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读生命诗篇的思考
作者:曾宁(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1-17 12:25:24

      

很久没有被诗歌打动过了。

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当我读到那为数不多的烈士遗诗时,我似乎感觉身体的某个神经元被突然激活,一种久违的激情再次涌动。让我循着诗的血迹,步入先烈的精神世界……

 

一首能打动人心灵的诗,定是从血管里流出的热血。无论时隔多久,诗的灵魂总会延续作者的生命,以一种感动,连通读者的情节窦,而产生共鸣。

读息烽集中营烈士的遗诗,我分明感到有一股热血的涌动。那产生于人间魔窟里的正气之歌,“句句是诗,字字是血。如游龙般天骄,如雷震般响彻”(谢觉哉语),即使今天读起它,也有如“七月里山城的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枝头/”因为“它像战士的鲜血/又似少女的朱唇令我们沉醉/也让我们兴奋/石榴花开的季节/先烈们曾洒出了他们满腔的热血/无数鲜红的血啊/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张露萍《七月里山城的榴花》)

这一首首写在囚牢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写在刑场英勇就义的血泊中的诗篇,就像远去的历史的回音,给我们呈现出那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

面对国民党黑暗的统治,他们感叹中国人民“重重叠叠山峰崎/道路崎岖谁为嗟!”(杨虎城《离别玄天洞》)的命运和遭遇,愤怒地呐喊着“黑夜是一张丑恶的脸孔/惨白的灯光烧得像死一样冷酷。 唤起民众“记着我们战斗的信条/假如是必要/你就迎上仇敌的刺刀。”因为他们相信“真理必定来到/这块污土就要燃烧!”(陈策《天快亮的行凶》)

就是守着这份信仰和理想,即使身陷牢笼,他们依然与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许晓轩在写给狱友的《赠别》诗中写道:

 相逢狱里倍相亲,共话雄图叹未成。

 临别无言唯翘首,联军已薄沈阳城。

诗中对共同策划的越狱计划(雄图)不能一起实现而遗憾,但对未来中国的前途和革命的胜利又充满信心。在另一首诗中,他用向往北疆来表达对在延安的党中央的想念,用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的意境表达对战友、同志的关切之情:

不悲身世不思乡,百结愁成铁石肠。

    止水生涯无节日,强颜欢笑满歌场。
    追寻旧事伤亡友,向往新生梦北疆。
    慰罢愁人情未已,低徊哦诵“惯于”章

    为信仰和理想而战,他们相互鼓励“前程是天上的云霞/人生是海里的浪花/趁着这黄金的时代/努力向着你的前途/发出你灿烂的光华。”(张露萍诗)。他们已经看到“这七月的红河啊/冲尽了民族百年来的耻辱与羞仇/我们在血海中新生/我们在血海中迈进/今天/胜利正展现在我们眼前”因此,他们随时“要准备着更大的牺牲/去争取前途的光明!”(张露萍《七月里山城的榴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惨酷迫害和威逼利诱,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共

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革命者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罗世文在《赠张元弟共勉》的诗中写道:

    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百战身经尝考验,廿年冰蘖励忠贞。

车耀先同样在他的《自誓诗》中写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绝命诗,就义诗,在世界和中国古来有之。但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和朝代,能像中国共产党人那样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当死亡来临,他们是那样的清醒与冷静,仿佛在某个清晨和傍晚去赶赴一次约会,或者把它当成一首深情的歌来吟唱。呵,多么拙笨的蠢事/在革命者的面前/死亡的威胁是多么的无力……(陈策《天快亮的行凶》)如果没有崇高的信仰,面对死亡怎能如此大义凛然,慷慨赴死。

我们不会忘记,宋绮云临刑赴难前留给战友的诀别诗,是那样地如高山虎啸,似长天鹰鸣,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以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从容面对惨淡的鲜血和猝然到来的死亡。

    我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

我们也不会忘记,当罗世文与车耀先庄重地走向刑场,面对连绵的群峰,面对苍翠的松林,放声朗诵的那首孕育已久的诗篇: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

       这一字千钧的诗篇,震慑了杀人魔窟。刽子手开枪了!罗世文、车耀先倒下了!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又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

萧三先生在评价革命烈士诗歌时曾这样说:烈士诗歌的作者很少是被称为诗人的。但是每一个作者——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诗章。他们的战斗的生活、艰苦的工作,崇高的人格、坚贞的操守,对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真诚的赤心,都是可歌可泣、足以惊天地而动鬼神的最伟大的诗篇 每一首诗都是一部经典的红色历史,是历史赐予生活在和平岁月的一代代人们的生动教材。今天我们重读这些诗篇,其文献价值就在于此。

 

重读革命烈士诗歌,会引发我们关于诗歌、诗歌标准、诗歌创作的思考。

在当今时代,“好”的诗歌可能越来越多,但令人“感动”的诗歌却越来越难求。

诗是什么?说到底,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言志。《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亦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一句话,“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纵观这些革命烈士诗歌,无一不是作者思想的闪电,心灵的火光。字字体现对民族、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句句渗透对信仰、对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这些带着鲜血、大爱、精魄的诗歌具有穿透近百年时空而放射出的灿烂光芒,让我们捧着,感受到它的灼热;读着,感觉到它的力量。可以在历史、人文、情怀、担当的综合视阈中重新打开深度精神的思想阀门。

当然,革命烈士诗歌既然是诗,同样有个符合诗歌标准的问题。因为任何题材的诗首先是诗而不是其他。有人提出立体的“三度”诗学标准,既有高度,诗歌的终极价值追问能力;有宽度,诗力场的布局能力;有厚度,文字背后意义的影响力。虽然诗歌的标准未必是固定划一的,但就这一标准而言,我个人认为这些带有公共性、民族性、时代性、革命性征候的革命烈士诗歌,在情感力量、道德优势和社会轰动效应方面,更具有撼人心魄的震撼力。尽管其中不少诗歌在今天看来较为直白、口号,甚至缺乏语言、形式、和修辞上的美感,但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出于斗争的需要,这种方式似乎更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愤怒,更能体现作者的境界和风骨。

       反观当今的诗歌创作,真正能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作品有多少呢?在看似日益丰富、多元、自由和“个性化”的诗歌时代,我们的灵魂却正在日益淡漠。诗歌创作进入“缺钙”时代,缺乏一种内在的鼓舞人的精神力量,缺乏为理想和信仰奋斗的英雄主义气概。包括我的“歪诗”,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也都是些没有脊梁骨的“无病呻吟”,毫无价值可言。

诗人首先应该是战士,诗人的境界决定诗的境界。只有用生命呐喊,用生命写诗,诗歌才有永不凋谢的生命!我们每个写诗的人面对这些革命烈士诗歌,是否都该对照、思索:我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当我们忽略了诗歌的本质首先是要感染人的时候,革命烈士诗歌会从另一个特殊的角度给我们以有力的提醒;当我们的诗人忘记了作诗首先要做人的时候,革命烈士诗歌是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符号,让我们看到生命绽放的一束束花朵。

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权威消息,中国革命战争以来,约有2000万烈士为国捐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目前有姓名可考并列入各级政府编纂的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8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是惊人的,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庞大的数据足以让山河失色,日月无光。因而,这些烈士留下的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份无法估量并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瑰宝。它凸现给我们的是一部生动而沉重的中国诗歌史、社会史、思想史和灵魂史。珍惜这些诗,就是珍惜我们的历史,珍惜我们的民族传统和精神。

在茫茫的时间水岸再次倾听历史和人性的澎湃回声,在当下是如此弥足珍贵。重温这些带有特殊美学质素、情感力量和思想质地的诗歌,对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因为这些诗诞生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时,救亡图存的力量最终通过每个革命者的舍生取义而爆发出来;那种生命的光芒,血的光芒,弥足珍贵;但这个政党和国家发展到今天,虽然综合国力已走向繁荣富强,可我们谁敢说这个党,这个国家,从此再没有生死存亡的威胁和危险?

今天,我们虽然可以不再用鲜血和生命去熔铸诗的悲壮,但我们不可以不用信仰和追求去浇灌诗的辉煌。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