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虽只是一个八十万人口的县,但却是多语言并存的县,县内有多种方言,以说客家和闽南话为多,还有说广州话、惠州话的,而最奇特的方言莫过于平海人讲的“军声”了。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为抗击倭寇对我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和抢掠,朝廷派军队进驻沿海地区,而一支军队被派到平海司建设“钟城”以驻军,至清代仍设平海卫。军声,就是明代派驻平海的军户所说的一种方言,并吸收广东的粤、闽、客这三种方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方言,一直流传到现在。正如著名语言研究专家潘家懿教授所说:“军声是明代初期卫所军制的直接产物。”军声,也称为军话,这种方言可以说是祖先留给平海古城人民的非物质遗产之一。 明朝后期,军事卫所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士兵开始大量逃亡,造成许多城池被毁弃。多数地方卫所制也名存实亡,这些地方的军话亦悄然消失了。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被称为军话的方言区有10多处。福建省一处武平军家话。浙江省一处苍南金乡军话。海南省两处,一是儋县军话,一是崖城军话。海南省昌化江两岸的昌江县和东方县也有军话岛。广东省4处,平海军话、青塘军话、坎石潭军话、龙吟塘军话。还有个别明朝军户的后代在其家庭中使用军话。这些军话区都是明朝设立过卫所驻军的地方。 平海军声,初听起来似乎是普通话,但细听之下又不完全是普通话,其中夹杂着有客家话、闽南话、广州话等方言的话音,也就是既不完全是普通话,也不完全是客家话,也不完全是闽南话,也不完全是广州话。 据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外界的接触日渐增多,平海的军声流传到现在,发音也逐渐有点不同,年轻人与年长的说军声就有些少差别。 在平海,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会平海话,走遍全天下。”当时听到这句话,还不明其中的含义,也觉得似乎夸张了点,平海话也就是平海话而已,现在听起来,觉得实在是名符其实。以前,交通、通讯都比较落后,与外界的接触少,不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而平海的军声,包含了几种语言,即普通话、客家话、广州话、闽南话、本地话,所以学会平海话,走遍全天下,也是言之有理的,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从容应对各地的语言,军声也可以说是平海人的一种自豪吧。这也是北方政权派来当地的驻军与当地居民交流,经历了多少代人,才形成了军声这种特殊语言吧。 平海军声,是北方方言与当地居民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而当地居民有说闽南话的,有说客家话的,有说本地话的,还有极少人说广州话的,因此,军声就成了混杂着多种语言的特殊语系了。但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却是另一种说法。明朝在全国设立军事卫所,将士来自不同的地方,操不同方言,为了便于交流,朝廷提倡在军队中讲“通语”,相当于军中的“普通话”,也就是今天军话的前身。据有关资料表明,明初时期,平海所城的居民极少,主要是军人家属,且官兵是世袭制,使得军话得以巩固、流传,并与陆续迁进古城里的移民所说的方言相融合。平海军声的语音基础是明代广义的北方方言,同时吸收了粤语、客家话、闽南话三大方言的许多成分,形成了今天的状况。 平海所城池遭到的破坏不算大,这也是军声得以保留较好的地区,使军声在这里较好地延续下来。就目前来说,平海镇会讲军话的有一万多人。说多不算多,说少也是少了点。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现在青少年说起军话,已有多少变样了,也许再过百十年,就变化更大了。 其实,目前平海军声还在变化中,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说军声的人往往还会说客家话、普通话、闽南话,而且随着电视等现代声像媒体的普及,粤语也已经为年轻人所接受。这也是老一代人说的军声和青少年一代说的军声已出现差异的原因吧。由于军声较好地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因而被当代语言学家称之为古汉语通往现代汉语的“走廊”。目前,国家已将军声列为濒危语言,大力进行抢救。一些有识之士已在开展抢救工作。 平海军声,作为惠东特有的语言,也反映了自明初以来近六百年北方方言与南方多种方言结合演变的过程,从中也反映了惠东明朝以来的发展史实。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去保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