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立秋的第二个周末,在天蓝水静的江北会展中心,鹅城的人们美美地分享了“秋日的盛宴”——“南国书香节暨第四次书展”、“惠州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尽管今日已经是开馆第4天了,但适逢暑假期间,来会展中心的大人与孩子们络绎不绝,许多人涌向书展,更多人涌向民间艺术博览会大厅。 一拨拨的人走过龙门画画廊,那展现浓郁乡土情的农民画,令人目前一亮;走过青年雕塑家王云鹏的泥塑展窗,小鱼、小狗等小动物们的可爱造形,让孩子们开心得哇哇大叫;走过民俗馆余小伦、刘汉新的陶瓷、彩瓷展窗,走过陈圆芝的刺绣、张又兰的墙皮画等展窗,五花八门的艺术品叫人目不暇接。尤其刘汉新“紫砂堆彩”瓷碟,是采用前无古人的创新方法烧制而成,碟中的图案,是天下闻名的惠州西湖风景,观赏的人群,发出“啧啧”的赞美之声。观众陈先生说他已经第二次来这里,第一次是无意中经过顺便进来看看,这次他带孩子来,是想让孩子开开眼界,增长见识。还有人搀扶老人来看,老人看得比谁都仔细,认真观赏,轻轻耳语:“嗯,好看,好看……” 人们走过,走过,将目光凝视那缤纷色彩的无声静物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人们到底在追寻什么呢?哦,应该是“品”什么呢?此时的我,仿佛如老江湖般的“探子”,极想探究人们如此笑逐颜开的脸庞,那快乐的源头在哪里? 一位硬朗的老太太在惠州民俗馆“民俗用具”间停下来,这里展示了惠城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惠城区私人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林选志提供的展品:一台大花轿。她忍不住摸摸轿门大红帘子,随之咧嘴笑起来。也许,她想起遥远年代往事吧?当年,不仅是她,惠州城所有的的姑娘都是坐着这样的花轿出阁的,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黄道吉日时,大喇叭嘀㗳嘀㗳吹起来,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那一袭红衣红裤红鞋子,红得晃眼,红得透心哟,红盖头下是那张无人看见、因羞红而发烫的脸…… 人们走过,走过,来到“年节习俗”廊,时而指指点点,时而窃窃私语。映入眼帘的是黄澄钦的“穿街过巷叫卖声”、“年晚打米糕”、“八月十五担灯笼”等十数幅民俗风情画。一对似婆孙俩的对话传入我的耳际,年约七旬的阿婆对孙女说:“我话你知(惠州话我告诉你之意),当年这穿街过巷的担子,多是卖小吃的。有腌蚬啦,沙糕粄啦,还有凉茶或糖水。过阵(那时)腌蚬好好吃,那东江河蚬用辣椒、蒜头、生姜和盐腌了,香味成条街都闻到,我们都是买来当嘴头(零食)吃的”。孙女被阿婆绘声绘色的描述吸引住,嘴咂巴了一下,仿佛呑下腌蚬的鲜香。 一位老男人以为我是外地人,指着“年晚打米糕”那幅画,当起讲解员来,他说旧时年晚(除夕前),惠州家家户户过年都请人打米糕的。我笑了笑没有吭声,他当然不知道我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非常清楚年晚打糕的情景。那时小孩子拿着米和糖,排队占着位子,看着打米糕师傅将大米放入真空器,下面用炭点燃,到一定程度打开,“嘭”的一声,雪白的米花就会喷射而出,再把米花放入煮热的糖浆搅拌,捞起、摊平、凉干,再分割为两寸见方的小块,脆香脆香啊。每当年晚,惠州街头都会响起“嘭!嘭!嘭!”的打米糕声音,时起时落,标志着新年即将来临。呵呵,市井习俗竟然令人如此回味呀。 一阵有节律的音乐从表演舞台上传来,首先是稔山同兴堂的舞狮,两头活灵活现的大狮子在舞台上摇头摆脑,掀开了今天武术表演的序幕。紧接着一群身手敏捷的年轻人打起了李家拳,铿锵有力的步子将舞台震得蹦蹦响,原来李家拳是以走步为攻击目标的拳术,体现的是腿脚的功夫。跟着上场的是以手劲为主的龙形拳表演,表演台上龙騰虎跃,生气勃勃。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龙形拳队伍里有如花似玉的女孩子参加,她们身手不凡,表演到位,叫观众大开眼界。最令人振奋的是陈江少年武术培训班的孩子表演的拳术、刀术和锁喉功,惊险刺激,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在刚劲的武术表演之后,是刚柔相济的太极拳以及太极剑表演,只见陈式太极拳大师宋宪起打起《陈式老架一路》,立身中正,身法规范,一招一式蕴藏深厚功底。还有太极拳剑八段黄庚健,表演《传统五十一式》太极剑,快慢相间的速度,优美的剑姿,赢得观赏者们羡慕不已的目光。想来现实中大多数的人,是追求与仰慕那种怡静,那种悠闲安逸,那种浑然忘我意境的。我也喜欢太极拳,我想起教我太极拳的师傅说过的一番话,他说可以想像练太极拳如同饮茶的过程,慢慢练即是慢慢地“品”,“品”出茶的滋味即是修练出超逸雍容、自然端庄之性情。如此说来,通过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段,推广各种拳法都是有益于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体育运动,也是建设文明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看来我已浅浅探究出人们欣喜心情源于何处了。一场艺博会,成为窥视这座城市的一个窗口,它在不知不觉中带给人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更为睿智的思考,更为深切的体悟。它所展示的三千多件物品,带给人们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多是一种心灵的补给,一种精神的营养。因为在这里,历史传统与文化的积淀,新时代的进步与展望,一如寒暑易节昼夜更替,一如五谷杂粮一起杂糅发酵,使之如一坛营养丰富的老酒,这是我们为之生长这块土地上的精华。我们多情的生命,正需要这样的营养补给啊……
|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