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道者”到“卫道者”,走进雕刻师毛国忠的世界
作者:西小影    来源:    日期:2016-07-14 20:23:27    浏览:3153

 

不甘心惠州被外地的游客称为文化沙漠,这个从小立志当记者、半工半读学习会计专业的中年汉子半路出家,在雕刻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最终用学来的雕刻技艺征服了众人。在30多年的雕刻生涯中,他涉猎石雕、竹雕、玉雕、木雕等多个范畴,期间获奖无数、但也品味着常人难以感受的艰辛。如今,他又在漆画这一新的天地里展开新的征程。他,就是惠州雕刻师毛国忠。

创业初期,毛国忠曾遭遇过一场挫折,台风让所有的工作前功尽弃,连材料也因泡水而报废,损失巨大。然而,他就是凭着文化“殉道者”的精神坚持着,在跌倒的地方重新出发,买新的材料继续做。但毛国忠秉持着“惠州不是文化沙漠”的信念,不管面对什么,毅然决然地走下去。

凭借着30多年的雕刻功力,毛国忠如今的客源源源不断,生活的压力已然不存在。但是关于雕刻手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又成了萦绕在他心头的又一问题。他又仿佛化身成了传统工艺的“卫道者”,以渔家生活中的凉帽蓑衣等日用品为基本元素结合现代木雕技艺,打造惠州本土作品。同时,他也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引入3D木雕概念,增强视觉冲击力,促进艺术与营销的完美结合。

一起跟随小编,我们走进雕刻师毛国忠的世界。

 

图片1.jpg 

 

自学成才,特产店老板半路出家刻印章

 

图片2.jpg 

 

年近五旬的毛国忠生性开朗乐观,在人前他的脸上总带着那孩童般的笑容。可一说起雕刻,他立马端了端态度,严肃而又谨慎地说:“其实,我从小是想做记者的哦!”言谈之间,十足的老师傅沉稳而淡定的范儿尽显其间。

虽然毛国忠现在在惠州雕刻界地位绝然,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走上雕刻之路却是属于“半路出家”。1988年,毛国忠在西湖边上开了一间专卖惠州土特产的小店,但生意未尽理想。平日里,毛国忠常听在西湖游玩的旅客轻声抱怨“惠州怎么没点文化氛围,像个文化沙漠一样”,这让他总感觉忿忿不平。

为了帮补生意不佳的土特产店,毛国忠偶尔也会为游客篆刻小印章。渐渐地刻印章反而成为了他的主业,由于技艺好,毛国忠刻印章效率奇高,慢则3分钟,快则40秒,一个印章旋即完成。最多时,毛国忠一天刻了63个印章,每个售价20元不等。而在刻印章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地使他的刀功技法日渐精熟。

 

甘为雕刻工艺殉道,再艰难也要坚持

 

图片3.jpg 

 

在毛国忠位于河南岸冷水坑的工作室墙上,悬挂着一件蓑衣作品。如不亲手触碰,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件作品竟是木雕所成。而为了体现蓑衣的柔软,他特意将两条绑带处理成曲线,乍一看起来显得更加柔软。据毛国忠介绍,在这件作品中,他融汇了微雕技法,每一厘米长的小段里刻有10多条细线,让木质“蓑衣”显得更加细柔。

从刻印章到接触竹雕、再到全身心投入木雕,毛国忠坦言自己是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1994年,毛国忠开始涉猎竹雕,类似的竹子爆裂所带来的损失在当时是时有发生,但毛国忠铁了心要在雕刻工艺上闯出一番天地,因此不管面对什么困难,他都保持初心走下去。

为了让竹雕作品保存更久,不被虫子弄坏,毛国忠耐心地研究防虫方法,他买竹子养虫子,然后调配药剂泡竹子,看看什么成分能够把竹子保存得最完好,杀虫、防虫、防爆裂的效果最理想。就这样研究了7年,毛国忠最终研制出一道良方,而这个也成为他的一道秘方。

据毛国忠透露,如今一根十几元的竹子,经他雕刻后,价钱往往可以上升到万元以上。但由于耗费的心力过多,他在1996年开始重点转向红木雕刻。木雕收益较高,但是也要承担外人想象不到的辛苦。熬夜赶工是常有的事情,要想坚持这门工艺,除了对其有一份热爱之外,更需要勤奋。当他接到一单很赶且工作量又大的活儿时,毛国忠曾试过工作八天八夜,每天最多只休息2小时,有时候甚至只睡几十分钟,只为了赶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图片4.jpg 

 

在毛国忠位于河南岸冷水坑的工作室里堆放着各种木头,老挝红酸枝、印度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等。日积月累,毛国忠存了很多珍贵的木材。而在这个过程中,毛国忠也练就了一双识别木材品种和真假的火眼金睛。

据毛国忠介绍,他现在已经积存了有十多吨的木材和几十吨的石材,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供他和弟子们用于各种创作,争取打造出一系列的传世佳品。

 

图片5.jpg 

 

毛国忠引入3D概念创作的木雕作品,这样的作品可以斜着摆放,表现力十足,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图片6.jpg 

 

这是毛国忠正在研究的新领域:雕刻和漆画的结合。

毛国忠说,用生漆作画的人并不多,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引起过敏。和他一起作画的女孩就过敏了,皮肤痒了一个多月,她明明知道用生漆作画易过敏,但为了艺术还是坚持下来了。这幅画前后刷了30多层油漆,颇具立体感。

 

图片7.jpg 

 

从事雕刻,小伤小痛总是难免。毛国忠的手上有着大大小小的伤疤。

他自己戏称,自己的皮肤一年365天里大概只有65天是完好的,因此雕刻在他看来就是一门“小伤不断,大伤不犯”的艺术,自己赚的也是“血汗钱”。

 

收徒不需任何基础,他希望做雕刻传统的“卫道者”

 

图片8.jpg 

 

毛国忠现在位于冷水坑的工作室主要由他的几个徒弟打理。他们作息时间规律,从七点半起床吃完早餐,除了午休时间外,一天基本都是在学习和训练中度过。当毛国忠创作时,会让徒弟们从旁观摩,并且在徒弟雕刻时传授自己的经验、心得。而自己做的这一切,他没收过一分钱学费。

毛国忠特别喜欢刚毕业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有年轻人的朝气。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他也愿意教,不需要对方有什么基础,因为他愿意将自己的工艺传承下去。对他来说,雕刻工艺的传承发展更是未来需要考虑的一项大事,他希望能当这项事业的“卫道者”,为了传承和理念不屈不挠地奔走呼号。

不仅没收学费,反过来毛国忠还会为弟子们考虑出路。每个徒弟至少会在这里学习3年,当毛国忠觉得他们的技法、布局以及对材料的认识程度合格后,毛国忠觉得合适的,会由自己出资帮助他们建厂,收入和徒弟平分。现在,已经有一个徒弟实现了这个计划,单独打理一处,毛国忠只偶尔过去看看。这让其他徒弟们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毛国忠教徒弟,首先在于教徒弟做人。让他们学礼仪,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自1995年收下第一个徒弟,这么多年来拜在他门下的弟子前前后后共有50多人,毛国忠认为,学雕刻首先要有兴趣,这样才能坚持;其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雕刻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最后是要有执着的精神,这样才能在艺术的领域得到最真实的感悟。

 

图片9.jpg 

 

 图片10.jpg

 

这是毛国忠在今年深圳文博会上采购的一套电动雕刻工具,简单的组装就可以拼装出雕刻所需的各项工具。他说,为了让雕刻工艺能更接地气,他希望接下来能利用这种电动的机床工具让更多的孩子在玩乐中接触雕刻,喜欢雕刻。

 

图片11.jpg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小编问毛国忠,既然雕刻工艺如此辛苦,是什么让他能一直坚持到现在呢?毛国忠笑笑地说,就是凭着要证明“惠州并不是文化沙漠”的信念在坚持。

也许,这就是守艺人们坚持某一门技艺的共同原因。由于现实的原因,他们也许在自身的领域上会成为“殉道者”,但他们仍不屈不挠在坚持着。同时,缘于一种信念的驱使,他们又坚持做着自身领域上的“卫道者”,希望能将各自的技艺传承下去。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有更多这样的人物,也希望雕刻手艺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原载2016613日《西子论坛惠城窗口》,毛国忠是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分享到: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