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八月,几场秋雨润得草绿花红、金桂飘香。在这暑气散去、天清地净之际,惠州市第三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在江北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了!作为民协一分子,我为一年一度的盛会而欢欣喜悦,为民协的朋友们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365天过去后,我的朋友们又将许多新的作品呈现给惠州市民。
这是开幕次日,逢周末双休。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走向各个展位。有人问我:“哪里最好看?”“处处都好看。”我笑答。此话当真。民间艺术包罗万象,博览会说来只是冰山一角,然而这一角也够令人陶醉了。
为什么不陶醉呢?依我看来,参展的2000多件展品,都是我的艺术家朋友们用心血、甚至是用灵魂在抒写生命的情怀啊……
苏定明老师,一个年近七旬的长者,此时戴着老花镜,在展位前剪着一幅幅剪纸。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情令我感动。苏老师是我尊敬的兄长,毛毛燥燥、粗心大意的我,怎么也无法与他的勤奋和努力相比,怎么也学不来他的细腻和耐心。平日里苏老师在老年大学教授剪纸,早已桃李满园。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极端的认真。谁都知道,剪纸是极耗脑力和眼神的手工活。他总是默默地剪着,剪着。而“沉默并非无言”,一幅幅剪纸跃然呈现的风景,均来自生命深处的情思。那张“惠州竹园阁”英姿女侠的剪纸,引得许多人驻足观赏。那是惠州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呀,我年少时就已听说。李杨氏,是林振雄将军收养的女孩子,少年时曾学少林之术,武功高强,胆识过人。长大嫁与惠州商人李景泉。惠州城第一次沦陷时,杨氏身藏利剑前往高榜山躲避,不幸在圆通桥遭遇日本鬼子。日兵欲调戏她,杨氏怒目拒之并拔剑刺杀数人,终因寡不敌众跳湖遇害。惠州文人张友仁先生(解放后任广东省文史馆馆长)为此而作《剚仇女歌》纪之。歌中唱到:“……剑光飚起倭儿仆,环看无数倭峰聚。骨董一声湖水动,尚传倒竖蛾眉怒。女儿爱国兼爱身,香销玉殒迹犹新。山河重秀伊谁力,风节勿忘大国民”。熟知这个故事的苏老师,把深藏在记忆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女豪杰,那么真实地呈现在剪纸上,是他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所使然。没有多少人知道,为了加强这幅剪纸的宣传效果,他前前后后画了一百多张草图。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人们看见这幅作品,不由缅怀故乡抗日女英雄,从而激起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无比仇恨。
王云鹏老师的展品,令无数观者踯躅流连,那是他独树一帜的作品,展示悠远深长的韵味。我听云鹏老师说,他出生于陶瓷世家,7岁就开始学习家传的技艺。父亲希望他学习陶艺,然而他钟情雕塑,尤其喜欢捏着泥巴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当然,这一心路历程是别人未曾知晓的。可我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一个信马由缰行走的艺术家,浪漫不羁的创作胸襟,难怪他那组“舞台系列”雕塑,获得2015年广东省泥人节银奖。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即使是外行的眼睛,也会被美所迷惑。云鹏老师将陶瓷与雕塑合二为一,创造出陶雕的技艺,自今大概属于全国第一人。他的作品构思新颖,善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和协调的色彩,展现妙龄女性的绰约风姿。我看其中一个女子,甩动朝气蓬勃的麻花大辫子,扭动着纤纤细腰,令人想起姑娘青春萌动时合情合理的风骚。最难得的是女子身上浅啡色的长裙,几乎有上千个褶。奇妙的是褶上还有一圈圈云彩般蓝色的花纹。这真考究功夫!这需得作者头发丝般的细心,绣花般的精致。那每道花纹是通过艺术家的手,把每一圈细线般的泥巴不差毫厘地捏到裙褶去。我不知,那神秘的蓝花纹来自什么泥巴?也不知云鹏老师要费多少个白天和黑夜,才能完成这件作品。也许,在云鹏老师心中,“崇高就是一种心境”?因为我从那无数个裙褶和细细的蓝花纹里,看到云鹏老师守望陶雕这块领地,追求至善至美的真情。
刘汉新,土生土长的惠州陶瓷工艺美术家。在他的展位,总有不少参观者与他的紫砂堆彩瓷碟合影。聪明的阿新,所描绘的景物都是西湖山水图,今年又增加西湖边民居图。那些远道回乡前来参观的惠州人,自然想要留住这瞬间的温馨。
我在展厅行走,行走。我走过的每个展位,朋友们的杰作都能激起我内心激动的涟漪。我没有想到,蔡磊,这个江西籍的中年人,是如此热爱惠州这方土地,没有想到,他已经将惠州青山秀水镌刻在脑子里。他那一组描绘在青花瓷盘上的画,应该是他听来的故事。那是旧时的水东街、合江渡、四牌楼、西湖边民居,还有宋代的东平窑。曾几何时,东江河上,江舟帆影,百舸争流;曾几何时,西湖边上白墙黛瓦的民居,屋顶都坐落一个辟邪的宝镜和破晓的公鸡;曾几何时,水东街商贸兴旺发达带来非一般的繁华热闹,以至成为粤东一条著名的商业街。更有那东平窑800多年前的瓷器已经扬名天下,远销东南亚。而今一切都离我们远去远去,成为充满乡愁的记忆。感谢蔡磊这组青花瓷画,让参观者从中窥见故乡隐藏的历史,这亦不失为一件快事。
我在一幅画前沉思,似曾熟悉的地方,群山环抱,茶园青青。一群女子在采摘未开苞的茶树嫩芽。再看看画前有些脸熟的年青人,想起来,这是宝溪口茶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蓝志坚。他的家乡是惠东笔架山茶园——上天特别垂青的一块宝地。蓝氏家族300年来一直在种植原生态纯天然的有机茶,每年可外销上万斤茶叶。在这个博览会的一角,飘荡出淡淡的茶香。这是蓝志坚的妹妹蓝考瑜在招呼着观者喝茶。我端起她送来的一杯茶,细啜慢咽,只觉鲜爽甘醇,香溢齿颊,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好茶。与她交流得知,蓝氏兄妹配合默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把家族300年的种茶、制茶工艺传承下来,并做成“宝溪口茶”品牌。2015年被评为广东十大名茶之一。俏丽的蓝考瑜告诉我,他们已不仅仅为种茶而卖茶,他们更多宣传茶文化的精神,宣传茶的人生日用,宣传茶的人文关怀,让人间的正气、和气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哦,我感受到新一代的种茶人,心灵已走向更高的境界。
我与参观的人们徘徊在这色彩斑斓的展厅,看来又看去。我没有理由不陶醉啊。我的朋友们,似一个个辛勤的园丁,用脚步丈量惠州这块土地,这块有无限宽广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纵深的土地。他们满怀生命的激情书写着、吟诵着、表达着对家园挚爱的深情。真真令人欣喜,余小伦的东平窑,近年已经重燃湮灭了800年的烟火。去年他只有十多件赏瓶参展,而今年,那些釉上、釉下、釉中的仿唐青瓷,那些仿宋古瓷,大大小小400余件作品,已在展馆大放光彩!东平窑的瓷器已经远销欧洲各国,重新走向了世界。
张又兰、庄敏两位才女,已不单纯做墙皮工艺和泥塑工艺。她们与陈万景、蔡磊合作,头头尾尾用3个多月的时间,做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型浮雕,宽8.54米,高2米。这一过程令她们磨练了精神和体力,也锤炼了日益炉火纯青的技艺。
自然,雕刻大师毛国忠的展位,每年都有不俗的新作。他的酸枝小叶檀雕刻、象牙果雕刻,都让观者连连赞赏。就连年少老成的灯迷制作者叶裕华,在灯谜馆布置的上千条灯迷不仅吸引了惠州迷友,也在网上引来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迷友到博览会一游。
我想,观众与我的心思是一样的。我已从他们赞许的目光,满意的神情看出了感动。这些来自生命深处情思的作品,无疑,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给了人们至真至美的享受。我民协的朋友们,你们奉献给惠州人民多么好的精神礼物呀。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