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渔歌美
作者:袁治平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6-13 09:08:11
 

一、惠东渔歌的悠久历史

据史料记载,惠东渔民的远祖属原始"民",自宋朝开始从福建、潮州一带,通过买卖或逃亡迁入惠东县。渔歌是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在海上捕鱼、回港避风,或是节庆、祭祀、婚丧等场合皆唱渔歌。渔歌的曲调品种繁多,大多采用潮语演唱。  

惠东渔歌分布在惠东县沿海各地。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东与海丰县接壤,西靠惠州,北与紫金县相连,毗邻香港。有山区、丘陵和较长的海岸线。这里生活着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现有人口2万多人,分布在港口镇新渔村、巽寮镇新渔村、稔山镇范和村、盐洲镇新渔村。

惠东原始渔民称为"民",又称"后船民",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组成部分。解放前的渔民过着海上飘流的生活,生产单一,生活枯燥,他们常以歌自乐,以歌解忧。

和所有来自民间的音乐一样,惠东渔歌带着惠东渔民特殊的生活印记。以舟为室,浮海而生;以浪为枕,对月而歌———听上去这种生活完全符合人们关于浪漫的想象,但对惠东渔民而言,这只是"落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的另一种说法。

曾几何时,岸上人是他们几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梦魇。他们不能与岸上人通婚,不准穿鞋袜,不准穿新衣服……上岸时,他们只能光脚低头走路,即使是小孩,也能逮着机会就欺负他们一把。今天的渔民新村里,即使已经不用担心风浪,不用遭人白眼,但几百年来留下的生活烙印,依然在一些细节中体现出来:我们看到,渔民新村的房子,大多比路面稍低,类似船舱;渔民总不习惯穿鞋,一进屋就像在船上一样打起赤脚;渔民的孩子,衣服后背上用别针别着一张符保佑平安,据说歌手出去表演时,也总会带上这样的平安符,否则心里就不安定,有时衣服没有口袋,她们会把符扎在头发里。

"无歌无调憋死人哎,花旦一红无两红……"问起渔歌的来由,惠东渔歌的第二代传人苏缎会即兴创作,张口就来。居于舟楫、随潮来往的渔民们,眼前的大海凶险,身后的岸上难行,不谙文字,不记岁年,唯有以歌代言、以歌自娱、以歌解忧。

原惠东县文化局副局长、惠东渔歌主要传承和保护人陈志祥说:渔歌贯穿了渔民生活的全部。渔民习惯于用渔歌叙述事物、表达感情,习惯于把心中所想痛快淋漓地唱出来。久别的亲人团聚,他们会很自然地边拥抱边哭边对唱渔歌,表达他们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庄重的结婚仪式上,双方亲人通过渔歌对唱,叮嘱新人勤俭持家、孝顺父母,祝福新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每届秋夜,渔民更是对月而歌,通宵达旦。

渔民们从婴孩时开始,就听到妈妈在织着渔网的时候唱着渔歌,等待为生计出海,命悬一线的男人归来;年岁稍长,就会在劳作和休息时跟着母亲哼唱,在婚丧嫁娶、祭祀节庆的时候,听到人们在歌声中唱出更多悲伤、喜悦、祈祷、调笑、轻诉;当长成一个正当年的小伙或姑娘时,他也就开始和意中人唱那对歌斗歌的调子,编几句类似"阿哥安弓去射鸟,射鸟唔着射着人。阿哥安弓去射鸟,射鸟唔着射着妹"这样巧妙而直白的词句,将自己那不便明言的心思织进歌声中。

"无歌无调憋死人",平海镇59岁的渔民苏方泰就是这样长大的。这个留着一头长发的老人,从12岁开始就收集、写作渔歌。一般是女人唱的渔歌,却让这个男人痴迷。他说,他是"拉网唱,摆渡唱,摇橹唱,筛网唱。哪天没事了,坐在那晒太阳,就对歌斗歌。村里有人结婚,拉起二胡就想唱"。

像苏方泰这样对渔歌痴情的人,在年轻一辈中已经很难找到。据说五年前,整个惠东唱得好的渔歌歌手也只有十几个了,且大多是中年以上的妇女。这其中的原因,自然也无需多说。但即便在传承濒危、唱手很少的今天,惠东渔歌还顽强地生长在生活的角落,出现在报纸的油墨和电视的色彩里,祖孙的嬉戏里,妇女的闲坐里。老歌手们在家里教孩子们唱,老师们在课堂上教学生们唱。在港口、巽寮、稔山、平海和盐洲等沿海部分地区,仍保留有唱渔歌的习俗。在婚嫁、亲人团聚、生日庆宴等场合,人们还会请来渔歌手。婚嫁时,以前是唱古老的婚嫁调,现在编了很多新词,加进了"我爱你、你爱我"的新词。

 

二、惠东渔歌的艺术特色

惠东渔歌有29个品种,其中主要有"哦哦香调"、"啦打嘟调"、"贤弟调"、"罗茵调"等。它与其他民歌有很大区别,主要特征有:

(一)惠东渔歌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

(二)惠东渔歌的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韵味。

(三)惠东渔歌的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再长的歌词,在曲调上的应用也能反复至终。

(四)咏叹性强,音域不宽,乐曲短小,是渔歌音乐的重要特征。

(五)大多数渔歌都有衬词和各种形式的拖腔。

(六)渔歌基本上都是五声音阶,它最大特点是"徵"调式五声音阶基础上,常加上第六声(7)甚至第七声(4),作为经过音域一拖而过的装饰性旋律音。

惠东渔歌在音乐创作和歌词创作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歌词深入浅出,通过叙事、叙人、叙物、叙情来表达人与人的情感,语言纯朴、修词简练,源于生活,均为渔民对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可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富而珍贵的素材。很多词曲作家曾先后前来惠东渔村采风,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

 

三、从濒临失传到成功申遗

惠东渔歌几年前几乎面临失传,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解放后,渔民上岸居住,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部分渔民弃渔进城打工,或是从事非渔业生产;二是"文革"期间,惠东渔歌受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被列为庸俗、伤风败俗之音而被禁止传唱,致使惠东渔歌几乎面临失传;三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如音像制品、文学作品、电视媒体等大量进入沿海各地渔民生活,渔民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渔歌;四是老年渔歌手相继去世,在普查中发现老年歌手仅剩30多位;五是现在年轻人不愿学唱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历史悠久,是重要的民间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中,惠东县积极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抢救保护惠东渔歌,把惠东渔歌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着力将惠东渔歌打造成该县的特色文化品牌。从2003年开始,县宣传文化部门全面启动了惠东渔歌抢救性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惠东渔歌的历史和现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采录了原始渔歌素材71首,整理出渔歌曲调29种,录制了VCDCD、录音磁带共200多盘,整理出一批渔歌手(传承人)的档案资料;组织渔歌手参加在浙江象山举行的"全国渔歌(号子)邀请赛"等,较好地推动了惠东渔歌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

2006512日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867日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注:作者袁治平先生是原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09年逝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