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0日晚,3000多市民齐聚惠东县平海镇文化广场,共赏由惠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共惠东县委宣传部、市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惠州市第二届声乐艺术节惠东赛区"利祥堂杯"渔歌比赛。来自惠东县平海、黄埠、港口、巽寮等地区的渔歌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对龙虾藏礁洲》、《金鸟金》等旋律优美、风格独特的惠东渔歌。据了解,惠东渔歌比赛是本届声乐艺术节新增的比赛项目,也是十多年来惠东县规模最大的渔歌比赛。当日举行的渔歌比赛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的11支曲目,以原生态渔歌为主。80多名参赛者来自惠东平海等4个乡镇,演唱者中老人和学生各占一半。 大多数传唱者是第一次在上千名观众前表演,拘谨、紧张的表情很明显。但场下的掌声不断。"渔歌要用'学佬话'来唱。平海是讲'学佬话'最多的乡镇。乡音就很亲切,何况是我们本地话唱的渔歌。"55岁的观众陈福说。 本次唯一的金奖由两名学生梁锦锋和吴春媚获得。这两人为惠州学院音乐系大三学生。梁锦锋介绍,作为在惠东出生的音乐系学生来唱惠东渔歌,"我们不光是注重技巧,更多的是加进对惠东渔歌的文化认同。毕业以后,惠东渔歌肯定是我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 66岁的广东省民间歌王李福泰说:"我在平海中学带学生出来参赛,多个没有被选上的学生还哭鼻子。而选出来的学生中,有一个在训练期间感冒几天都坚持带病训练。小孩子很喜欢渔歌。" "照这样的势头,惠东的渔歌抢救工作应该是有希望了!"惠东县文化局原副局长、惠东渔歌第三代传人陈志祥激动地说。据了解,3年前惠东仅余10余名惠东渔歌传唱者,而目前经过渔歌进校园活动,会唱渔歌的学生已逾千人。 从2006年惠东渔歌被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平海等各渔区中小学开始教学生唱惠东渔歌。巽寮中心学校已有10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林海英介绍:"仅巽寮中心学校,就已有300多名学生会唱渔歌。越小的学生越喜欢。他们还会在课后哼唱。" "传统惠东渔歌音域多在一个八度以内,旋律婉转容易掌握,歌词也简短易记。"惠东飞鹅中学老师梅艳琼表示,惠东渔歌教起来并不存在很大难度。若有相应乡土教材,惠东渔歌走进校园的工作还将更加顺利,惠东渔歌的未来也将更加美好。 2009年11月26日晚,惠州市第二届声乐艺术节颁奖晚会在惠州市会议中心举行。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雁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新林、副市长谢端等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杯和证书。来自惠东的渔歌手演唱了传统渔歌《金乌金》,惠东的中学生表演了新编渔歌《千年渔歌唱不停》,用渔歌加快板的形式,歌唱和谐惠州,赞美渔民生活。无论是传统渔歌还是新编渔歌,都引起领导和观众的共鸣。 2009年11月中旬,应美国华侨社团的邀请,惠州市歌舞团赴美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演出节目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惠东渔歌《一对龙虾藏礁洲》、《渔家乐》、《白丝丝》。"让惠东渔歌唱响美国大地,让客居美国的中国侨胞听乡音思乡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故园。"歌舞团王团长在出国前夕向新闻媒体介绍时自豪地说。 惠东渔歌历史悠久,是惠东县重要的民间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惠东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2006年5月12日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6月7日,被批准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惠东渔歌主要在惠东县的稔山、平海、港口、巽寮、盐洲一带渔民居住地区流行。惠东渔歌曲调旋律优美,节奏自由多变,在粤东民歌中是较有特色的一种,有一定的艺术和研究价值。20世纪60年代,中央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歌剧《南海长城》,就是取材于惠东渔村生活,音乐素材也是取于惠东渔歌。广东省著名作曲家施明新、杨庶正、徐东蔚等运用惠东渔歌素材创作的《娶新娘》、《织网》等均受群众和音乐界好评。多年来,惠东县音乐工作者积极搜集、整理、研究惠东渔歌。其中渔歌二重唱《渔家四季尽春光》、渔歌说唱《赞海花》分别于1975年、1976年代表惠东县上北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渔歌手苏墨水在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春满渔港》、《我叫阿哥免相思》、《蓝蓝的大亚湾》、《港口之歌》、《渔家乐》、《我的家乡好风光》、《斗歌》、《一对龙虾藏礁洲》、《白丝丝》等一批以惠东渔歌为素材创作的音乐、歌曲作品在省、市的展演比赛中获奖,对惠东渔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作者袁治平先生是原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09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