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深深。 岁月如刀,这里的部分土坯墙明显凹陷,甚至用来做墙基的明代风格红砂岩墙体也显得单薄。推开多间无人居住的房屋,公用的厅堂漏雨严重,最西面的多间房屋因雨水侵蚀墙体坍塌。 然而,部分建筑的残垣断壁掩盖不住古城的气势和精美。一圈城墙上原有7座望楼,寓意“七星伴月”,然而如今仅剩得两座。南侧的城墙坍塌处,厚过 讲古 18条古巷 400间房厅 田坑古城布局对称有序、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美观庄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意味。村内有18条古朴的巷道、围龙屋、碉楼、高耸的城墙以及近400间房厅,都有很高的文化保护价值。 据介绍,田坑古城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陈氏入惠始祖第八世西峰公首次购入部分土地,开始建造房屋。1736年(乾隆初年),陈氏第八代裔孙斋公在“富奏百万,修治黄河”的同时,第二次购入田坑大部分土地,并大举营造田坑城。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陈氏十世裔孙赞琰、孙赞志主持修建大夫宗祠,并完善四周城墙。2003年,惠东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该古城,2004年3月,古城里的大夫宗祠被列为惠东县文保单位。 博导考察 惊呼“宝贝” 2007年的一个夏天,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庆洲教授为鉴定该古城是否可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冒雨进入田坑古城南侧的一些民房前。“宝贝、这些都是宝贝。”刘庆洲当时对着田坑小学原校长陈富达等人大喊。 前途 少人居住或是古城幸运 村支书盼有企业出资开发保护古城 田坑古城建成以来都是陈氏族人,近年来不断有人外迁,如今只有三户人家,都居住在较破旧的古城南面。 陈氏宗祠里,七对功名牌匾展示着陈氏先祖的荣耀。 在城内走访时,28岁的陈绍宾是记者见到的唯一一名年轻人,他常年在外打工。谈起这座城堡的儿时记忆,陈绍宾笑了起来。“你看每间房子都有的机枪眼,我们会用来打水枪,会在整座城里捉迷藏,会到望楼上乘凉不用风扇。” 60岁的田坑小学原校长陈富达介绍,由于防御工事好,附近一些小村庄的村民常来田坑村求助。 年轻的陈绍宾坦言,他们年轻人基本无人关心这座城堡的未来。而古城所在的长坑村支书陈吟德则寄望,早日有公司进驻,对整座城墙进行开发和保护。“来来往往的自驾游客人很多,也有旅游团过来,但没有一个是来谈投资的。” “现在只有3户人居住,这反而是田坑古城的幸运。”刘庆洲教授表示,少人居住,说明人为改造的部分很少。惠东县有关部门有能力就修缮,但修缮一定要修旧如旧。 “这座古城如果从硬件上来讲,稍加修缮,是可以达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的。”刘庆洲建议,惠东县在进行修缮后,再多整理一些城堡的文化的“软件”,可以申报“国保”(国家级文保单位)了。 (原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