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广东省古村落:博罗县湖镇镇林屋村
作者:东风村委林屋村小组    来源:    日期:2015-05-12 22:59:32

 

博罗县湖镇镇东风村委林屋村小组,总人口52320人,总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村庄建成面积10400平方米。其中古建筑凤安围的建筑面积6443.60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客家围屋建筑,有3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整。

林屋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也是革命老区。

 

一、历史渊源

1、林氏族史

据历史资料记载,林氏的先祖是商朝被纣王挖心的忠臣比干。传说比干被挖心后,其妻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泉,因生于林,被周武王赐以林姓,泉被封为博陵侯,并改泉为坚(取林中石上所产,节硬忠贞之意)。林坚即林姓人的受姓始祖。因博陵是河之西,故林姓郡望为西河郡,堂号为西河堂。比干的83世孙林禄,是林姓开闽始祖,其子林景被封南平侯。而举世闻名的天后妈祖(林默),是比干的107世孙女。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则是比干的119世孙。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林姓的十三世祖自福建到广东博罗县柏塘镇定居,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十五世祖林梧在林屋村建成“九厅十八井”(凤安围)。

2、村名由来 

“凤”,指的是雄性,凤安围屋脊上有龙凤雕饰,是指外姓来的男人在此定居,龙凤呈祥;凤安围背靠高山,山形像太师椅,是凤凰树的形象;村前远望是一片旷野,寓意凤凰可在此展翅高飞。村民祈盼过太平安静的生活,“凤安围”村名由此而起。

 

二、地理位置和资源概况

1、基本情况

林屋村小组共52320人,村总面积0.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亩。村庄建成面积10400平方米。古村落建筑面积6443.60平方米。村民纯姓林,清康熙四十三年前由福建迁居博罗柏塘、响水一带。清乾隆四十四年在湖镇建村凤安围,从此在此定居。初定居时村人讲客家话,后来被当地方言同化,现在村内讲本地话,对外通常讲客家话。

2、地形地貌

林屋村总占地面积450亩,西面是罗浮山,东北面是湖镇镇。村落两面环水,右有横河水从罗浮山流下,左有响水河流过,两河在显岗汇集流至东莞石龙再流入东江,谓“两水合金”。村落古建筑似太师椅,前面阔,中间平,后面凸。面积16平方公里的显岗水库有部分坐落在村内。

3、交通

林屋村交通便利,水陆路交通顺畅,村道通324国道,水路由显岗沙河通东江航运,上可达惠州,下可至石龙、东莞,山水旅游资源兼备。

4、气候、水文、资源

林屋村地处博罗县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气候宜人。年均气温21.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814.毫米,年均日照1871.8小时,无霜期长达357362天,有霜日28天。日照时间长,日均约5小时。气候温和,空气潮湿,夏季、秋季台风、暴雨较为频繁。

水资源丰富,属东江水系。沙河水系发源于罗浮山,经横河流经林屋村、湖镇镇、龙华、龙溪、长宁、九潭,由北向南流入东江,全长89公里,流域面积1181平方公里。河沙资源丰富,有相当多的天然石英沙。

5、农耕情况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木薯、芋头、花生、甘蔗、豆类、黄麻、蔬菜等,由于有沙河和显岗水库,林屋村水质特别好;土地肥沃,村民世代靠耕种过日子。所生产的黑皮冬瓜个头大、产量高,是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支柱,也是全省有名的“冬瓜之乡”,与福田菜心、石湾韭黄一样,成为博罗蔬菜产业远近闻名的品牌。木薯也很有名,大的一个十几米长、十多公斤。农家饲养以鸡、鸭、鹅为主,饲以糠饭、稻谷和放养。林屋村盛产果树,有荔枝、龙眼、杨桃、黄皮、香蕉、乌榄等。生产工具有禾桶(桶)、地豆刮、石磨、镰刀、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等;村内手工匠主要是木匠、泥匠、铁工。

 

三、古建筑简介

林屋村的凤安围又称“九厅十八井”,总占地面积一百多亩(有80多亩淹在显岗水库), 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五世祖林梧(字太和)始建,历经三代人的努力方全部完工。现凤安围建筑面积6443.60平方米。

除了围前的晒场,整个凤安围实际由三座三进堂屋及左右各两排横屋并列组成,有房108间。通面阔132米,通进深32.30米,三座堂屋为殿堂式建筑,比横屋凹进2.10米。每座建筑之间都有约四米的通道隔开,并在前、后建门,中座两旁通道建双层栅栏门,其余建凹斗门。堂屋内于下堂后檐及上堂前檐处有巷道(村民称为“防火道”),横贯整个堂屋。屋脊上有龙凤雕饰,意寓龙凤呈祥。

房屋基本为青砖墙搁檩建筑,外墙下有六层花岗岩石为墙裙,高1.70米。龙船脊有灰塑,阴阳瓦。中座(祠堂)及右侧横屋为硬山顶,其它为悬山顶。

祠堂(林姓)处于中座堂屋正中,凹斗门,面阔三间、966米,门向南偏东10°,有檐柱(左右两座三堂屋大门无檐柱)。檐柱为花岗岩圆柱,门廊上瓜柱式双步梁,穿斗式,单挑出檐,花岗岩方框大门置门墩石。门堂在后心间设三开间屏门。

中堂略高,中间红砖地板铺设,三开间,硬山搁檩,瓜柱式九架梁前后双步梁,在三架梁上架子孙桁,单挑出檐。后金柱间设屏门。

上堂祖堂,分隔成小间,靠后檐墙设祖先牌位。其中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潘世恩为道光二十一年(1841)国学生林登青所题写的“国魁” 古匾,现古匾已被盗。

祠堂麻石础底座,红木柱子,中堂略高,中间红砖地板铺设。

凤安围属客家围村,围村的最大特点是以三座三堂屋并列在中间,再扩以两侧横屋,形成一个围村的布局方式,这在其它地方是极少见到的。

凤安围的建筑保存较完整,外观朴素庄重,但在屋脊、祠堂的梁头、门罩等处仍有不少的灰塑、木雕。

墙下半部由6条青石条组成青石墙础。屋内的天井、屋外的防火道,铺设清一色青石条。

凤安围其中有9300平方米麻石青砖的古建筑,194577日至次年6月是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在林屋村伯公下(地名)有一伯公庙,50平方米,全部用石头建成,连上面的瓦也是石头搭建,里面供石头神位。村民逢初一十五、年节都去装香,祈求保平安。

 

四、古井、古树

1、凤安围古建筑有古井2个,井口直径1.5 米,呈圆形,井深15米。井建于清代。井水甘甜,常年不枯。

2、后山有许多古树,百年古树10棵以上,其中有荔枝、龙眼、杨桃、榕树等。

3、特殊的仙人掌  在凤安围边,有一棵特殊的仙人掌。仙人掌颜色翠绿,3米多高,两边生出来的仙人掌足有2米阔。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大人脚掌般大的“巴掌”,每支“巴掌”的花径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绿色、红色的花蕾。“巴掌”上长满了仙人指,一朵比一朵大,浑身上下布满硬刺,非常壮观、霸气。据说,此仙人掌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

 

五、显岗水库

坐落在林屋村的显岗水库,于1959年冬兴建,1963年底竣工,集雨面积295平方公里,库区面积16平方公里,总库容1.3829亿立方米,正常库容0.67亿立方米,死库容0.004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5万亩,防洪保护面积20.6万亩。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9.6米,坝顶高程28.8米,坝顶长度460米,水电站装机容量0.1kw,年发电量350kwh以上,跨越博罗县横河、湖镇、长宁等镇,惠及博罗中部和西部周边多个乡镇的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直接受益人口20多万,灌溉农田20.6万亩。是一座以灌溉、防洪并重,兼顾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综合效益的水库,还可兼容旅游开发项目;也是博罗县淡水储量最大的大型水库,未来博罗县城群众的饮用水储备。

由于建显岗水库,凤安围有80多亩土地被淹。

 

六、凤安围——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凤安围是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坐东北向西南的麻石青砖建筑,共有9间平房,通面阔25米,通进深12米,面积300平方米。原为地主林俊生住宅。194577日,博罗县各界群众在长宁坪埔岭举行庆祝中共诞生24周年和抗战8周年纪念暨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宣誓就职典礼大会后,在凤安围设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是原东纵第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

林俊生虽是地主,但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在凤安围办公时,林俊生家左右两边厢房出口处相距有五米的地方用铁闸拦拦住,双方不准越界,两边各自架有机关枪。凤安围大门外两边凸出的侧门分别挂共产党党旗和国民党党旗。同在一条村,东边共产党,西边国民党,两党两架机枪相对,要求和平共处,不准冲突。

东江纵队领导机关撤离罗浮山后,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于19466月间从凤安围撤出,疏散隐蔽转入地下活动。目前,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凤安围有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一座,碑座长1.3米、宽0.9米、碑高2.6米,碑身为花岗岩打磨而成,2008101日博罗县人民政府建立。

 

七、革命老区

19385月中共博罗支部建立后,在凤安围宣传抗日思想,使群众觉悟不断提高。由于国民党博罗当局赞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的主张,在中共博罗地方组织的推动下,抗日救亡群众运动蓬勃兴起,其中林屋村群众纷纷组织起来,参加青年读书会、青年抗日同志会、抗日妇女会、抗日自卫队、抗日先锋队、抗日随军杀敌队等各种群众组织,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的局面。

19457月博罗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凤安围诞生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凤安围群众参加抗日民主政府组织的生产自救、开展减租减息和退组退息运动,积极参加民兵组织,维护治安,保护人民安全,打击日伪及反动势力,健全和建立农抗会、妇抗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东江纵队领导机关撤离罗浮山后,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于19466月间从凤安围撤出,疏散隐蔽转入地下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凤安围2008年被评为革命老区。

 

八、楹联、碑记

1、凤安围祠堂大门联:横额;春满西河。

上联:大德载福,下联:和气致祥。

2、大门的楹联:横额:春满西河。

上联:唐宋元明,十八状元三宰相;

下联:高曾祖考,三千进士九封侯。

3、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

碑文如下:   

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湖镇凤安围

194577日,博罗各界在长宁坪埔岭举行庆祝“七一”中共诞生24周年和抗战8周年纪念暨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宣誓就职典礼大会。抗日民主县政府设在博罗县湖镇显岗凤安围。县长韩继元,县政府设秘书长、视导员,军事科、文教科、财政科和承审。辖一个区政府和十五个乡政府,人口14万。县政府成立后,实施临时施政纲领,领导博罗人民抗日保乡,维护社会治安,进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自教,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打击日伪反动势力。19466月撤销。      

博罗县人民政府

二零零八年十月一日

 

九、保护传承和规划发展

林屋村群众对古屋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很强,湖镇镇委、镇政府、东风村委将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林屋村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显岗水库等资源,多角度宣传推介古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林屋古村的群众也一如既往地加入了此行列。外出工作的本村人也愿意为保护凤安围出钱出力。

湖镇镇党委、政府将抓紧制定完善古村庄发展规划,着力做好古村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工作,加强现有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加强古村旅游业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致力于把林屋古村落保护建设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客家文化、生态休闲文化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宜居宜业的旅游村庄。

 

01.jpg

 

05.jpg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