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节上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惹人眼
作者:冯丽均、刘建威、刘露    来源:    日期:2016-08-21 11:43:43    浏览:2109

 

提到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您想到的是什么?惠东渔歌还是舞火狗?其实,惠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挖掘的民风民俗、传统技艺非常多,不过因为以往较少吆喝,导致养在深闺无人识。昨日,南国书香节开锣,东时记者发现,不少各县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有吃的,有用的,有观赏的,不一而足,这个周末就带上孩子们一起去见识一下咱惠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担心家族医术失传创立凉茶

广东是凉茶之乡,王老吉、黄振龙、徐其修……几乎粤语地区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凉茶品牌,但您知道吗?咱惠州也有自己的本土凉茶,那就是深藏在桥东的神农凉茶,目前已被列为惠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日,在南国书香节惠城区展区,神农凉茶只占了展区的一个小角落,虽不显眼,但因乐于邀请逛展市民品尝,一时也是人头攒动,“不怎么苦。”一位市民品尝后如此评价道。

其第19代传人邓忠环介绍,神农凉茶源自邓家秘传医术。邓家祖先擅疑难杂症,医术讲究平衡人体五行阴阳,倡导通过中药来调体健身,但此前并没单独开发凉茶产品出售,直到其第十九代传人邓忠环接手后,有感于家传疑难杂症医术恐将失传,经整理家族药方,取其精华于2007年创立邓家凉茶,取名神农凉茶,后被列为惠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汉貔貅舞曾差点失传

龙门可不止舞火狗,昨天,龙门展区的摊位上,别开生面的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汉貔貅舞可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跟舞狮一样,貔貅舞也有一个类似狮头的动物头,它长着微凹的大盘脸,有着人的眼鼻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还有一双浓黑的眉毛。此外还有另外两人一人顶着佛头,一人顶着小猴,随着伴奏的锣鼓声音响起,每场戏之前都有打四门(即拜四方土地神的仪式)。

按民间说法,貔貅舞兴起于明末清初,通过口传身教方式传承。它起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唐僧、沙僧、孙悟空以及猪八戒师徒4人取经来到南方看到客家地区发生瘟疫,想起来途中遇到的瑞兽貔貅,便叫孙悟空驯服貔貅,为客家地区人民驱邪消灾。从此,客家人用泥巴和纸张制作成貔貅头的模样,与沙和尚(大头佛)和孙悟空(猴子)组成一套舞貔貅的节目。逢年过节,举行舞貔貅表演,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这支舞在龙门县的客家地区很流行,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最为兴旺,但不知何时起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以至差点失传。直到被永汉镇文化站挖掘,并成功申报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才得以更好地传承下来。

 

罗浮山百草油闻一闻很醒神

声名赫赫的罗浮山百草油毫无意外地现身博罗展区。这个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百草油,据说原方出自葛洪之手,名承“神农尝百草”之意而定,因对岭南瘟病、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身痛、无名肿毒等岭南常见病患有神效,成为罗浮山一宝,并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罗浮山百草油由近百味罗浮山特色药材组方而成,实际本方组成由79味中草药,经72道工序制作而成,主要用于头痛、无明肿痛、蚊虫叮咬、晕船晕车、跌打肿痛、腹痛胀泄、中暑、鼻炎等多种常见病。用粤语方言来讲,它就是一只“看门口”的药油,闻一闻很醒神。

除了罗浮山百草油,博罗展区还有“三宝”实物展销,罗浮山客家婆豆腐花、柏塘山茶、柏塘光华凉果等。

除了现场展示、表演外,还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场视频展示的方式向市民展示,例如大亚湾展区里,就有LED大屏播放大亚湾区特色宣传片,里面有渔家婚俗、渔民朝拜仪式、大王爷节等。惠东展区则有惠东渔歌等。

 

民间艺术博览好看还能体验

在本届书香节上,惠州市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同时开展。

 

罗浮山中草药亮相

东时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设置了养生文化馆,以罗浮山中草药、惠州的花道、香道、茶道及书画、工艺、摄影等作品和地方小吃表现罗浮山的中草药文化及惠州怡情养性之道。

东时记者在展馆看到,现场放置了金线莲、铁皮石斛等草木标本,以及一些中草药加工成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观赏性,活动方把中草药制作成盆栽进行摆放。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邹永祥介绍,养生文化馆主要展示岭南特色药材,包括罗浮山珍贵药材金线莲等。共展出鲜品38种,中草药标本120种,深加工品10多种。希望通过实物和各种资料的展出,让参观者更了解罗浮山中草药。

 

市民现场体验铅字印刷

“挺有趣的,感觉以前只在书上看到,没想到还可以在现实中操作一遍。”市民黎小姐在二号馆一个印刷展区动手尝试铅字印刷。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她先将滚轮在油墨上轻轻滚动,然后将沾满油墨的滚轮均匀地移到铅字刻板上,把纸放上去后,轻轻地用手一按,字马上印到纸上去了。

“以前只是展示书籍,但书是怎么印出来的没有展出过。”惠城区印刷协会会长马长恒介绍,该展区放置了印刷机、3D打印机以及印刷资料,供参观者了解印刷历史。特别是现场放置了传统的铅印工具,供参观者动手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展区还放置了一台正在作业的八开单色铅印机,演示印刷过程。马长恒介绍,该印刷机产自上世纪60年代,早已淘汰,为了这次展出特意在外市购买回来,经过修整后重新开动。

 

民俗节目连连看

客家山歌对唱、武术表演、葫芦丝独奏……昨日下午,二号馆的“民间艺术表演台”好戏连连,让观众欣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

邹永祥介绍,为了丰富展出内容,以及展示民间艺术文化,该协会组织了628人参演各类节目。从19日下午至21日,“民间艺术表演台”分6场共15个小时,将有127个节目轮番上演。节目包括客家山歌、渔歌、惠州话歌、龙门话歌;麒麟舞、草龙舞、貔貅舞;粤剧、京剧、豫剧、白字戏;古筝、古琴、二胡、葫芦丝;刀术、太极拳、南拳;魔术;朗诵等等。

 

(原载2016820日《东江时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