要看它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与审美。我很担心今后的人拿着我们现在的作品无所适从,无法断定是那个时期的东西。
林云环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觉得坚定文化自信,对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任重道远。通过这么多次的演出,我能强烈地感受到如今的孩子们对文化传承有很大的兴趣和欲望,我们真的要从自己做起,不忘初心,想想如何更好地去培养祖国的花朵,因为传统文化就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信,有了这份自信,孩子们才会真正懂得爱国。
黄秉康说,一要占领民间文化阵地。市民协有400多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有邹主席领导下的坚强的领导班子,这是占领阵地的最有利条件。要把民间文化工作推向新高度。二要按专业分别成立挖掘、抢救民间文化的专家组,加强民间文化的挖掘和抢救。三要普及民间文化。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不太了解民间文化,有些行当后继乏人。我们要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推广民间文化,向年轻人传授文化技能,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接受民间文化,保护民间文化。四要关心和爱护民间文艺家,尤其是对于极少数掌握绝活的民间艺人,民协要担起责任,与政府联系,关心和保护他们,使他们的绝活能够传承下去。五要发挥桥梁作用,主动向政府报告,反映困难和问题,争取经费支持。
梁锦锋、毛国忠、焦燕红、李红梅、胡灿明、袁再茂、黄国明、朱如丹、钟兴玲、李伟坚等会员也纷纷发言,认为文艺工作者要勤学、博学,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注重传统国学与新知识的学习;要坚持传统手工技艺,要创新理念、思路、手段、载体、方式方法,增强民间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要加强文艺评论,实事求是,不和稀泥,尤其要勇于批评负能量的作品,不能以丑为美,以劣为优。
说起文艺批评,翟建辉说:这是一个艺术大繁荣的时代。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想艺术亦然,有时候吃饱未必能够吃好。听到某些著名戏曲创作人,总是以迎合市场为理由,以所谓年轻人的口味需求为借口,去进行所谓忍痛割爱式的大幅改造,把原来戏曲的“绿水青山”推平,试图重新建造更加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式的大厦高楼,这些“拆迁队”和“包工头”,当你们看着自己挥金如土的作品时,不知道心底是否也荡漾着脸上同样的笑容?
有一次,群聊中听一位网友说戏曲如何如何改革,也是同样要求“与时俱进”。我问他,你看过几出戏?他居然回答我,我不喜欢。
戏曲这堵墙,如果墙里的人向外推,墙外的人也跟着从外头拽,果真应了那句俗语“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擂”。
任何剧种都一样。戏迷无论老幼,他们的爱是儿时的耳濡目染,那腔调那戏文那情那景,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钻进骨髓,融进血液。去看看公园里和我们京协那些票友,不论刮风下雨他们都慷慨开唱,拉琴的打鼓的,七八十岁了摇摇晃晃换乘好几趟车,都只是为了拍几下铙钹,吼两个唱段,虽然水平够不上专业,但这精神头堪为人师。
说戏曲太慢听不懂,是因为还体会不到“曲径通幽”的妙处,说戏曲太老看不懂,是由于还没有品到“经史子集”的墨香;说戏曲终将灭亡,是不是“把它看成了别人脸上的青春豆”……
艺术是有生命力的。剧种大多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朝代灭亡了,他们没跟着倒下,却愈加羽翼丰满。现而今,文化进步了,科技发达了,观众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它们却像一具具稻草人有体无魂,更有些人却还用它们上演着一幕幕“草船借箭”的故事……
戏曲的春天在哪里?
真正的与时俱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呼吸,是时代呼唤、人民需要、艺术张扬的接地气之作,真心地用百姓熟悉的语言、喜欢的腔调去扣动人心。
唱就真唱,唱出韵味。
白就真白,念出力道。
演就真演,演出朗朗正气人世间。
蔡磊用短诗抒发心声——《喜读十九大文件精神》:十九大,兴中华;新时代,美如画。中国梦,宏图展;新长征,再出发。东江潮,逐浪高;民协人,初心牢。民族魂,为根本;新使命,共担当!
会员们认为,惠州民协已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团体。群众喜欢本土文化,民协还需要拓广展示空间,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紧紧跟上时代节拍,不断扩大民协和惠州民间文化的影响,为繁荣惠州文艺事业做更多的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