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丹灶药池留胜迹
作者:袁治平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2-08-10 13:40:45

丹灶药池留胜迹;

鸟声花影得仙机。

 此联题广东博罗罗浮山冲虚观侧之东坡亭。旁有稚川丹灶,此灶传为东晋葛洪在此炼丹之遗址。

 惠州丰湖诗社副社长牟建新有题葛仙堂联:

  贵粟既珍,岂无新醴,安期会神女,呼吸凝露,聚成酿泉,涌出酥缪,品誉千年美酒

  惠风扰雅,喜有传闻,苏轼师葛洪,方药延年,存纳天性,豁达颐养,昭然一代名仙。

 葛仙堂既指祀奉葛洪之所,又指惠州贵惠仙酒厂根据葛洪遗方,选用酥醪泉水酿制之葛仙堂酒。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东晋丹阳句容人。少年时家贫,但才识过人,曾师从祖父葛玄高足郑隐李道炼丹。司马睿为丞相时,任咨议参军等职。西晋太安二年(303),任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升为伏波将军。永兴元年(316)返回故里,在茅山抱朴峰下筑庵炼丹修道。东晋政权建立,司马睿当了皇帝,赐葛洪爵关内侯。永和十年(354)到临安宝石山西岭结庐修炼。晚年,闻交趾盛产丹砂,求为勾漏(今广西北流)令。携子侄迁于罗浮山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葛洪一生著述甚丰,他撰写的《抱朴子》确定了战国以来的道教理论体系,对道教的丹鼎派有重大影响;葛洪还在罗浮山设庵授徒,开岭南道教一派。

 葛洪在长期的炼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他所说的“点飞升抽”就是现代化的升华和燕馏的方法。他还发现硝、硫、炭.混合燃烧的现象,促成了黑色火药的发明。

 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被后世称为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书中关于天花、恙虫病的治疗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对肺疥病(肺结核)的认识也比国外早1000余年。

 东晋时,葛洪举家南迁,在罗浮筑庵修道炼丹。咸和五年(330),在广州刺史邓岳的帮助下,葛洪在麻姑峰下修筑了南庵,名曰都虚(又称玄虚)。以后又陆续在罗浮山修建了东庵、西庵和北庵。葛洪在罗浮山采药治病,筑灶炼丹,修道授徒,著书立说。终成中国道教史上魏晋丹鼎道派最杰出的代表。建元元年(343)葛洪于罗浮山病逝(按道家所说是服用九转金丹飞升成仙),道门中人尊称葛洪为葛仙翁。为了缅怀葛洪的功绩,就在东晋义熙初年(405)扩建都虚庵,增建“葛仙祠”,祭祀葛洪。罗浮山许多对联,都与葛洪遗迹有关。如酥醪观门联:

仙踪何处拓寻,争传酣醉奇缘已归东海

尘世几人看破,安得超凡上士同住北庵。

 酥醪观原址为葛洪兴建的北庵,葛洪曾在此炼丹著书。又如冲虚观联:

天留百粤名山,秀岭灵岩,镇水命雄狮,道业宏开垂万世

地仰千秋圣迹,药臼丹灶,排云乘白鹤,仙班永正列三清。

 “药臼丹池”引用的是葛洪遗址洗药池和炼丹炉的故事。

 葛仙祠在三清宝殿东侧。供奉葛洪、鲍姑夫妇。“鲍姑者,东晋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靓是东晋时有名的道学家,道行极深。他“朝在南海理公务,夜临罗浮论玄机。”据说所用的就是“以履化燕”的道术。现在朱明洞的遗履轩旧址,就是后人为缅怀此逸事而建。鲍靓十分欣赏葛洪的修道炼丹之恒心和著书立说之才华,就把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葛仙祠内,有副清代木刻联尤为引人注目

神仙忠孝有完人,抱朴存真,功侔雨地参天,不尽衣裾成蝶化;

道术儒修无二致,丸泥济世,泽衍药池丹灶,可徒遗履认凫踪。

 此联既高度赞扬了葛洪将道教与儒学结合在一起,采药炼丹,治病救世的功绩,又记述了葛洪“遗衣化蝶山中舞”和鲍靓“履化双燕任往还”这两个传说。“衣裾成蝶化”,说的是葛洪服食九转金丹之后仙逝。他的生前好友,广州刺史邓岳奔赴罗浮,已来不及见最后一面。下葬时,葛洪身上的道袍忽然裂为无数碎片,飘上半空,不久就化为五彩缤纷的大蝴蝶。

 清代屈大均也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写道:“罗浮大蝴蝶者,葛稚川之遗衣也。衣化为蝶,蝶化为衣。”

 “遗履认凫踪”,说的是鲍靓在南海太守任上常夜临罗浮,与爱婿葛洪谈经论玄,同悟道机。道门中人见鲍靓来时,门无车马,只见一双燕子往返,感到非常奇怪,就在晚上张网侯之。当双燕飞来,他们张网拿下。一看,竟是鲍靓的一双鞋子。

 罗浮山有“双燕亭”,就是因“履化双燕”一典而得名。亭有联云:

陵谷未消沉,立马山头看百粤

风雨时离合,流筋亭外正三春。

 葛仙殿还有两联,一是

邹鲁亦海滨,庵结南北东西,尚想衣冠晋代;

神仙兼吏治,学绍人天师种。咸归造化炉中。

 上联借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的典故,比喻葛洪结四庵于罗浮山,亦与孔孟皆为圣贤,留得世人传诵。下联赞誉葛洪既是好官,又是仙家,炼丹炉留给人许多财富另一联是:

大道本无名,谁将天地人研穷,指出玄窍;

吾身原有宝,好把精气神收贮,炼化金丹。

 洗药池筑山丘之上,宽四五米呈椭团形,四周用青苔砌边,成八卦之形。据说这里是葛洪与鲍姑夫妇洗药之处。相传葛洪每天上山采药都拄着拐杖,在洗药池边洗药时就把它倚在青石壁旁。葛洪飞天成仙后未把它带上天,这拐仔就隐入青石壁中,与洗药池长相厮守。宋代余靖曾为之记道:“葛洪洗药处,遗杖今化浮石,青白分明,其迹宛然。”洗药池三字为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所题。洗药池旁巨石顶有清代摩崖联刻

鹤去云来归未夕

坡辛有分再重来。

 石上还有丘逢甲咏“洗药池”诗:“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

 民国时有题洗药池联:

华径扫云晴洗药;

园亭留月夜淘丹。

 近人有咏洗药池联云:

洗尽残枝败叶草

炼成拯世救民丹。

 言简意赅,对仗工整。

 据洗药池数丈外有一座清代制丹灶,上刻“稚川丹灶”4字,不禁让人遥想当年氮氯升腾景象。它用24条青石按道家阴阳八卦图形砌成。丹灶的青石基座上,分别刻着乾、坤、震、翼、坎、离、良、兑的八卦符号。周围饰之以珍禽瑞兽,琪花瑶草。四角有云龙浮雕,顶端为道家八仙之一李铁拐的葫芦之形。

 据说,当年葛洪就是在此把丹砂放进丹鼎炼丹,结果没有炼成飞仙妙药,却发现了“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方法,成为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分解化合实验。

 相传当年苏东坡曾题“葛仙丹灶”四字,后失。现在的“稚川丹灶”四字为清代广东督学使者吴鸿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六月补题。

 罗浮山冲虚观三清宝殿大堂联就有“丹灶犹存”之句:

南粤七洞天,绀宇琳宫。丹灶犹存,正果成真留圣迹;

东樵五福地,灵山秀水,玄门大启,传经演教度迷津。

 

                   (作者是原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09年因病逝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