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大师馆王汉池老师的农民画前,我停下了脚步。
大师馆里,王老师的画最多,共有20幅。正面的一幅农民画题目叫《午餐》,画面色彩明快,鲜艳夺目,上方是妻子抱着孩子在喂奶,丈夫在给妻子喂饭,下边是公鸡和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啄米。人物的服装有点特别,丈夫的头饰是柑橘,鼻子是一个菠萝,嘴巴是一条鱼,上衣上有一头牛,裤腿上一边是犁,一边是耙。妻子的头发是一片菜叶,衣服上绣着一台织布机。整个画面,让人感觉到了一个家庭(包括鸡的一家)正在享受温馨的午餐时光,同时领悟到幸福生活与劳动的内在联系,天趣妙成,耐人寻味。入口处的一幅是《客家山歌组歌》中的恋爱情景:在一片枝叶婆娑的榕树林中,一对情侣在约会。他们的头上长出了树的枝丫,腰身变成了树干,女人的手臂变成了藤条,与男人的手臂缠绕在一起。树林四周的绿地上开满了鲜花,为他们祝福的是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林间的喜鹊。这繁富而优美的画面令人遐想到远古时代最淳朴、最真挚、最原始的爱情图景,是对自然韵律的生动再现,也是对人性美的诗情礼赞。这时,我感叹:我们的艺术家,经过多少次筛选、提纯,才能构思出这么绝妙的主题呢?他的脑海里该有一个多大的素材库啊!
这时,王汉池先生笑呵呵地走过来,谦和地说:“我是农民哦,只能画这些啦。”我问:“这个爱情故事有你的影子吗?”他说:“也许有吧。那年春天插秧插累了,我跟女朋友在树下背靠着背歇过凉。《午餐》就是我邻居家的生活写实,你看,这幅《奔梦路上》那个骑摩托车满载瓜果的妇女,原型就是我老婆,我老婆很勤快哟。”说完,又乐呵呵地笑了。王老师是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今年六十岁,国字脸,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看起来像五十岁,天生的乐天派,朴实、厚道,有点像老男孩。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即使在微笑的时候,也显现出犀利的光芒,好像要捕捉你脸上的线条,随时准备构图。
看完王汉池先生的画作,听了他的一席话,让我感慨良多:王汉池老师创作的《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不正因为他是一个农民吗?王汉池老师的胸中有海量的素材,尽管他画的都是农民画,但你很难找到相似的作品。他作画时,思如泉涌,汩汩滔滔,故事从画笔中流出:围屋里的嬉耍、田野间的劳动、邻里的寒暄、阿哥阿妹的情歌等等,丰富多彩而又亲切熟悉。所以,王老师的画作更像“赋”,“体物而浏亮”。如《午餐》,尺幅之间,铺排了农家生活的林林总总。细细欣赏,各种意象,纷至沓来,让你感到应接不暇,真气淋漓,良多趣味。而《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中的爱情画,画中有歌,歌中有画,除了意境之美,还有音韵之美,让人回味无穷。“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又见树缠藤,阿哥缠妹妹缠哥,妹想阿哥死也缠。”“客家山歌真有名,条条山歌有妹名。条条山歌有妹字,一条冇妹唱唔成。”“唱到两人心花开,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王老师配图的的这些歌词极大地拓宽了作品的张力空间,赋予作品以立体感。透过这些优美的歌词,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王大帅哥必定是情歌王子,有些歌词也许就出自多才多艺的王大师的手笔。这些从泥土中长出来的歌词比起“海枯石烂不变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显得更加自然、贴切,更符合农民的口吻,情真意切,更能敲开恋人的心扉。没有长期的积淀,是不可能有这般功底的。
王汉池先生从小生活在农民画之乡,二十多岁参加龙门的农民画创作组,师从龙门农民画创始人谭池发学习农民画创作。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对这一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人民政府免费为他提供学习机会,还包吃包住,这更令他感激不尽。他立志扎根这一方热土,画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他梦想用手中的画笔把家乡的山水风情和山区淳朴的农民形象传播到更遥远的空间,流传于更渺远的时间。于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静静地观察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关注着农民在田间地头的一言一行,捕捉到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摄取重大节庆的幕幕场景,体味着农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来蹲点在文化站画画,脱离农业劳动,仍然经常外出采风。王老师从一幅画接一幅画地临摹,到一版一版地创作,画纸画了一沓又一沓,油布画了一包又一包。画着画着,他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心里渐渐地明亮起来。不知画了多少个黄昏和清晨,也不知画了多少个春夏和秋冬。
在长期的农民画创作实践基础上,在与国内同行的学习交流后,王汉池先生发现传统的农民画形式单一,画面有点呆板,于是,他大胆创新,将耳熟能详的客家山歌和龙门农民画相结合,构思创作客家山歌农民画,又融入西方毕加索流派的风格,构图夸张变形,糅合了水墨抽象风格和民间客家原生态审美情趣的独特表现手法,创作出一批兼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而又独具特色的农民画作品。就这样,回荡在他脑海里多年的山歌,上山下田劳作的一幕幕场景,最终化作了一片油彩。一首首原本耳听口唱的山歌,在王汉池的画纸上“唱响”了起来。
1983年的一天,王汉池在构图的时候,开启自己的素材库,脑海里立即浮现了家乡酿酒的种种情境,于是酝酿出《酿酒》这幅作品。《酿酒》开创了龙门农民画的几个第一:第一次入选“全国农民画展”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第一幅被中国艺术馆收藏的龙门农民画。此后,他的作品《舂米》在1984年也被收进中国艺术馆。从《酿酒》和《舂米》开始,王汉池老师的作品频频获奖,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朵鲜花,一步一个台阶。三十四年磨一剑, 2015年12月王汉池老师的《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工艺美术类山花奖 —中国民间文艺类的最高奖项。
这金光灿灿的山花,是王汉池先生长期扎根农村,体验生活,摒弃浮躁,宁静致远,孜孜以求的回报;是用青春、热血、辛劳和汗水铸就的艺术之花。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种子只有播撒在生活的沃土上,才会开花、结果。脱离了生活,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渐渐消亡。有根花才香,艺术是这样,世间万事莫不如此。
客家山歌农民画(王汉池作)
午餐(王汉池作)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