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秋阳灼灼之下,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在田间地头,出没于永汉镇境内的古建筑群,如合口古村落,鹤湖和嘉义庄古建筑群,树槐堂、刘氏祖祠、文笔塔等,最后一站落脚在官田王屋村古宅吃午餐。大家围桌圃定,熙熙攘攘十余台,黑压压满当当填塞了古宅最宽敞的厅堂。 开席之前,照例是有领导讲话,有村镇领导介绍情况,有书画家挥毫献艺等等。我呢,别的没怎么上心,倒听得惠州市民协主 回来之后,将“做棚”研究了一番,并请教了龙门县永汉镇文化站站长 “做棚”,是流传于永汉、麻榨等地的民间习俗,村民们在春节期间( “做棚”这个民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民以食为天”,它将这几千年的真理发扬了,光大了。中国人,还有什么比吃更为重要和文化的呢? “做棚”这个民俗,还让我想到,古豪宅、民居大屋如此之多,民俗风情如此奢华的岭南(除做棚外,这儿还有粤曲、花灯、农民画等等,其中花灯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汉嘉义庄是“龙门农民画示范村”),在过去如何被称之为“南蛮之地”?对此,我真不以为意也不以为然。乡风民俗,即地域文化内涵的显现,更是经济实力的反映,如果穷山恶水,地不长毛,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哪还有精力和能力去“做棚”?哪还能小资般咿咿呀呀唱戏文,画画儿玩? 二 在我看来,简言之,“做棚”就是呼朋唤友,大摆宴席,海吃海喝,派对狂欢! 究其实,“做棚”除了吃喝之外,它的终极意义是“和谐”,吃吃喝喝是形式,沟通感情,融洽关系,互通有无,礼尚往来等等才是实质。 现时的“做棚”,已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并有着新的作用。 邻里街坊,亲戚朋友,平日各自忙活去了,难得碰面,更难得在一起叙聊,趁着过年,都回来了,大家聚在一起,于推杯换盏间,不觉就交流了生产经验、致富心得,不觉就沟通了感情,消除了芥蒂。这一天,家家搬来桌椅板凳,不分贫富贵贱,欢聚一堂,喜气洋洋,还有什么比这种氛围更好的呢?似乎大家想象中的“共产主义”也不过如此!“做棚”,成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自家门前摆摊卖土特产,这种感觉非常好,轻快又自豪。“做棚”这天,到处都是摆卖的摊档,土特产应有尽有,人们宛如到了农村的圩日。婆婆姥姥们还可在自家门前摆起了小摊,卖各类土货。更为醒目的是,摆卖农民画的墙头挂得琳琅满目,“丰收之歌”、“和谐山村”、“桃源山庄”、“太平盛事”、“梅竹情深”……还有书家在当场挥毫。好一派繁荣景象。 古宅的前坪,搭起了一个大竹棚,村子里专门请来一个甚至多个粤剧团,连唱3天或数天粤剧,让村民一饱眼福。舞台上,演员们缠绵入戏,舞台下,村民们痴情入迷,非常谋杀眼球。还有各类才艺表演,如歌舞、球艺、杂耍、拳脚功夫等等,村民们有招数的尽管显显摆。喝彩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猫猫狗狗们上蹿下跳,好不今儿真高兴。 每当“做棚”,村里的晚辈们都回来了,无论百里迢迢,甚至千里迢迢,在外捞世界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都会拖家口地赶回来,围拢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膝下,礼物摆了一屋子,嘘寒问暖满心窝。更有意义的是,80岁以上的阿婆阿公会被隆重请上“做棚”的长者席。 永汉镇王屋古宅的房子有200多间,但目前居住在古宅的村民只有不到10户人家,绝大部分是年迈的老人。王屋古宅的“做棚”活动,有不少原来住在王屋古宅后搬到外地居住的村民,专程返回王屋古宅参加活动。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说,看到一些房子破败了,非常可惜啊,如果能有一笔资金来维修一下古宅就好了。有这个心愿,就会有行动的,从这坐古宅里走出的后人,他们的恋祖情结,血浓于水。惠州市民协主 龙门的旅游热让珠三角游客成为“做棚”的新角色,八方游客陆续参与其中。王屋村现有800多村民, 过年之后的正月,农闲,手中又有几个小钱,农村的聚赌非常严重,甚至可以说全国每一个角落都一样,聚赌的一群,围观的更多,男女老少无一例外。而龙门县永汉镇近年的“做棚”热,让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升,于开拓视野,提升境界,创意致富等等都有裨益。我看了永汉镇“做棚”时间表,从 总之,“做棚”的具体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由最初的与远方的亲戚朋友、外嫁的女儿等相聚,后来慢慢地增添唱戏文、看电影、观球赛、村民表演、交流致富经等内容,还成为了村镇的推介会,成为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永汉镇的“做棚”风俗对城市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以此丰富旅游路线,旅游能给农户带来很大效益。 古村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后人在古宅子里举行“做棚”活动,更是添加了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这是它的深层意义,无疑,它是“惠州最美乡镇”的标签,乡情浓郁,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