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做知青,听到不少农村里流行的谚语,其中不少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是还记得起来的几则。 (一)种养方面的 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前句是说晚稻开花时碰到寒露风就会影响生长而造成减产,对生活的影响就大了;后句不说也罢。 处暑一盘糍——晚稻插秧如果在处暑以后才插下去的收获就很有限,一块地收获的谷子有时只够做一盘糍。我开始耕田时还奇怪这个道理谁都懂,年年老农都会反复唠叨,但为什么年年夏种都会拖到处暑以后;后来搞清楚了是在吃大锅饭的情况下多数人出工不出力,致使十几天就可结束的夏收夏种一定要拖到两个多月。这不,后来农村实行承包到户,各家的活一般都用不了十天就完成了。所以这句话现在即使在农村也不容易听到了。 耕田要望天打卦 ——种庄稼人的切身体会。比如说天大旱,缺水的地里可能颗粒无收,但不缺水的湖洋田却因为阳光充足而产量大增。有一年我们生产队晚稻选用早熟矮秆品种东山红,刚好避过了寒露风,收成不错;第二年却是迟熟中秆品种东山白产量高,因这年寒露风来得迟,晚熟品种生长时间长,吸收阳光、养分多,收成自然好。所以种过田的都知道,如果长期的天气预报有效,对收成的保障是相当大的。 养女种杉十八年——指的是杉树要种上近二十年才能成材。 (二)经验方面的 松树头,杉树节,和尚*,硬过铁——前两句与最后一句是做木匠的切身体会,第三句就不知有何依据了。 生枫死荷,破死老公、烧死老婆——说的是湿的枫木和干的荷木要破成木柴片都是比较考人技术与体力的,但烧这两种柴火特别猛。 水浸千年松——松树含有大量的松脂,在河工里用作桩材十分耐水泡。河南省一座高高的混凝土大桥,河床上的桩基却是用木头支撑(如图)。很多人指责建桥方偷工减料。对此,当地官方回应称,该桥系日本人1938年建造,木桩支撑桥墩应是旧时施工工艺。小日本在河南省建的豆腐渣大桥用了70多年了,说明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湖蜞听水响,蚊子听巴掌——普通话中的蚂蝗、广州话的蜞乸在客家话中叫湖蜞,栖息于水田、鱼塘等浅水中,平时藏在水面附近茎叶下面,人畜搅动水面,湖蜞就闻声而动游向声源准备吸血。有次我刚踏入一块湖洋田中,马上有几十条黄黄绿绿的大蚂蝗一伸一缩包抄而来,纵使平时不怎么怕它们的我也起了浑身鸡皮。后来还是把田水放掉才完成工作。 冇油唔脱镬——原指煎鱼煎豆腐等食物时不放油会发生黐底现象;那时引申为办事时加点诸如递烟、送酒、请吃等润滑剂可促使进展顺利些;现在似乎发展到要做成一项事业必须与有关方面利益均沾。上月网载武汉一个大学校长到德国交流回来后提出辞职,据称其认为按照德国法律他日常工作中的跑课题、讨经费等活动都不免送礼请吃提供回扣等涉嫌贿赂犯罪,不如趁早退出避之则吉。现实如此,国家领导部署大力反腐倡廉实属必要。 朝出红霞晚落水,晚出红霞晒死鬼——民间气象预报家的经验之谈,不一定准确。那时在生产队晒谷,特别盼望能准确预报天气,结果发现好多这类的预测是不能全信,倒是“天有不测风云”才是不得不信的。又比如有些地方说“好冬好年、”(冬节天晴则春节必天晴),有些地方说“好冬烂年” (冬节天晴则春节必下雨),你信得了哪个?之所以写下来,佩服能说得这么顺嘴而已。 (三)饮食方面的 猫肉好吃难得有,狗肉好吃名声丑——前者是因为农村平时少有鱼肉吃所以养猫不普遍,后者是因为农村里养的狗也吃便便的。现在宣扬什么肉好吃是要先吃小动物保护者的板子的。 一鸽三鸡,一兔三鸽——这是农村里的食物营养排行榜。后面一句我才有点信:数量是质量的基础,特别如兔是野兔,味道好了心情好,有利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自然高。 不怕丑,虾公老大送烧酒——这是人们取笑那些好啜两口但买不起下酒菜,只好以下田时抓到的鱼虾螃蜞(那个地方称之为“老大”)下酒却还自得其乐的人的顺口溜。 夏至狗,芒种蛇——摘自民间食经。原本狗肉燥热,适于秋冬进补,但据说夏至这天吃没有不良影响;古语有云“秋风起,三蛇肥”,但据说芒种时的蛇肉味道也挺不错的。本人怀疑这是饕餮之徒为了弥补要戒口美味好多个月的遗憾,所以特设一天开戒以便大快朵颐;但恐怕他们也心知肚明不适宜季节不适宜多吃,所以只设置了一天。没想到过了半个世纪以上,在远离初听此说的农村几百公里的惠州城里这种说法一样流行,有饭店老早就为夏至这天的狗肉卖开了广告。其实,就跟本文不少其它说法一样该信不信要由读者自己思考后做出判断,人家是姑妄言之这里是姑妄记之,务请各位鉴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