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至25日,2014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佛山市西樵镇松塘村举行。这也是我省第四次承办全国性古村落保护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和省内60多位专家将齐聚一堂,共同就“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古村落保护与文化遗产资源利用”等课题进行研讨,同时启动“古村落数据云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扬、中国民协副秘书长周燕屏、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曹利祥、广东省民协主席、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华南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级研究员彭新一出席活动。 本届研讨会将围绕在数字化时代中,古村落将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保存,如何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对这一海量信息进行整理运用。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崇慧教授将带来《大数据与古村落保护一一信息资源视角》的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研究所教授党安荣将《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研究员叶涛则提出《田野调查与村落保护——数字化时代村落保护的几点思考》等。 据了解,在古村落一砖一瓦的背后,都蕴藏着不一般的人文价值。省民协通过8年的时候,对全省近400个古村落进行调查摸底,资料收集整理,对全省古村落的“家底”了然于胸。但是,古村落包含的文化信息过于庞杂,从摸得着的建筑、家私、藏品、古树、古井,到口耳相传的民俗、非遗、传说,都需要全方面的把握和管理。基于此,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牵头,省民协、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将合作建设“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并在此次研讨会上启动。 该平台首次提出了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模式,针对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的数字化处理的难题,采用基于云技术环境的大众知识生产的思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村落文化大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并提供相关知识服务,包括资源整理、标注、深入挖掘、检索、分类、构建知识图谱以及资料深度关联分析等,为我国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整理、保护及传承提供一个通用的云服务系统平台。这一平台未来还将向公众开放,吸引全社会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事业中来。该项目前期以广东两百多个古村落作为示范,对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这将大大提升我省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水平,其所具有的创新意义在全国将具有示范效应。
开幕式 与会代表参观松塘村 在古祠堂举行的研讨会第一场现场 在村口榕树下举行的研讨会第二场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