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惠州最乡土的花灯,看这里
作者:刘建威    来源:    日期:2017-02-12 23:42:47

 

图片1.jpg 

昨日上午,惠州首届民间灯会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活动还举行了汉服秀。图为汉服秀表演者和市民一起赏灯。

 

图片2.jpg 

300多盏花灯参展。

 

昨日上午,“惠州首届民间灯会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惠州市民间艺术馆举行。东时记者获悉,此次灯会有300多盏花灯参展,大部分花灯用传统方法制作,展览将持续至6月份,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市民间艺术馆(市区麦地东路1号金点文化广场内)免费观看。

 

将古村照片镶嵌在花灯里

东时记者在展厅看到,参展的灯笼来自各个县区,灯笼上写有博罗古氏、(惠阳)周田古村、(惠东)瑶埠村、(龙门)鹤湖村等名称。灯笼的形状包括长筒、扁圆、八门、六角、四方等等,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本次展览由市文联和市民协共同举办。东时记者从市民协获悉,每一种灯用于何时何地,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八门灯是庆贺家里添了男丁,元宵时挂到祠堂门口。这种灯,门越多,制作越难,惠州的师傅最多可做12个门。

市民协主席邹永祥介绍,201612月,市民协就开始发动各县区送花灯参展、参赛,在短短10多天内,就收到了各县区做灯师傅、广东省古村落、民间文艺家以及民间文化爱好者共制作的300多盏灯。大家参赛热情很高,花灯材质有竹、木、纸、玉石、陶瓷、剪纸、泥塑、玻璃、丝绢、拼布、铁、柚皮等,可谓多种多样。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多个获评“广东省古村落”的古村落也送来花灯参展,例如博罗县龙华镇旭日古村和惠东县多祝镇蔡屋围古村等,将古村照片镶嵌在花灯里,让市民可以共赏花灯与古村落风采。

 

70盏花灯入围  33位作者获奖

据悉,为了激励民间花灯的发展,活动对花灯进行评奖,共有70盏花灯入围。经过评委评定和公众微信投票,共有33位作者获奖。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陈万景用竹篾和布制作成的彩扎鱼灯《鱼灯闹春》获得惟一的一个特等奖,作品由“6条鱼”组成,每一条鱼模样不一,有的悠闲地游着,有的正在跃起,有的张嘴觅食等。

博罗县柏塘镇茜塘围制作的花灯名气很大,种类繁多,有公灯、六门灯、八门灯、伯公灯等。东时记者留意到,本次活动一等奖共3个,该村就占了2个,分别是朱仕林的作品《豪华佑八门灯》,林玉灵的作品《豪华六门灯》。而另一位一等奖获得者是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余小伦,其作品《出窍瓷灯》运用了东平窑的古老陶瓷技艺,展示人积极向善的思想。

在花灯展出的同时,还将举行惠州灯俗摄影展,共展出156幅花灯摄影作品。这是8位爱好摄影的市民协会员,在8年时间里,行走在惠州乡间古村,用镜头拍摄下来的古村上灯传统活动照片。

据悉,“惠州市首届民间灯会”自115日正式开启以来,先后举办了花灯制作技艺讲座、过年的回味讲座、惠州民间花灯展、惠州灯俗摄影展等多项活动。

 

相关链接

惠州花灯制作史已逾300

邹永祥介绍,灯笼制作是中国一门传统手艺,挂灯笼更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不论朝廷还是民间,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都有过年过节挂灯笼的习俗。同时,元宵节赏花灯也是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

“惠州有300年以上的做灯、上灯传统,但是做灯手艺濒临失传,也没有人做系统的调研。”邹永祥介绍,惠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龙门、博罗、惠阳、惠东等地都有制作花灯的传统习俗。遗憾的是,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老手艺人渐渐老去,年轻一代对传统手艺不感兴趣,现在这门绝活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目前,惠州市面销售、悬挂的灯笼多为外地引进。

邹永祥希望通过这次民间灯会,对散布惠州各地的灯艺做个基本的摸底,并通过本土花灯的集中展示,宣传惠州民间智慧,促进灯艺水平的提高,推介惠州民间灯文化,延续惠州文脉,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生活,引起社会对传统灯文化的关注,共同抢救和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

 

摄影:《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原载2017212日《东江时报》)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