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作品《三英战吕布》里面有几十个人物,您看得出来吗?
陈万景在创作面具泥塑。
这几天,惠州市民协会员陈万景非常忙碌,他要将一些自己几年来的原创作品,运送到惠州会展中心,参加8月19日开幕的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他参加展出的作品中,有雕塑、国画脸谱、大型木雕,还有一组2015年曾经在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上展出的《九鲤升天》彩扎鱼灯。可谓是种类繁多。
老家办庙会,陈家要为庙会制作一半的道具用灯
陈万景出生于1951年,他多才多艺,走进他的工作室,就像走进了一个工艺美术品展览室。工作室里有木雕、雕塑、国画,还有竹扎作品,琳琅满目。这些作品,很大部分都是陈万景自己创作的。
陈万景说,自己有这样的“十八般武艺”,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而父亲,又得到爷爷的真传。陈万景的老家在陆丰碣石镇,他说,整个陈氏家族特别擅长制作碣石镇玄武山庙会用的各种道具:龙鱼灯、狮子灯、八兽(指麒麟、狮、象、绵羊、青牛、老虎、鹿、马8种动物,是传说中“八仙”的座骑)、花篮等传统竹扎作品。
碣石镇的玄武山元山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00多年历史的玄武山庙会,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十一月的玄武山庙会(每隔12年要举行一次大型庙会),是当地的一个盛大活动,庙会举行时,陈家人差不多要制作一半整个庙会使用的各种灯。
陈万景说,这些手艺,传承于他爷爷或更上一辈。他的爷爷除了会扎庙会道具外,还写得一手好字,又精通当地的民间习俗,被当地人称为:保东仙。举行庙会时,参加活动的群体相互之间,还要竞争谁家的道具做得好。他家制作的道具,总是得到好评。
爷爷将手艺传给了陈万景的父亲陈鸿吉,陈鸿吉很擅长做木雕,在1978年就是工艺美术师。陈万景说,父亲还很会做“灯公仔”,这是一种类似走马灯的灯。其父亲制作“灯公仔”的布偶是立体的,依靠风和点灯产生的热能,整个灯能转来转去,非常好看。他父亲的作品曾经还在广州的文化公园展出。陈万景也会做走马灯,曾经做过一个直径10米、高10多米的走马灯。由于这个走马灯太巨型,只能靠马达带动。
在工厂当学徒,4年后创作出第一件作品
陈万景从小就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很早就参与做各种灯、花篮。后来到当地一家国营做木雕、竹雕的工厂当学徒,学做木雕。
刚开始做学徒,第一年是磨凿,做木雕要用到五六十把凿子,凿子要磨锋利。“磨得很辛苦,手都磨出血泡。”第二年开始学做“细雕”,即把师傅做好的木雕进行打磨等杂事。学会“细雕”之后,才能做“粗雕”自己进行创作。但在做“粗雕”之前,要学会画画。幸好,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陈万景很小就学会画画。他说自己读小学时,画的鱼可以去换一条小真鱼来喂养。
在工厂做了4年学徒后,不知被锤子砸了多少下,手都磨出老茧,陈万景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件木雕作品。之后,就一发不可收,他制作的木雕作品获过不少奖项。除了做木雕,他还学会了做雕塑,作品《郑板桥》在“2015首届广东省泥人节”上获得铜奖。
准备在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展出的大型木雕作品 《三英战吕布》,是陈万景用了3年多时间才雕刻成的。这是一件由香樟木雕刻成的立体型的金木通雕作品。木雕里面有几十个人物,有植物、有亭台楼阁等。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件作品雕刻完后,还需贴上5万多张金箔。陈万景说,雕刻辛苦,贴金箔也不容易。金箔很轻很薄,贴时要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贴,稍微用力,金箔就会弄破,只能废弃。
虽然做木雕很辛苦,但他还是最喜欢木雕。他还要再雕一块与《三英战吕布》同样尺寸的木雕,题材准备选择用“郭子仪拜寿”,与《三英战吕布》凑成一对。
陈家最擅长 “扮景”,陈万景将回老家“扮景”
10多年前,陈万景来到惠州发展,加入了惠州市民协。
去年他接到市民协的任务,要扎一组龙鱼灯,在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展出。陈万景说,接到任务时,时间非常紧迫。为了保证能参展,他动员10多名家族成员来帮忙。传统的陆河龙鱼有3米长,龙鱼底部装有一个把柄,表演时一人握着把柄,不断挥舞龙鱼。为了方便展出,陈万景将龙鱼尺寸缩小到约2米左右,每一条龙鱼都是不同模样:有的在悠哉游着,有的正在跃起,还有的正在张嘴觅食……这组《九鲤升天》,就是表现鲤鱼慢慢变成龙的过程。展出时,这一组龙鱼获得大家好评。
据了解,从前举行庙会用的龙鱼都是用竹扎纸糊,纸糊一不小心就出现破洞,大风一吹,纸也很快烂掉。每次拿着龙鱼去参加表演,回来都要修修补补,非常辛苦。后来,为了能保持作品的完整,陈万景将纸改成布,然后再在布上画画。这样龙鱼就能保存比较久。
陈万景说,陈家最擅长的是“扮景”(类似飘色),制作的“景”有独特的造型。“扮景”是以小孩扮成戏曲人物,赋以戏剧内容,抬着巡游,配以鼓乐,形成一队载歌载舞的游艺队伍。这种“扮景”的制作中既要依照景梗(布景用的铁架)形状来谋篇布局,又要严密隐蔽景梗所在,绝对不能暴露景梗的“来龙去脉”,留下悬念让观众去猜测、争论。今年的玄武山庙会,碣石镇就邀请陈万景回去做“扮景”。他打算参加完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后,回老家去“扮景”,继续传承这种民间传统手艺。
(原载2016年8月17日《惠州日报》)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