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
我是个新人,经朋友介绍加入东江义工。朋友介绍的时候,虽在同一个城市,我却从未听闻东江义工,实在是孤陋寡闻。但我想做义工,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人好事吧!朋友还说,加入后会认识很多朋友。结交朋友当然是每个人都非常渴望的,只是在社会上我们总是心存顾忌,社会的复杂性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刺猬取暖。但在义工里我却坚信,参加义工的人一定是心地善良,而且具有悲悯情怀,不然,你参加义工又是为了什么呢?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去除戒心与人交往,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通过义工的论坛,我对东江义工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庆幸自己加入这样一个优秀的组织,义工们的善举让我感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心生向往,对组织者的敬佩也油然而生。他们要策划组织活动,要防范出现法律问题,要防范出现意外,要处理各种繁杂事务……这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需要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让我在这里向组织者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我还是作自我介绍吧。
1960年5月4日我出生在惠州,父母是汕头人。每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总要费一番口舌:父母是汕头人,我在惠州出生长大,不会讲汕头话,至于属于哪里人,只能由听者各取所需。汕头人听到总会说:喔,是老乡,不过你怎么不会讲汕头话呢?惠州人则会说出生在惠州当然是惠州人,况且我还说着一口地道的惠州话。其他地方的人听到一般会“哦哦”两声作一个停顿,因为他需要考虑一下你究竟算哪里人。年轻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汕尾籍的律师,他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既具有汕头人的精明又具有客家人的纯朴,我心里大骂他狂妄自大却一边又在窃喜:我不是更符合这样的条件吗?当然这都是自夸的玩笑话。
一般人过生日大多是过农历的日子,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家里却从不过农历,我甚至连农历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所以我为自己的公历生日感到很自豪,因为那天是青年节,连日历都是红色的。出生的日子倒是好日子,出生的年份却是苦难的年份。1960年正值中国三年大饥荒,我现在瘦得像一根竹竿,恐怕就是那时饥馑的后遗症。而苦难的种子也仿佛在我此后的人生中生根发芽。十岁那年,我的父亲因病过世,我的童年顿时陷入黑暗之中。同一年,姐姐也因为家庭贫困,年仅十五岁就决然离家到遥远的湛江“上山下乡”。一个在惠州的新移民家庭,举目无亲,只有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和妹妹,生活的无助和艰辛也就可想而知。
读书的十年恰逢文革十年。那时有个人叫张铁生,考试的时候不会做,干脆交了白卷,结果竟成为全国英雄,被称作“白卷英雄”。可见在文革时期读书的基本上是文盲,以至于我现在看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都像看天书一样。一个人没有了文化,人生的基调也就基本确定了,但即便如此,生活的波折却总是与我们这一代人如影随形。走上社会要“上山下乡”,结婚生子要“计划生育”,到了改革开放,就成为社会抛弃的一代:下岗、解除劳动合同、失业、自谋就业……现在我开了一家小店养家糊口,这就是我大致的人生轨迹。
一晃,已度过大半生。孔子说人生四十而不惑,可是我过了五十对人生感到更加困惑。生命在一天天逝去,我不知道生命是为了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我更不知道社会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虽然物质丰富却精神空虚,所有的东西都以金钱为唯一标准。可悲的是,我们身处这个社会却又不得不如此。除了无奈,我们唯一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参加像义工这样优秀的公益组织,去寻找精神的安慰。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我看来这是说给伟人听的,我身为一介小民,既不能洁身自好而独善其身,更无法获得成功造福大众,只能通过参加义工付出我微薄的力量,从而多少实现这种人生价值。为了生活,我每天做生意与人锱铢必较,为了追逐利益绞尽脑汁,满身市井习气,而且还须遵守社会上的潜规则,但有一刻我的心将会是柔软的,那就是我付出爱心的时候,同时我也将收获精神上的安宁。
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风行摘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经典名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这样说……在那个战争激情的岁月,保尔是这样说的: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那么,在和平的年代,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又该怎样说呢?当我们无私地奉献过我们的爱心,也许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没有随波逐流;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我也曾发出过自己的光和热。
2011.8.11
报名
上个月注册成为义工了,还没有参加过活动,当我看到芦洲扶贫助学活动在招募义工时,便决定报名参加。申请报名需要在网上进行操作,我初学电脑,不知何处出了差错,怎么也无法登陆上去报名,只好求助介绍我参加义工的朋友。不巧的是,朋友生病了。她在电话里告诉我,明天再帮我弄。第二天当我来到朋友的档口,却没见到她人,手机竟也关机了。她的工人告诉我,她病得很严重,可能要住院,这让我非常担心。
这次虽然是个大型的活动,需要五十名义工,但当我打开网页时已有四十人报名,心里就非常焦急,想到朋友病重,心情就更加郁闷。当天晚上,随手写下几行句子,竟然有点像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不会写诗,也从不写诗。
朋友,你怎么能生病呢?
在义工里只认识你一个人,现在你让我彷徨无助。
你怎么能生病呢?
你那么年轻,总是神采奕奕,你灿烂的笑容有如早晨的阳光。
你怎么能生病呢?
身为义工,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那些悲悯的事物。
谁又能想到,第一个要关注的竟然是你?
你怎么能生病呢?
你让关心你的人为你担忧。
朋友,你怎么能生病呢?
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忽然接到朋友电话,朋友真的住院了。但她对自己的病却轻描淡写,只是告诉我,我的事她已交代好她的工人,让我去找他办。我再次来到朋友的档口,工人告诉我只能重新注册,我不知道重新注册是否会变成两个人,但己来不及细究,等最终搞好后,我终于报上了名。翻看报名表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倒数第二,真正的最后一刻,我不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2011.8.10
第一次参加活动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主题叫“芦洲镇大型社区扶贫助学活动”。我把闹钟调到六点半,起来草草吃了一点早餐就出门了。虽然集合出发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对于第一次参加活动,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兴奋。
活动由多个公益团体共同组成,场面非常浩大。我这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热心公益事业。 义工的工作主要负责将善款与物资送到贫困户的手中。今天虽然骄阳似火,天气非常炎热,但阻挡不了义工们的热情,看到那些贫困的老人和小孩露出开心的笑脸,心里感到无比欣慰。当我还未在这种新奇的体验中回过神来,活动就在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第一次参加活动,自是处处新鲜好奇,而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我们义工队的三位领导。第一个是我这个组的组长“活鱼”①。第一次和他接触是昨天打电话向他询问义工服的事,他非常友善地告诉我,第一次参加不一定要买义工服,如果感觉不好不再参加,买了就浪费了。你看,心肠多好!今天和他相处一天,知道他为人平和,处事稳当。他告诉我在义工里他是专门负责户外活动的,他也特别喜欢户外活动。这真是适得其所,出门在外总有不确定的因素让人心里忐忑不安,能和“活鱼”在一起,会让你心里踏实,真希望下次活动还能够和他同在一个组。
第二个是“小烟”。“小烟”是这次活动的总负责人,非常忙碌,我也就没有机会与他相识了,不过,在此之前我却与他有过几次互通信息。起因是我看到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扶贫助学,就想把女儿带去,城里的小孩生活优越,不知道何为贫困,让她到乡下见识见识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我也知道这次并非亲子活动,所以就发了个信息给“小烟”提出请求,他回复说还不知道车辆和人员情况怎么样,叫我等待他的信息。第二天早上他就发来信息,提醒我天气炎热,带小孩要多带些水以及其它注意事项,我大喜过望,给他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谢谢,真的非常感谢!我会照顾好她,不会麻烦到别人的。”他马上回复我:“不是麻烦不麻烦别人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来的,没有麻烦的说法,开心就好。”他的话是那样朴实和在理,让我感到惭愧。我唯有抱歉地回复他:“是我一下子还没从社会的冷漠意识中扭转过来。”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让我感到浓浓的情意,东江义工确实和社会上其他人不一样。
第三个就是老大“蓑笠翁”。中午休息的时候,他把大家围拢在他身边,站在一个高高的石台上,带领大家齐声高唱国歌,现场气氛立刻热烈了起来。他更显示出“鬼马”的一面,拉着各个人上去唱歌表演。每个人唱歌都在他的带领下一起合唱,一片欢声笑语,炎热的不快被抛到九霄云外。“蓑笠翁”不单是东江义工的创立者,更是一个大老板,没想到他竟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他先是谦虚地表示,他起名东江义工只是认为东江是客家和惠州的发源地,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有着深重的含义;继而他更是对义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把义工看得那么伟大,义工也是普通人,晚上脱了这身衣服②,同样出去“劈酒”③。我对他的看法深表赞同。他生怕冷落了任何一个人,不断地和大家打招呼聊天,充分展示他细心亲和的风范。
一个人年纪大了,总会养成一些老习惯,像我就习惯于晚睡晚起,而且习惯睡午觉。今天早上六点半就起床,我甚至都想不起上一次六点半起床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忙碌了一天,下午回来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地疲惫,但我很开心,真的,很开心。
2011.8.14
【注释】
①东江义工所有队员都使用网名,不知是否取不留名之意。
②指义工服。每个义工活动时都必须穿上黄色的义工服。
③惠州话:意为疯狂斗酒。
再次参加活动
大家好!我又来了,时隔仅仅一个星期我又参加活动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已经积极到逢活动就参加的程度,不是的,不是这样的。连续参加活动有两个原因:第一,夏天我比较有空闲,能多参加活动就尽量多参加,到了冬天我会比较忙,参加活动也就比较少了。第二,我想多带我的女儿去见识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即使是走马观花对她也是有好处的,正好她现在放暑假,就权当带她去旅游吧。
今天的目的地是龙门的天堂山,主题是“心系花朵”,探望和慰问那里的贫困学生。当汽车穿过龙门县城向山区进发时,就发现人烟变得稀少,汽车进入天堂山地界已是人迹罕见,只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竹林。一个远离城镇人烟稀少的山区,经济的贫困也就显而易见了,天堂山仿佛仅仅是竹子的天堂。
当我们到达天堂山小学校时,几十个小学生早已在那里列队等候了。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警校来的女老师不愧是搞活动的高手,三言两语就把现场小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丰富多彩的互动和游戏更把活动推向高潮。我想,天堂山的小学生一定会为今天的活动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的女儿很快就和当地的小学生融合在一起,她们欢快地在一起做着各种游戏。望着他们一张张不分彼此天真单纯的笑脸,我心里忽然有些难过: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人生今后将出现巨大的差别,而可悲的是,这种差别从他们一出生就被注定了。人类所有的有识之士都在为追求平等做出不懈的努力,可为什么却创造出更多的不平等?而将人从一出生就定格的不平等则是最为可恶的了。只有消除这种不平等的差别,才能真正解决贫困失学,而消除这种不平等却任重道远,扶贫助学只能是杯水车薪,这也是扶贫助学活动留给我们除了怜悯更多的是无奈的原因吧。
今天活动的负责人是义工队长“东平哥”。这样叫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年纪比我大(他比我小多了),而是因为他在义工队的江湖地位,每个人都这样叫他,我也觉得这样叫更为亲切。“东平哥”身材丰满,显得非常有福气,整日笑容满面,极具亲和力。不像我长得尖嘴猴腮,饱受生活的磨难,总是一副忧郁的模样。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开心就好。跟着这样一位豁达的队长,你的心情自然也会开朗起来。“东平哥”今天还不辞辛苦为每个人一一作了介绍,更让每个人轮流发言讲述自己的感受,大家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通过这种互动我才知道,今天我已不是新人了。许多人今天才第一次参加活动。本来互不相识,在“东平哥”的带动下,大家却没有丝毫拘束,仿佛亲如一家。
当我们收获了愉悦,收获了全新的人际关系,谁能够说参加义工只有付出呢?
2011.8.20
东江义工三周年庆典晚会印记
十二月三日,让所有东江义工期待的三周年庆典晚会圆满结束了,它留给我无数的意外和激动,久久难以忘怀。
首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晚会的主题:“恬”。恬字给人以静谧、唯美、舒适的感觉,而晚会大多追求热烈、欢快和感人,这实在是颠覆传统。对于“恬”的刻意追求当属欧洲。我想起多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叫《人造天堂》。它讲述的是欧洲的一个国家为了让他们的国家像天堂一般,制定了这样两条法令:第一是在公众的假期里,不能将衣服晾在室外。因为不雅,会影响到他们美丽国家的风光。第二是在公众的假期里,不能使用洗衣机。因为洗衣机会产生噪音。这个欧洲国家对于“恬”的追求简直达到了极致,甚至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既然周年晚会要选择“恬”作为晚会的主题、既然要选择带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我想就应该选择具有欧陆风情的场所(不知惠州可有这样的地方?),万没想到晚会竟然定在江北的巴西贝利烤肉店。贝利是球王,巴西几近足球的代名词,而足球则充满激情。巴西另一个广为人熟知的是它的桑巴舞,桑巴舞则热情奔放,所有的这些巴西元素都与“恬”字相去甚远。
步入巴西贝利烤肉店,里面也是让我大感意外的:地方倒是足够宽敞,但大堂中央耸立的几根巨大的柱子却使人视线受阻;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大堂里并没有主席台,舞台就只好设在狭窄低矮的走廊里①,这就使得后面的人需要站起身子才能看到舞台上的表演。同时因为舞台为临时所设,没有专业舞台灯光,整个舞台显得昏暗阴沉。这实在不是一个举办晚会的理想场所。
但是,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无法阻挡晚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可以看出晚会组织者经过精心策划,各种表演、唱歌、抽奖穿插有序,编排合理,形成一波又一波高潮,几乎达到这种晚会的最高境界,连我这种“忧郁成性”的人都兴奋得手舞足蹈。据说晚会邀请那些高水平的表演嘉宾竟没有花费一分一毫。这在今天这种经济社会也是让我大感意外的。这不单符合隆重而简约的原则,显示出组织者出色的能力,更证明东江义工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声誉,受到社会人士普遍的敬重。
晚会还有很多人同样让我感到意外。
晚会中有一个互动节目。也许是没有协调好,上去的人并不配合,竟差点卡在那里。老大“蓑笠翁”即兴表演一段太空舞,舞步娴熟标准,谁能想到这个“八六”②年出生的中年人竟有小孩子般柔软的身段,可惜只有短短的一小段。眼看节目就要冷场,“东平哥”适时出现救场。他声音宏亮,讲话激情洋溢,再次将现场的气氛调动了起来。这哪像他平时谦虚所说的不会讲话?他不单很会讲话,而且从容大气,充分展示一个领导的风范。最后两位老大合唱《打靶归来》引发全场大合唱,结尾全体高喊“一二三四”更是声震环宇。
“现代捕快”这人也是让我感到意外的:平时见他大大咧咧,有点放荡不羁,没想到他在深圳找了一份好工作竟为了晚会推迟去上班。在晚会上他忙前忙后,作为晚会的工作人员只能看着别人吃饭。我问他肚子饿不饿?他说没事,结束后随便吃两口就行,如此热心和积极让人动容。“现代捕快”为了晚会推迟去深圳,而“丫头”却为了晚会专程从深圳赶来。我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在论坛上发帖,没想到受到“丫头”关注和好评,向人打听我是谁,让我受宠若惊,也就记住了她这个人。晚会上第一次见面,竟是个大美女,真人和ID上的小头像实在相差很远。还有在晚会上见到“乡巴佬”的家人,聊起来发现我们的家庭情况竟然惊人的相似。
还有……
晚会的圆满成功使得五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不舍照完大合照,晚会也要结束了,我们惟有期待明年的周年晚会更加精彩。晚会留给我们新义工的是强化了对东江义工的认知,是对身为义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它也让我感慨良多,自从加入了东江义工,我认识了许多热心公益、心地善良的朋友,开阔了生活的眼界,收获甚丰,而我的付出却是那么微薄。这让我想起在论坛上经常看到的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觉得这句话在义工里还是不够准确的,它应该反过来:我们付出的只是一点点余香,收获的却是玫瑰,精神上的玫瑰。
【注释】
①这家餐厅的地面设计成客人用餐的地方比走廊高出一个台阶。
②老大“蓑笠翁”出生于1970年,但他在任何场合都一本正经声称1986年出生。
20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