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忆旭日村
作者:陈康梅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7-25 10:22:23

我从来没想过在我小时候生活的村庄会在今天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正确地说,我童年生活居住的村子叫旭日村。它在201212月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古村落”;20131月又被评为“中国古村落”。看到这些报导,关于旭日村的童年回忆就像是烟花被点着了,在心里放映着七彩眩目的光芒… …

我的童年是在五村度过的,在那时候我们很少说是旭日村,而是习惯叫五村,古名为龙华。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这样叫了,只有我奶奶那辈的人才有那样叫法——龙华。五村是由蔚园、东园、南边、北边、大巷、梅花园、大园7个小村子组成的统称,其实村子与村子之间没有什么界限,那时候我也不会分,觉得村子也不大,跑一下就到了;那时候全村就一个姓——陈,人家知道你姓什么就知道你是哪里人了;我童年时期的五村人气很旺,基本三代同堂,村里没有几间是空房子的;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新年将至及过年,那是五村所有小孩子最最期待的事情。因为热闹!

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总有两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男人,扛着一个黑黑的形状像瓶子的爆米花灶具,还有两张看来像今天打麻将的木桌子,只是它没有桌脚,而用两张长板凳代替。他们每年来都固定在一个地方“摆摊”,那就是“大地塘”。 “大地塘”是我们本地的说法,专业用词应该是晒谷场,很大。村里人一看见他们来了,就会互相转告:可以做米糕了。大人们很高兴,小孩子也很兴奋,整天都在“大地塘”转呀转… …

那是一种很传统的米糕做法:把米放进那个外面黑黑的类似瓶子的铁具里,封紧盖子,然后放在支好的铁架上面,下面就用柴火猛烧,就像烧烤一样,还要不停地去转动那个“黑瓶子”,让里面的米受热均匀;旁边另一个人就把糖煮成糖浆;快好的时候,那人就会响亮地说一声:好了!在“大地塘”玩耍的小孩子在听到这句话后立刻飞奔过来围在“黑瓶子”旁边,睁大眼睛看着……那人先把“黑瓶子” 顶端朝上,再打开盖子,盖子打开的一刹那就会听见很大的一声“Bong”,还有一丝白色的烟气出来,看到此情景,所以的小伙伴都很兴奋地尖叫,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好像这一刻是无比的激动人心。然后他们熟练而快速地将爆好的米和煮好了的糖浆及花生米倒在那桌子上,用一根很大的圆木棍来回碾平,最后用刀切成一块块长方行的米糕。做好这一切我记得当时的收费是两块钱;他们呆两三天,大概村里人都做了米糕后,他们就收拾工具走了,去哪里没人知道,但是下一年过年前他们又会出现… …如此连续了好几年,可是有一年开始他们就再也没出现了,直到现在我再也没见过有像他们这样做米糕的人。米糕又甜又脆小孩子都喜欢吃,现在想起来还是有想吃的欲望,童年的美味一直残留在记忆里。米糕可以说是当时过年必备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还有就是米饼,糖环、蛋散,这些都是过年前一家人要做的过年食品。对于米饼,传统的味道是甜的,而我小时候家里做的有两种:一种是甜的,甜的大家吃;另一种是咸的,咸的是特意做给我爷爷吃的,因为爷爷牙齿不好;还记得奶奶把咸米饼放在阁楼的一个坛子里,我发现后,常常偷来吃,咸米饼有香葱的香味,一咬即松,非常令人回味,不似甜米饼那么硬,经常咬到牙齿痛… …米饼、糖环或米糕之类在当时也是过年走亲戚、朋友必备的,所以以前过年去哪里都吃这些,不像现在物资的丰富。

过年还有一件小孩子为之兴奋的事:看人敲锣打鼓,而且这个鼓是大鼓,有成年男人的高度,打大鼓的人要站在凳子上才能打得着;小小的我们觉得这排场很有驾势,并为之向往。因为本地有当年生了男丁年初二“上灯”这习俗,要买灯就要到镇上去,而且还要到年初一晚上十二点之后才有得买,大人们要敲锣打鼓地去,敲锣打鼓地回,还得一路点小鞭炮;白天小孩子就是跟屁虫,紧紧跟在村里的鼓队后面游行,所以衣服被烧着的鞭炮烫到有个洞,那是常有的事情;基本是从除夕夜十二点开始到年初三鼓锣声、鞭炮声从晚上到早上响震整个村子… …那是我过得最热闹、最有“年味”的地方。

在这“大地塘”的前面有一棵古榕树,我们当地把这个地方叫“榕树头”,这对儿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地标,因为在这棵榕树的左边是我回家的路,右边的路是通往另一条村子。这棵古榕树今天还在,我对它有莫名的情感,从前它见证了人气旺盛的五村,如今默默守着已经人去楼空的五村。在榕树下,麻石条像回行针一样摆放,记得那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上面跳来跳去,榕树的繁华茂叶就为树下的人遮阳挡雨;榕树下还有一个闪亮的“点”,那就是卖猪肉的,说起来就像我们电视看到的形象一样相似:一位卖猪肉的大叔,长得有点膘,光着膀子,围着黑色的围裙,操着猪肉刀垛着肉;旁边常常会有卖鱼的,那时候买鱼就用草绳系上鱼嘴巴,就提着鱼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鱼还会时不时的挣扎,好吓人的… …

可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五村的老宅子——祠堂,那是我一辈子都看不腻的地方。我家旁边隔着一条麻石小巷是一座祠堂,小时候特爱和伙伴在那里玩捉迷藏。祠堂里有什么已不记得太清楚了,印象很深的就是进门后左右两边都有一根圆柱子,有是的漆了红色的木柱子,有的是凉凉的石柱子,我们经常玩爬柱子比赛,看谁爬得快,看谁爬得高?我们还常常跑到蔚园去玩,那里离我家非常近,越过一个鱼塘就到了。我特别喜欢那里的感觉,古色古香;小伙伴喜欢在那里玩,是因为那里都是麻石铺街,夏天很凉爽,但他们不知道我的心情,我是喜欢看那麻石半墙,麻石天井、青砖半圆形拱门;我常常流连忘返于祠堂,一个人在祠堂下站着,抬头看屋檐下的彩绘、梁上精美的木雕,想着是谁画上去呢?又是谁在上面雕了那么好看的木雕呢?然后自己把那些画那些人物想象成一个一个故事… …直到脖子酸痛才回过神;那是特别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小时候我不懂它们,却对它们异常的狂爱,或许也是因为它们,才令我以后走上了美术教育的道路… …

今天的五村是苍凉的,多少户人家的门前挂着铁锈斑斑的锁头,时光逝去,繁华不再。榕树苍桑、麻石寂寞,老房子在杂草丛生中惹人生怜,这一切为五村更增添一丝“处红尘之世,为我安然”的意境。现在的五村是一种寂静的美,宠辱不惊,坐看云起云舒、花开花落。五村,我最爱的家乡,只是树在,石在,而人不在… …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