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门走进内屋,给人一种较强烈的纵深感。
承载木柱的石雕。
“大夫第”围墙内景。
荒草丛生的“耕经楼”。
“大夫第”墙上的射击孔。
古屋两侧的高墙依然巍峨壮观。
云记古宅外景。
梁上动物雕像中当年的金粉依旧可见,显示出主人的富有。
90多岁的黄婆婆是住在云记古屋的唯一老人,如今她身体还很健康。 坐落在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的一座百年古民居——— 朱云记 (朱氏祖屋),在沉静了数十年后,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日前,记者专程到杨村对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南粤古民居进行了一番小考。 井水龙村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有朱氏祖屋—— 云记古宅、泉记豪宅“耕经楼”、“大夫第”及水围碉楼等古建筑,其中云记古宅等保留完好,雄姿依稀可见。 云记古宅有近200年历史,系朱氏第20世孙朱萃瑛(号云记)在1829年从京城回乡时兴建。走近云记古屋,正门有一副对联,横批是“通奉第”,上联“象峰挹秀”,下联“鹿洞流徽”,据说是清朝的一个皇帝题的词,当年是用木匾刻上然后镏金,后来在“文革”中“破四旧”被破坏掉了,现在的主人每年新年都会贴上这副对联,以缅怀先人和过去的荣耀。 这处民居是在原来的湖洋浜填土建筑而成的。相传原来下面还有一口井,便成了“井水龙”这个名字的来历。参加建筑的师傅大都来自安徽,其中仅青砖打磨工就达300余人,且规定每人每天只能磨3块,故磨砖就花了3年时间。建筑按当时最流行的南派风格糅合了南粤客家围屋的特点设计而成,极其奢华。 正门板以及大堂的四根柱子,采用“坤天木”制成,这种木材从越南运进。两扇大门重约200余公斤,要8个成年人方能抬起,且异常坚实。据老人讲,用机关枪扫射也只能在它的表面留下点点痕迹。现在门上还隐隐能看到一些子弹打过的浅痕。 正门以及大堂柱子、花窗皆精细雕刻,刻满各种花卉虫鸟,而且全部镏金,虽层层剥落仍能见到金光闪烁。门廊上的两头木狮子,是工匠用樟木花了整整3年才雕刻而成,并在表面撒上金粉,现在金粉大部分剥落,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古屋共有9厅36间房,每个房间的墙壁,在接近天花板的地方都布满了壁画,主要以瑞兽、花鸟鱼虫,以及人物画像为主。 (原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