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淡水街道洋纳村委老屋村小组,总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人。村中大部分是清代建筑,尤以乾隆年间建造的南洋新居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
老屋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浓郁的客家文化,人才辈出,革命性强。老屋虽老,却具有较大的抢救、保护价值。
一、历史渊源
1、叶氏族史
据《叶氏族谱》记载,老屋村叶氏始祖先居汴梁,后流寓广东梅州,叶大经(85世)为梅州一世。随后分迁兴宁、龙川、博罗、河源、归善(今惠阳、惠城区、惠东)、长乐、等地。此后,108世的叶特茂、叶特盛徙归善县淡水沙坑,为老屋村始祖。清乾隆初,111世叶茂兰不甘屈居沙坑求水岭一隅之地,只身到洋塘(今老屋村)定居,于乾隆二十年购置宅居地及良田千顷。乾隆二十七年(1762)九月二十六日,其长子继高等兄弟5人,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曲水楼,两年后竣工。
目前,叶茂兰出下五大房全部支脉、后裔历经16代。
2、村名的由来
老屋村村名原由:先来曲水楼定居的为老屋。过去大家都住在一起,房子也很小,后来人多了不够住,逐渐分支,有的人到别处建房,出去建房的都称原住房子是老屋,久而久之曲水楼就被叫成了“老屋村”。
二、地理位置和资源概况
1、基本情况
淡水街道办洋纳村老屋村小组(曲水楼),共92户430人,耕地面积700亩,村落建房占地面积18000平米,村民纯姓叶,252年前由梅县迁至此。讲客家话。
2、地形地貌
老屋村古村落位于淡水街道洋纳村委会的东面,平龙公路5公里往西一公里处,总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乙山辛向,座东向西,背靠杨梅嶂,固若金汤;面朝红花寨,如笔架在案,左傍破庙山,右依洋伞岭,仿似两名威武仕护卫;中央一个两千余亩地的田野,称之为“虚怀若谷”, 一道弯弯曲曲的清澈小溪经“九曲十三弯”自东向西迂回斗转潜流而汇入淡水河再至东江入海。即从黄皮涇流向曲水楼,正如叶氏大门联所题“红花贡秀、曲水澄渊”。
3、交通情况
老屋村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西面通淡水,北面横一路靠近惠澳大道,东面靠近霞涌公路,南面迎宾路靠近火车货运站、高铁动车站,有著名的淡水河。
4、气候水文
老屋村地处低纬度,日照时间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累年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7.3小时,日照率53%小时,平均降雨量1999.6毫米,气候温和,空气潮湿,夏秋季台风、暴雨较为频繁。
5、农耕情况
老屋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村民世世代代靠耕田过日子,水稻一年两熟,粮食年年丰收;六畜兴旺,饲养畜禽以鸡、鸭、鹅为主,饲以糠饭、稻谷和放养,如公鸡每个都达到十几斤,有句口头禅:“爱猪爱羊进洋塘”(即客家话:想吃猪肉、羊肉就到洋塘)。
由于老屋村的土地特别肥沃,间种了各种优良的经济作物品种,有玉米、黄豆、赤豆、绿豆、乌豆、芝麻、甘蔗、番薯、花生、黄麻等。老屋村盛产果树,有荔枝、龙眼、黄皮、芒果、香蕉、沙梨等。如盛产的酥皮甘蔗,不但糖分高,水足,而且皮脆、远近闻名。番薯更是连年丰收,大的达到十几斤重,小的也有七、八斤,用箩隔(过去用竹制的、专用于挑石头、泥砖的只有两片竹的挑担工具)挑番薯。所种植的菠萝(凤梨),多肉,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生产工具有禾桶(磻桶)、地豆刮、石磨、镰刀、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等;古村内手工匠主要有木匠、泥匠、铁工。199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代化的先进用具顶替了过去的机器进行农耕。
三、古建筑简介
曲水楼南阳新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名为“曲水楼”。嘉庆七年(1802年)加建外围,遂有八座角楼,故村民亦称为“八阁(角)楼”。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建正门楼屋五间,并更名为“南洋新居”。中华民国19年(1930年)加建围前禾坪及池塘,遂成今日规模。占地总面积约为
南洋新居为古堡式客家围屋,平面呈回字形,内、外围间以及内围和堂横屋间为廻环天街(内天街转角衔接处建瓦顶),基本为通廊式结构,建筑按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方式设置。堂横屋处于内、外围的中心,三堂建于中轴线上。围墙夯筑,其它建筑墙体用泥坯垒砌,抹灰,但在转角或重要部位加砌青砖。除外围正门厅、内围正门厅后檐廊(马下廊)、中厅(中客厅)有穿斗式梁架外,其它建筑皆以墙承重,不见梁架。八座角楼为歇山顶,龙船脊,阴阳瓦,其它为平脊,悬山顶,阴阳瓦建筑。
外围高于内围,正面开一正两侧三门,皆为劵顶方框花岗岩门,额“南洋新居”。墙厚约
内围是利用两外横加建前、后围连接起来形成,前开一正两侧门。正门青石劵顶方框,额“曲水楼”。内角楼三层,比外角楼矮,部分凸出围墙,建于前、后围与内横屋相接四角处,其外两侧为青石方框门,与外横相接,并在横屋前端建风火山墙。正门厅后金柱间设屏门三间,门上掛“圣旨”木牌。后檐廊较宽,檐柱为八角石柱,三步梁,单挑出檐。
下堂(打鼓厅)门为方框青石斗门,门上木匾额“奉天敕命”。厅内在后心间设三开间屏门。
中堂(中客厅)与下堂间隔天井,天井两旁相对有砖劵月洞门花厅,左供佛,右供祖先像。
中堂为三开间,带前后廊,正面两次间装饰三间隔扇门。厅内前、后金柱上为七架梁,前檐廊上为三步梁,单挑出檐,后金柱间设六扇屏门。
上堂为祖堂,一开间,靠后檐设神案、神龛,供祖先牌位。
2012年,南阳新居被列为惠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南阳新居外,现存规模较大,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还有“双盛楼”、“如山楼”、“卓立新居”、“缉清新居”、“葆素楼”等。建筑年代皆在清代。总计占地面积约为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其建筑全为客家堂(三或二堂)悬山横屋,半数横屋前为镬耳山墙,少船脊,多平脊(并往往在脊上加砌一路竖瓦),泥坯墙。一般以墙承檩,中堂多为瓜柱、月梁形式的七架梁,但“卓立新居”装饰较特别:大门厅上用天花,后檐廊上用四檩卷棚,驼墩上一斗三升栱承檩,中堂用九架梁。梁、枋大多刻有花草纹饰。
双盛堂,又名“双盛楼”,由大房六世祖叶应章建在岭下,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7.5平米。建于清代,门窗有浮雕,以花草为主。村旁有一口六角形对称的六角井, 5米深,井口圆形,阔1.2米,井水甜质,可饮用,可灭火等。
如山楼,又名如山堂,大房六世祖叶挺章建。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3平米,建于清代。村旁有一口四角形对称的四角井, 5米深,井口圆形,阔1.2米,井水甜质,可饮用,可灭火等。
卓立新居,又名卓立堂,大房六世祖叶挺章所建。占地面积4000平米,建筑面积2453平米,建于清代。村旁有一口四角形对称的四角井, 5米深,井口圆形,阔1.2米,井水甜质,可饮用,可灭火等。
缉清新居,又名缉清堂,座东向西南,二房五世祖叶继谟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两进,建筑面积725平方米,建于清代,1982年重修。村旁有一口四角形对称的四角井, 5米深,井口圆形,阔1.2米,井水甜质,可饮用,可灭火等。
葆素新居,又名葆素堂,座东南向西北,五房叶继业建于清代。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1平方米, 2004年4月重修。村旁有一口四角形对称的四角井, 5米深,井口圆形,阔1.2米,井水甜质,可饮用,可灭火等。
四、庙堂
村内古建筑有盘古庙、观音庙、沙官爷、猪屎伯公等神庙,供村民参拜。
盘古庙 盘古庙是古村的古庙,位于凤凰山、惠澳大道旁,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座东北向西南。内供盘古神像、玉皇大帝神像、皇母娘娘神像、观音娘娘以及谭公爷的神像。村民祭拜,祈求平安。凡初一、十五及新年、观音诞等都香火旺盛。信众还来自香港、东莞、广州、博罗等地。村民但凡生了儿子,正月十二就要去盘古庙点灯;没生儿子的也去上香,祈求生儿子。村民说,点灯时,灯如果是灭的,大都生女儿,灯不灭的一般为儿子。
广佑庵 位于庵下山,洋伞岭前方,南阳新居右侧约400米,座北向南,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里面佛像:观音,伟佗爷,三聖宫(五谷仙皇,文章公,关帝公)。同时初一、十五供人们烧香祭拜,祈求平安,旧封建时代专供曲水楼及来人参拜、祈福、打大平清醮,是洋塘最古老一座庙宇。
沙官爷 设在河里的一个转弯处,是九曲十三弯的河神。拜沙官爷是祈求做生意顺利、祈求小朋友到河里游泳能平平安安。此神是新屋人拜而老屋人不拜。
猪屎伯公 是地神,只是一个5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什么也没有,有村民点的香烛,人们拜猪屎伯公是祈望用猪屎作肥,整地安沟保平安,顺风顺水,年年丰收。
五、古井
位于岭下双盛堂,建于清代,八角形对称,5米深,井口圆形,阔1.2米,井水甜质,可饮用,可灭火等。其它双盛堂、如山楼、卓立新居、缉清新居、葆素新居等均有一口井,共有7口井。井型各有不同。
六、古树
南阳新居及各房的古建筑四周有百年古树100棵以上,其中有荔枝、山楂、杨桃、棠梨、龙眼、托子、残稿、沉香、樟树、枫树、木棉树、榕树、电树等。
七、人物
曲水楼老屋村人杰地灵,有着特殊的人文历史。清代,村里出了二、三十个国学生;民国时期,许多村民参加革命,抛头颅洒热血。1926年,以长盛、衍珩为首的“擎犁旗”闹农运,参加澎湃领导的大革命。1934年,振基、寿成等人组织“扬风社(澎湃组织农民起义的一个农民组织)”。 1939年,森盛、绍永等创建了中共洋塘支部。仕成、森盛、洪希先后任书记;发动27人参加东江纵队。解放战争时期,18人参加粤赣湘边纵队和两广纵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50多人任科级以上干部直至厅级。28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6人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上世纪60年代至今出了二、三十个大学生,有大、中小学教师60多人。祖上出下的祖孙中,40%的人都去了国外居住。其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居住的超过老屋村人数的三分之二。
以下选录清代六品以上官员和民国后的副科以上干部。
叶茂兰,字凤彩,生于康熙庚寅年(1710年),终于乾隆戊寅(1758年),号桂轩,列贡生,诰封儒林郎清朝六品文职官衔。叶茂兰儿时丧父,靠母艰难带大。他志气宏远,度量博大,为了谋求曲水楼建屋基地出尽心力,忍痛负辱。经十多年的苦心努力,终于在乾隆二十年(1758)购置了洋塘偌大一片屋地及田园河山。筹划建造曲水楼位待动工时逝,享年49岁。其夫人黄氏封诰命安人。
叶继高,字展先,号续盛,属大房,生于雍正十年壬子年(1732-1793年),国学生。
叶继谟,字展文,号缉清,生于乾隆丁巳年(1737—1783年)4月,国学生,敕封儒林郎(六品文职官衔),建有“缉清新居”,称缉堂。
叶吐章(1756.9月-- 1815.10月),字斯成,号如山,国学生,建造如山楼。
叶耐宪(1765—1814年),字斯恂,号廉泉,布政使司理司(诰封儒林郎,五品文官)。
叶兴祥,生于嘉庆四年(1799.8.—道光年间),敕封修职郎。
叶元番,(生卒年不详),清嘉庆奉政大夫(五品)。
叶丕康,字斯寿,号颐亭,堂名长盛,(生卒年不详),溢孝勤襄裕。任布政司理问(六品官,执掌勘核刑名诉讼)。葬于沙田鹤山,其夫人黄氏封六品安人。
叶秀轮,(1820—1849年),敕授修职郎,诰封奉政大夫。
叶庆高,(1843.12.—?)诰封奉政大夫(五品)。
叶鸿冠,字雨林,号竹双,生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年(1845年),清光绪年间“奉政大夫”,光绪三年(1877年)授“龙章宠锡”匾一块。
叶崇实(1879—1933年),字茂南.热心桑梓教育事业,曾于清朝末年赴南洋捐款筹建崇雅中学,任董事,是惠阳崇雅中学创始人之一,其功载入崇雅史册。
叶福田(1894--1964年),193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东纵,1954年专业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处级)。
叶集德(1901年11月—1984年7月),字汉珍,号鎏田,国民军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毕业,四十年代任国军少校副团长。
叶善成(1903-1989年),字群超,号尼雪。民国30年至40年代任东江行署田赋处田粮科长。
叶长盛(1906—1960年),字椿屏。1926年大革命时期参加澎湃领导的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军参加“农运”。上世纪20年代毕业于南京晓庄学院,30年代后期任平山国统区区长,曾任惠阳县参议,授国军少校军衔,50年代从事教育事业。
叶集德(1909.11—1984.7.),字汉珍。国民军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毕业。上世纪40年代任国军少校副团长。
叶恩资(1911-1965年),字文华。早年与叶挺胞弟叶辅平等人秘密建立“反帝反封建大同盟”,开展地下工作。曾任共青团海陆紫特别委员会书记。1930年春,参加海陆丰苏区红军,负责宣传工作。“七七事变”后,加入抗日游击队,先后担任自卫队长、征粮处处长、盐务稅主任,后任东纵司令部军需主任。1946年奉命北撤烟台,任两广纵队供给处处长、副部长。曾参加过济南、淮南、渡江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珠江专员公署财委会副主任兼财政科长、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广东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师级)等职。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授予大校军衔。
叶振基(1911—1986年),字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日游击队中队长、中共淡水区委书记、游击队交通总站站长、护航大队副队长、独立大队队长、东江纵队六支队队长、团长、七支队队长、独立师参谋长,曾参加过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是淡水地区革命先驱者之一。解放后任管理处长、志愿军司令部管理处长、高要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上校军衔,转业后任中共肇庆、惠阳专区副书记、广东电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等职。任惠阳专区副书记期间,拨款建七姑庙水涧,成功引秋坡圳灌溉五斗种、庵下段、阿公埔等处共300多亩农田,改望天田为保水田。
叶来生(1913—1998年),1947年在淡水组织工会活动,解放后任惠阳工会办事处主任,后调任惠东县供电公司副经理,是惠东县人大代表。
叶全盛(1914—1945年),早年参加革命,任税站站长,1945年与敌作战壮烈牺牲。
叶仕成(1917—1993年),号傲霜。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洋塘建立中共党支部,出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40年受中共淡水区委指派任长安乡副乡长,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8年回乡任教,解放后赴台谋生。
叶绍永(1919.2—2000.6),字昌。1939年入党。1938年参加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曾任班长、排长、护航大队中队长。任东纵第五支队参谋长、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总队第一支队队长、粤赣湘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兼主力团团长,是淡水地区革命先驱者之一。解放后任北江军分区第十一团长兼政委、军分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专业任省农机科研所党委书记兼所长(厅级)。
麦雅贞(1920.6.—1998.3.),顺德人,叶绍永妻子。1942年在香港革命,任司令部卫生队队长,解放后任省卫生厅科长、韶关市人民医院院长(正处级)。
叶森盛,1921年1月生,字森。华东军政大学毕业,1938年参加中共地下党,1939年任地下党洋塘支部第三任书记,1940年任中共淡水区书记、龙岗区书记,任教导员、政委等职,是淡水地区革命先驱者之一。1955年授中校军衔,后任广西省商业厅办公室主任、计划局局长、党组书记、副厅等职。
叶廷基,生于1921年1月,越南西贡国立音乐院合唱指挥专业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创办越南堤岸海光音乐舞蹈学院,为越南华校栽培音乐舞蹈教师。1985年转居美国并担任南加州中山华文学校校长至退休。
叶企盛(1922.8—1958年),烈属。惠州高级中学毕业,1938年入党,1944年参军,是淡水地区革命先驱者之一。解放后任湖南宁乡县武装部部长,1955年授少校军衔兼任武装部党支部书记。
叶长贵(1923—1952年),1939年参加革命,曾任炮兵营长、中南军区训练团第一营长,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解放后任番禺兵役局局长。
叶秋盛,生于1924年10月,字迈,号通迈。解放军后勤部学校毕业,1938年12月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韶关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副师级),1955年授解放军三级勋章,1958年授中校军衔,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立功荣誉章。
叶秀兰,生于1925年,叶长寿之女。1944年参队,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市博物馆副馆长。
叶立仪(1929.8.—2002.1),字克冬。东北大学毕业,1949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深圳市建设局总工程师,长期任职于各部委设计院担任设计审核管理,高级工程师、制冷总工程师。
叶晋志(1929.11.—1997.10),字荡飞。曾任惠阳县水泥厂、化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澳头公社党委书记(科级)等职。
叶理财,字青,1931年出生,曾任惠阳县税务局分局副局长(副科)。
叶立媏,1932年11月20日生,中央公安学院上海分院结业,1951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商业行政工作,曾任广东省食品公司总经理、广东省商业局厅副厅长兼党支部书记及商业厅党组纪检组组长。
叶继山,1933年5月生,天津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
李小芦,女,1933年5月生,叶继山妻,天津大学毕业,高级教师。
叶雄巨,1933年10月出生,南方大学毕业,1951年参军,曾任军法助理、科长、高州解放军生产兵团九师秘书(正团级);曾任河源县武装部政委、深圳沙头角镇副书记、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厅级)等职。
叶林盛,1934年生,字景。大专毕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曾任韶关地区冶金局教育培训科长,经济师。
叶德仁,1936年8月生,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任职于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教授。
叶华生,1936年生,华中理工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
叶铁轮,生于1936年,武汉大学毕业,台湾大学毕业,曾任香港报社编辑、台湾中央电台副总编辑。
叶鼎鼐(1937年10月—2006年),中专毕业,任广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研组长(讲师)。
叶蔚宋,1938年生,字伟宋。上海外贸学院大专毕业,任黄埔海关开发区办事处副处长,关务监督。
叶鼎彝(1939.5.—2007年),字瑞文。业余大学毕业,广州电讯局工程师。
叶冠翔,1941年生,叶仕成之女。广州医学院毕业,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
叶林章,1942年11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经济干部管理学院毕业,任广东省电子工业局干部科科长。
叶俊晖,1947年生,现居台湾。实业家,在台湾、香港、龙岗等地区创设塑料厂,并在江苏省泰州市开设立展公司制品厂,产品销往全球。现为深圳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1998年创立“张丽姬奖教奖学基金会”,每年10月发放。
叶立新,1950年1月生,大专毕业,1971年参军,授中校军衔(副团级)。
叶耀强,1961年6月生,中央财贸干部管理学院毕业,现任省食品集团驻港机构经理(副处级)。
叶晓明,1971年生,山东工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青岛市供电局、机电处副处长。
八、大事记
1、1926年,本村村民叶长盛、叶衍珩等率“擎犁旗”队伍参加澎湃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
2、抗日战争初期,以叶振基、叶绍永、叶桑盛、叶仕威为首组织中共洋塘支部,发动27人参加东江纵队。
3、1938年,我抗日游击队经常在本村及附近活动,一次转移时,遗下了一枚手雷弹来不及藏好,被前来“扫荡”日本鬼子发现,当场射死群众5人,烧了7间房子,强奸了4名妇女。
4、1938年,日本侵略军抓到一个游击队地下党员,绑在本村的龙眼树下,用尽各种方法审问,他从头到尾都不开口,日本鬼子没办法,用牛棒将他活活打死。
5、1941年,曲水楼被日本鬼子焚烧房子120余间,10村民被杀害。
6、抗日战争时期,老屋村人为了支援游击队,宁愿自己吃粥,都要把粮食省下来支援游击队。
7、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游击队活动频繁,也经常被敌人追杀,为了掩护我地下党,群众冒着危险把前来躲藏的地下党员藏在自家的草棚。有时游击队的人在此开会,村民就替他们在牛皮径放哨。
8、解放战争时期,曲水楼的叶绍永、叶企盛等18人参加越赣湘边纵队、两广纵队,与敌人浴血战斗。
9、
10、曲水楼村的叶振基光荣地成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出席板门谈判。
11、1963年,天旱造成水源不足,于是全村动员建水槽,村民自愿挑沙、捶石仔,硬是建起一座有100米长、跨度80米的渡槽,引水秋波峻水到庵下,罐灌溉农田,仅仅用了4万多元。
九、保护传承和规划发展
1、老屋村群众对古屋的传承和保护意识非常强,曾在1996年群众集资150万元进行维修。
2、淡水街道办洋纳村老屋村将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老屋村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多角度对古村进行宣传推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老屋古村的群众也一如既往地加入了此行列。
3、淡水街道办将抓紧制定完善古村庄发展规划,着力做好古村人文资料的搜集、挖掘和整合工作,加强现有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在此基础上,加强古村旅游业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致力于把老屋古村落保护建设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客家文化、生态休闲文化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宜居宜业的旅游村庄。
惠阳区淡水街道洋纳村委会老屋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