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当年的农历十月初二日,苏东坡初抵惠州。“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东坡在惠州虽然只居住了近3年的时间,但他上下奔走,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同时写下各类作品580余首(篇),给惠州留下的文化财富是岭南乃至中华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苏东坡被贬惠州,未到任上,先游罗浮,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写了近30篇赞咏罗浮山的诗文。在弘扬罗浮文化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为纪念苏东坡,罗浮山道众在冲虚观侧建了一座东坡亭,亭柱上有一副石刻联: 丹灶药池留胜迹; 鸟声花影得仙机。 上联点明了此亭所处的空间位置:在稚川丹灶和洗药池旁边;下联写出了苏东坡厌恶官场黑暗,远离浮尘俗世,渴望悠闲恬静的神仙生活的心态。 东坡亭横梁上,有惠阳人储世隆在乾隆癸丑年冬(1793)题写的“花香静处寒天月”的额匾。此句颇有文采,可作回文句读为“月天寒处静花香。”在梅开月夜,依亭远眺,正是此时、此地、此景的最好写照。 东坡亭还有3联: 鹤去云来归未夕; 坡亭有份再重游。 清代光绪年间进士徐琪曾为罗浮山东坡亭撰联: 我久住西湖,晴好雨奇,曾向春堤吟柳色; 公连渡东海,珠崖儋耳,何如此地有梅花? 上联引用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咏西湖名句。下联为苏东坡至惠州后再贬南海而愤愤不平。“珠崖儋耳”更是蛮荒之地,何如罗浮山有万树梅花? 半山词赋千秋诵; 三百荔枝一日尝。 苏东坡在惠州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之句,此联正化其诗意而成。 苏东坡在惠近3年时间,主要居住在合江楼、嘉祐寺和白鹤峰。在他寓惠的最后3个月,苏东坡买地白鹤峰,修“思无邪斋”,建“德有邻堂”,欲“作终老计”。在惠州留下了许多与苏东坡有关的文物古迹,也留下了许多历代骚人墨客撰写的脍炙人口的对联。 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这是苏东坡在惠州写的《寓居合江楼》诗前4句。合江楼在惠州州衙的东北部,东江和西枝江在楼旁合流,清代为广东6大名楼之一,与广州镇海楼、肇庆楼齐名、苏东坡抵惠后,在这前后住了一年又一个多月,因而许多诗人撰写了大批有关的诗词歌赋和对联。可惜合江楼在民国拆楼时已毁,如今在旧址只能看到沿江而建的民房和宁静的街道,不少对联也早已荡然无存。好在《惠州西湖志》以及《惠州志·艺文卷》仍有部分记载。较著名的是清同治九年(1870)惠州知府刘溎年撰写的对联: 此是东坡旧居,应有文光射北斗; 恰与西湖并美,长留诗境在南州。 刘溎年,顺天大城(今属河北)人,清咸丰进士。 文昌主文运,故旧时称文昌之星连北斗。苏轼居惠州期间,不仅在合江楼中写出了许多诗文,还对振兴当地的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故上联借咏楼而颂人,赞其文采照人,影响深久。 下联称因苏轼在此居住,使得惠州西湖同杭州西湖一样,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同时也使此地的文化得以兴盛。联语巧嵌“东西南北”4字,文字的隽永缀合与内容的真挚称颂融合无间,相得益彰。 清嘉庆十三年(1808),归善(今惠阳)县知县刘士棻曾集苏东坡诗句为合江楼联: 乌云间红日; 明月当清风。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苏轼《迁居》诗)。苏东坡本已在惠州买地建房,准备在惠州安度晚年,长作岭南人了,但朝廷还不满意,再将他贬到海南岛的儋州。后人来到白鹤峰凭吊东坡故居,不免感触良多,因而清代的东坡祠有过许多意境甚佳的对联,最为人传诵的是清代同治年间惠州才子江鸣鹤撰写的对联: 明月晧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 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上联典故源出宋人俞文豹的《吹剑续录》,说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个幕僚很会说,有一天苏东坡问他:“我词比柳词何如?”幕僚答曰:“柳词只好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听后颇为赞同。“柳词岸,晓风残月”是他填写《雨霖铃》词中两句,该词格调婉约哀怨,所以最适合十七八妙龄女孩拍着红牙板低唱。而“大江东去”是苏东坡赤壁怀古时填写的《念奴娇》词开头一句,该词雄奇豪放,气势磅礴,所以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绰铁板高唱。 下联讲述苏东坡在惠州再次被贬的原因。北宋绍圣初年,苏东坡与朝廷权贵章惇不和,以“讥汕先朝”的罪名被贬惠州”,后买下白鹤峰上白鹤观遗址(现惠州市卫生学校校址)建造新居,作终老之计。宋绍圣三年(1096)四月,新居上梁封顶时,苏东坡作了一篇《白鹤新居上梁文》,其中有“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句,抒发了随遇而安的闲适和愉悦。据说后来此文传到京师,章惇听到后说:“子瞻尚尔快活耶?”为此在宋哲宗面前再参一把,致使苏东坡于绍圣四年五月再贬海南儋耳。所以后人论苏东坡再次被贬是《上梁文》惹的祸,如清光绪进士丘逢甲宣统二年(1910)来惠州寻访苏东坡故居时就有“一住四年春睡美,奈何复遣落儋耳”之句。 白鹤峰东坡祠当年还有清代王鸣鼎所撰对联: 与客话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风月当头,罗浮对面; 凭栏俯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满,江左人来。 此联既切合白鹤峰景物,又贴合苏东坡豪迈生平和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失为佳作。清乾隆五十年(1785)惠州知府嵇承志也曾为东坡祠撰联: 忠爱著朝端,即蜑雨蛮烟,魂梦仍依北阙; 文章行海外,想赋诗饮酒,勾留又在西湖。 清同治九年(1870),惠州知府刘溎年也为白鹤峰东坡故居撰联: 小谪住神仙,感身世茫茫,谁代写当年笠屐; 大江流日夜,叹英雄滚滚,可留得几处亭台。 白鹤峰东坡祠还有数则佚名联,其一是: 睡足五更钟,不送游踪到此; 胸罗千亩竹,至今直气独存。 其二是: 白鹤归何时,且向祠堂倚修竹; 先生喜而笑,故应主客是诗人。 其三是: 莫笑居官如传舍; 共将诗酒趁流连。 白鹤峰东坡祠和东坡故居早已荒废,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东坡亭也荡然无存,1960年又在白鹤峰重建了东坡亭,1987年在西湖孤山上建起了东坡纪念馆。 中国人民大学朱靖华教授题东坡纪念馆联以“德有邻堂”和“思无邪斋”入联: 思无邪唯我独也正; 德有邻浩然天地间。 广东省楹联协会副会长李五湖题东坡纪念馆则从孤山是王朝云安葬之处,是苏东坡的伤心凄苦之地着墨: 笔墨纵怜才,无奈文章憎命达; 西湖虽好客,岂堪孤馆虐春寒。 在惠州西湖的其它景点,也留下许多怀念苏东坡的楹联。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博罗知县陈志哲题西湖红棉水榭集句联: 北客几人谪南粤; 东坡到处有西湖。 苏东坡曾任官(贬谪)的颍州、杭州、惠州、扬州均有西湖。上联“北客几人谪南粤?”这设问句,讲的正是这情况。东坡被贬,到过杭州西湖,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又被贬到过颖州,写下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一词,其中有“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之句;后来,他被贬到惠州主持筑苏堤,整治西湖,为惠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的爱妾王朝云去世后,也葬于西湖的孤山上。苏东坡与各处西湖都有缘,下联“东坡到处有西湖”,直叙其事。 与此异曲同工的还有清代丰湖书院主讲宋湘赠惠州太守伊秉绶联: 南岭古人瞻北斗; 东坡今日住西湖。 伊秉绶为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任刑部主事等职。精隶书,劲秀古媚,独创一格,因其能集分书之大成,与邓顽伯、刘石庵、张廉卿并称为“清代书法四大家”,又善画山水、梅竹。著有《留春草堂集》。在惠州西湖孤山朝云墓、东坡纪念堂均有伊秉绶墨迹。 江苏扬州人张联桂历任太常寺博士、广西巡抚,清光绪四年(1878)任惠州知府。张联桂与提督方耀建红棉水榭,并为红联水榭船亭撰联: 放眼观古今,倘容判事于斯,愿学东坡先生,留一段冷泉佳话; 寄怀在山水,偶尔披襟过此,权借西湖名胜,作片时风月清谈。 上联指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常在西湖冷泉亭间判读。下联写苏东坡在惠州西湖的生活。 广东才子宋湘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湖北督粮道。嘉庆六年(1810)七年主讲惠州西湖丰湖书院,曾为丰湖书院澄观楼撰联: 从来此地比诛沂,试看水色天光,四面春风宜浴; 自后何人更苏翟,认取前峰灯火,千秋名共湖山。 此联抒情、写景、用事,融为一片,如诗如画。 上联“诛沂”语出自苏东坡居惠《和陶时运四首》其三诗句:“我视此邦,如洙如沂。邦人劝我,老矣安归。 自我幽独,倚门或挥。岂无亲友,云散莫追。”洙水出山东泰山,沂水出山东琅琊县,意指惠州为邹鲁之邦。“春风宜浴”是用曾点为孔子言志,提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备受孔子赞扬的故事,指出“此地”是施教化兴人文的地方,体现自己对此伟大事业的愉悦态度。下联“苏翟”指苏东坡与惠州秀才翟逢亨,两人情谊甚笃。“前峰灯火”指的是白鹤峰的灯火。望见前峰灯火,忆起当年苏东坡与翟秀才的情谊,今天已成为当地传诵的千古佳话了。 (作者是原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09年因病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