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屋村又称杨厝寨,位于惠东县黄埠镇盐洲西冲村北面。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是清代古围村。屋宇、巷道排列整齐,祠堂、庙宇雕花清晰,建筑布局合理严谨,周边围墙保护完好。古围村具有200多年历史,是一座在沿海农村保存比较完美的古围村落。 一、地理人口及资源概况 杨屋村可称“仙景胜地”,一年四季如春,年均气温21~25摄氏度,冬暖夏凉;年降雨量1800毫米以上,属亚热带海洋气候。 杨屋村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环境优美,是古时期重要边防要塞。东靠红海湾与大亚湾隔海相望,周边有待开发的金、银沙滩2座,海岸线约3.5公里。西靠响水岭和南门嶂水库。有一条长约2~4公里溪流经观音山、响水岭直流村边。水流常年不断,水质清甜,人们称为观音液,浴饮此水常年不病。南靠平海古灶、咸水湖、双月湾,距巽寮旅游度假区约10公里。北靠观音山、铜锣岭。 古围村内有著名的罗汉松树,是一种亚热带地区名贵树种。俗话说:“家有罗汉松,一世也不穷”。其它地方种植这种树很难生长,而杨屋村这块地培植出来的罗汉松枝粗叶茂,堪称佳品。莲藕也是杨屋村的一大特色产品。杨屋村是惠东县莲藕生产种植基地,现有莲藕种植面积600多亩。杨屋村莲藕的特点是:藕肥丝不断、煎、炒脆香甜。8~9月,杨屋村一片藕海,莲花一片红。 杨屋古围村6000多平方米,目前仍住有80多户人家,现有人口900多人。有水稻田700多亩、莲藕田600多亩、山林7000多亩、罗汉松培植基地30多亩,种植良种罗汉松几十万株。全村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全村一族一姓,皆姓杨,讲一种本地方言“尖米”,音似军声、听像客家。围村坐西向东,三面环山,东面向海。高站南门嶂,遥望杨屋村形似一只大海龟爬向大海,人称杨屋村属龟地,名副其实。 二、历史渊源 (1)杨屋隶属西冲(涌湾)。西冲是黄埠镇比较边远的村委会,辖6个村民小组,有杨屋村民小组、李屋村民小组、招槐村民小组、盐仓村民小组、湾仔村民小组、渡头村民小组。杨屋村民小组是一个比较大的古围村落,人们称——杨厝寨。 据传说,在很古很古以前,西冲是一片汪洋大海,且也是海中的一个涌湾。在这个涌湾中,杨屋村地势较高,由于地壳变迁、海水冲击不断形成滩涂冲击坡,变形陆地。 杨屋村在明末清初年间就来了一河南籍方姓定居。方氏来到杨屋村后,开垦、耕种、发展生产,丰衣足食。据老翁说,当年杨屋村是鱼米之地,日可勤种,夜可下海捕鱼。后来,方氏又请了一杨姓之人帮工。杨氏受聘之后也勤于耕作,与方氏和谐相处,努力垦耕。但相居久之共同都有知心之语。有一次,方氏与杨氏交谈中一时感触忧伤,决定回老家一次,并将事业交由杨氏料理。但方氏这一去音信全无,杨氏非常着急。但为了生活、生存,杨氏不得不接受了现实。杨氏更加勤于耕种,接着方氏留下的事业继续发展。在杨屋村生活、生产、繁殖,发展壮大。后人为了纪念方氏的丰功伟绩,在杨屋村修建了一座“方氏祠堂”以表对方氏的怀念与敬奉。而这一带的方姓后人也视方氏为一世祖,每年九月初一日,方姓后人约3至4千之众都会聚于杨屋村拜祀方氏祖先,以表对先人怀敬之心。杨屋村的村民们也热烈欢迎,竭尽地主之宜。 三、杨屋村古建筑 杨屋村三面环山,正面(东北向)为较开阔的平地,村后有小高地,村民称为龟形地。全村呈长方形,面积约25000平方米(210米×120米)。村子建设的确切时间无法得知,但从建筑风格及材料分析,最早应为清代中期,其中百年以上的房屋占比约为70%。 村中建筑排列较为齐整、规范,门向基本为东北向,分为前村后围。前村建筑有六纵八横,围村建筑有六纵六横,巷道多为山石铺砌。 前村房屋建筑虽有三进的较大建筑,但多为简式三合院(个别的在左前角未建房)或三间二进,形似爬狮。山墙有镬耳和人字;屋脊有平脊和龙船脊:墙有夯筑墙、砖墙,有下部石条上部青砖清水墙。 围村,村民称之为“杨屋城”,面阔70米,纵深77米。围墙以山石砌筑,高约4米,厚约1米,开东(东北向)、南(西南向)二门,巷道笔直整齐。东门开于前围正中,村民称为“杨屋城门头”,现为新建门楼,绿琉璃瓦,硬山顶,开拱形门,建筑面积约为10平方米。 围内建筑基本相似,绝大部分三间二进房屋,体量较小,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从杨屋城的称呼和其内在的建筑来看,围村的建成时间应稍晚些。围内右前角有方氏祖祠,围后正中(中轴后端)为杨氏祖祠。 杨屋村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石屋、大王富、杨屋小学和方氏祖祠。 1、石屋 石屋,村民又称为“大厅下”,位于前村中部偏左,清中期建筑。石屋三间,三进二层,面阔18米,进深21米。外墙下部以花岗岩石条砌筑,上部清水墙,头进与二进天井左右外墙开门。屋内部以墙分隔、承重。三进大厅的左右为房,天井左右为庑。屋顶阴阳瓦。 正门为斗门,门向东北,花岗岩石方框门。 头进为镬耳山墙,平脊高约30厘米,满布灰塑。 二进明间前檐以月梁双挑出檐,月梁背承驼墩,一斗三升棋承托第二檩。 2、杨屋小学 位于杨屋村左后角,为清代中后期建筑,一直作为小学校,至20世纪80年代弃用。 学校由外院、内院和堂屋构成。 围墙建于堂屋的左、右、前方,用山石垒砌,呈长方形。在围的前三分之一处建砖墙分为外、内院。 二门皆未按中轴对称方法建筑。外院门开于围墙的左前侧(西北向),石条方框门;内院门开于隔墙偏左处(东北向),内外斗。 堂屋三间二进二层,面阔11米,进深17米,与隔墙相距约5米(为内院)。硬山顶,阴阳瓦。外墙上部清水砖墙,下部夯筑;内部以墙分隔、承重。 头进大堂不设门。 二进大堂的前三分之一处建有高约2.5米砖墙,中开圆拱门。 3、大王宫 位于杨屋村左后角,杨屋小学左侧,为清代中期建筑。 大王宫为三间二进两廊建筑,面阔9米,进深15米,夯筑墙体批灰。宫内无墙有柱,柱为石方柱。两进皆为花岗岩方石七架梁,穿斗式。 头进为镬耳山墙,素胎碌筒瓦,滴水剪边。平脊高约30厘米,满布灰塑。门为花岗岩石方框斗门,门前三级垂带踏朵,门上有壁画。厅设屏门,置于两后檐柱之间。 中为天井,两边设廊。 二进为硬山顶,阴阳瓦。厅中设神龛,内供大王神像。 4、方氏祖祠 位于围村内右前角,方氏族人建于清代中后期,近年曾经修葺。 祠堂为三间二进两廊建筑,面阔9米,进深9米,夯筑墙体批灰。祠内柱子为石方柱。 头进为镬耳山墙,绿琉璃筒瓦,滴水剪边,龙船脊。门左右墙下砌三层花岗岩石条,左右次间墙下嵌石板。 中为天井,两边设廊。 二进硬山顶,素胎筒瓦。厅左右间以砖墙分隔,厅中设神龛,内供神先神位和祖先像。 四、交通概况 杨屋村近十年来交通道路建设发展非常快,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投入不断改善和完善。1996年起,投入了350多万元修建了盐洲至西冲公路,约15公里,直通杨屋村。深圳沿海公路延村边海岸穿行,东面公路通平海、港口、巽寮旅游度假区。随着盐洲东面跨海大桥的通车,西冲杨屋村的位置更加显要。村内道路畅通,林道连接324国道(广汕公路),距县城4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海道距香港56海里,海运可达惠州港、汕尾、汕头、香港、广州等地。 五、生产 由于杨屋村是靠近海边的一个小村落,人民对生活、习俗都有不同于山乡农村。生产比较多元化、日以耕种为主,夜以捕捞为辅,潮汐潮落。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莲藕等。莲藕是该村种植的主产品,也是惠东县重点发展和保护绿色产品。还兼出海捕鱼、捞虾、围拉大网等海上作业。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早出晚归、随潮汐起涨劳作。 六、人文概况 杨屋村真可谓“风水宝地”,人才辈出。古时且不说,就说解放后,杨屋村就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杨展群(杨明华,现住北京退休)。解放战争初期的有东江纵队大队长杨宏声、东江纵队双枪老太婆林珍(杨宏声夫人)、东江纵队革命战士杨庆祥。黄埔军校出身担任国民军连长杨添铭、国民革命军副营长杨车绵。民国时期知名富绅有杨秀雍、杨康连、杨奇辉等。还有著名书法家杨益能先生,知名香港人士、大慈善家、惠州市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委员杨鑫先生,都是杨屋村人。他们曾多次为杨屋村捐款修路、做好事、善事。他们是杨屋村的骄傲。 杨屋村村民很喜欢体育运动,经常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象棋、游泳比赛等活动。尤其是沙滩排球和游泳。一到农闲或节庆期间村民们都会聚到沙滩或在村中进行排球比赛。老人们在树荫下下象棋、打纸牌,真是其乐无穷。 七、古围村的保护 古围村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继承发展,使之流传后世永续利用。这项工作和保护工程刻不容缓。如今黄埠镇政府对杨屋古围村落的保护高度重视,要求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尽快做出开发规划、保护、利用建设好杨屋古围村。配合大亚湾和巽寮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和盐洲跨海大桥的竣工通车,对西冲杨屋村这带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合理建设发展规划。另方面,加强古围村的村民保护意识和思想教育,让村民们自觉保护古围村、爱护古围村,希望全社会都重视保护杨屋古围村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