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画的起源
农民画,其实是对某一类绘画形式的界定。是对主流的所谓学院派以外而界定,农民画不是像传统水墨那样是从唐、宋时开始有清晰的发展脉络可循。农民画以乡村生活为素材内容,描绘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生活场景,表达农民的对生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理想追求,反映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现代农村新气象,表现在画面当中是纯真质朴的艺术风格。农民画有民间工艺美术的影子,在风格、题材上继承民间绘画、剪纸、刺绣、木雕、彩绘、年画等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但又包含了许多当代绘画的元素。农民画的作者,往往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有农民、工人、渔民,也有地方教师等。
究其渊源,农民画大概只有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史。据资料称,1957年,江苏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在墙上用锅灰水画了一幅以批评饲养员克扣饲料粮为内容的壁画,被当作当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新鲜事物而大力推广。一时间,邳县展开了空前的群众性农民绘画运动。当时在中国美协工作的老一辈美术工作者蔡若虹、华君武、王朝闻等发现了这个新生事物,迅速在《美术》杂志撰文介绍。江苏文化部门和美协也十分关心,及时总结推广,并在邳县、徐州地区和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邳县农民画展。到1958年8月,邳县一共成立了1800个美术小组,计1万5千人,完成壁画10.5万幅,成为“大跃进”时期全国农村壁画运动的一面旗帜。“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在当时风靡一时。农民们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图案描绘出来。这也正说明农民画源自于民间,是民间艺人自发的自娱自乐,随手记录生活的日记式的涂鸦。
农民画发展到当代,已经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画乡、画村,像上海的金山农民画、陕西的户县农民画、广东的龙门农民画、浙江嘉兴的秀洲农民画、舟山的渔民画等都已经成为了当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
农民画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绘画手法不拘泥于现实事物,是随心之作而非着重于写形状物,画面质朴纯真,稚拙而有趣,传承着丰富而深邃的中国民间文化。农民画是反映当代民风民情的时代产物,因她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语言而自成体系,从而被中国文化部定义为 “现代民间绘画”画种。
农民画的特色是画面构图大胆夸张、色彩绚丽烂漫。农民画艺术的根源来自民间绘画,与描绘花床、花柜、灶头画、祠堂庙宇的壁画有着悠远和难以割舍的血缘。她根植民间沃土而广为流传,画面乡土气息浓郁,色彩绚丽,雅俗交融,表现手法新颖,笔触大气,形象朴拙而生动自然,具有鲜明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感以及地域文化痕迹,同时又充满了纯粹与浪漫主义色彩,艺术评论家鲁虹这样评价农民画,他说:“农民画有一种野生的力量”。
农民画画面的内容多是描绘现实农村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纵观其内容似百科全书式地记录了民间的生产、生活。用专家的话来讲,这些画是一个农民群体在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农民共同的民间记忆。
二、龙门农民画的起源与艺术特色
龙门农民画起源于上世纪的1972年,当时中央号召大力扶持、辅导工农兵作者们搞业余创作,于是全国迅速掀起了“工人画”、“农民画”、“战士画”之风。其中龙门县本地美术爱好者与部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就在龙门组建了龙门农民画,绘画在这小县城里悄然成风。1978年广州市文化局首次在广州举办了“龙门农民画展”,省群众艺术馆还编印了《龙门农民画》画册。初步走出山门的龙门农民画通过与上海金山与陕西户县联展,慢慢在全国有了名气,成为与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同样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乡之一。龙门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艺人多身居农村,深厚的农村文化积淀使农民画家脱颖而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劳作之闲余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对时代的感知和感受。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龙门农民画独特风格在不断地演变、创新和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农民画家,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龙门农民画的艺术特色是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木雕、彩绘等方式与表现方法,有用单线平涂并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等画法,其绘画技法灵活多变,如用染色薄画法、厚画堆积法或利用肌理效果来丰富主题等等的形式来表现和烘托主题。画面构思构图大胆地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其实也正是打破了这些条条框框,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传统民间艺术不同的是,产生在新时代的龙门农民画以浓墨重彩渲染着人们丰富多彩的新时代的生活、生产劳动,这是农民画家自发的、源于民间又充满时代激情的、自娱自乐与叙事式的绘画作品。
龙门农民画正是这种产生于农民手中的原生态绘画,她裹挟着山野清风,浸润着泥土芬芳气息,让专家同行们赞叹不已。龙门农民画除了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外,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对大事件的参与和理解等,都有着其独到之处而发于笔端,在社会道德建设、人文风尚、新人新事等都在农民画作品中得以体现。
龙门县很多地方仍保留着鲜明的地方习俗和古老遗风,独特的乡土风情和民间习俗,使得他们有着丰富的创作资源;作为其艺术观照的农民画,作者们经常的灵感来源就取材于自身的劳动和生活,这种自发地按照自己直觉喜好,随想象自由发挥的画作,其最大的特点是质朴率真、随意大方和带有浓郁的乡土味。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发展文明以及自身民族风尚的演变过程,孕育了这一方艺术热土的民间艺人,并创作出大批被称为世界艺术奇葩的“龙门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作者们出身于阡陌之间,在躬耕陇亩之余拿起手中和心中的画笔欣然作画,在继承民间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而逐渐形成了独具岭南地方特色风格兼具神秘色彩的农民画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审美情趣是作者随心随意的心灵写照,是源于对生活深切体验的有感而发,充分体现出作者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这是他们把生活里的自然美升华为心中的理想美、形式美。龙门农民画描绘的是作者所热爱和熟悉的生活,细心观赏总会依稀感觉到似曾相识,这其中不乏描绘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活,更有我们为美好未来而付诸努力的今天。这一枝绽放在岭南大地上的绚丽奇葩,是民间绘画艺术的结晶,为龙门县的民间绘画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龙门农民画的取材与主题表现
龙门县的传统风俗是随着汉族人民南移开发这片土地而带来的,上千年的劳动生息形成了人们在婚丧嫁娶以及节日庆典的讲究而成为约定俗成的仪式。画面常有表现着带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和生活习惯,人们为了辞旧迎新、美化环境和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等,这些活动与作者息息相关,创作起来也就相应地信手拈来。
1、欢喜节庆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了有民俗色彩的各种节日活动以调节心理所需,经过千百年传承而固定下来,而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一部分;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挂花灯、舞龙舞狮、裹粽、打饼,婚姻嫁娶、生日庆典、小儿满月等,表现在画幅当中都是那么的精彩纷呈。观赏这一幅幅彩笔所绘的画作,你也会和作者一样有如身处悠悠尚古民情,面临乡野徐徐清风。
民间节日“正月新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画中《醒狮贺岁》、《大地春风》、《新年到忙又忙》、《大年卅贴春联》、《年初一》、《回娘家》等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欢乐情景。更热闹的还有“舞龙”、“舞狮”、 “挂花灯”等大型文娱活动。农家人一年忙到头,难得在春节期间一家欢聚团圆,同时春节期间也是探亲访友,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时机;如《回娘家》、《年初二探外婆》、《礼尚往来》等,都是反映这种情真意切的人间亲情;“五月端午”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如《龙舟竞渡》、《古堡赛龙舟》、《夺锦归》等作品,描述了人们通过纪念先贤而演变成今天的节日盛况;“八月中秋”的庆祝活动除正月新年外,就是一年中比较隆重的节日了,如:《中秋月夜对山歌》、《瑶寨中秋夜》等作品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和具有浓厚的节日情调。“十一月过冬”也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作品《打边炉》是庆祝秋收后的欢乐,虽然不是重大的庆祝活动,但是一家人和亲朋好友坐在一起相聚也其乐融融。
还有人们过生日、娶新娘、小儿满月等生活中的喜庆活动,《寿宴》、《新嫁娘》、《龙凤呈祥》、《满月》等画幅表现得热闹、喜庆和充满生活情趣,作品通俗耐看,构图饱满,造型设色典雅,富有情趣。
2、民俗特色
龙门地处偏远的山区,有保存完好的珍稀动植物和古旧建筑,崎岖的山路掩影在古木奇树中,山歌不时飘出林海山野间;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在怡然的大自然里。这里仍保留着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经过代代沿袭,而形成独自的风俗习惯。
现今这里的生活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一些地方至今还沿袭着祖先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前人所形成的情感、习俗也相当程度地得到保留。土生土长的农民作者们深受这一古老民风的熏陶,笔触所至都会下意识地、“真实”地描绘当地人们生活中的思想、情感与朦胧的希冀,如《热恋故土》、《家里有鬼又有神》、《耕耘》、《卖早粥》等,具象中不乏抽象的造型,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折射了南国先民的独特风情,表现出了和与大自然斗争中求生存的艰苦生活与乐天情怀。
3、神话传说
蓝田瑶族人民的宗族图腾是“禾花仙子”、“狗”、“牛王爷”等36位神灵,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水稻与五谷、牛与猪、树木与土地是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他们对这些动植物怀有一种特殊的敬畏和密不可分的深厚感情,他们的心态是与先祖在农耕社会时期所形成的意识相袭相承的。这些元素表现在画笔下有着几分神秘、几分模糊,而又带有令人神往与遐想。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谷之神》、《瑶王与禾仙》、《山神》、《狗神》、《谷神》、《牛王爷》等,作品带着一种原始的、朦胧的“图腾崇拜”式的先民风情。这些以瑶乡传说为依据而创作的作品,通过作者对生活的感受结合传说而艺术地“再现”出来,作品以散点透视平面分布的手法构成画面饱满、内容充实耐看,这种重对比、讲协调、既夸张又浪漫的绘画作品,具有着现代绘画风格和超现实的手法。其中《蓝田瑶家舞火狗》反映瑶家少女举行成年礼的一种仪式,她们每逢中秋之夜,便身着节日盛装,在燃起的篝火旁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庆祝她们的成年,同时祈求幸福美好的爱情。还有《瑶家新嫁娘》、《倩女出阁》、《对山歌》、《送情郎》、《会歌归来》等作品质朴大方,洋溢的情感至真至纯,散发着浓厚的乡土味。
4、歌唱劳动
农民画,顾名思义是贴近生活,创作源于生活,是其表现目的宗旨。我们身为农家子弟,常常参加日常劳作,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而使人倍感亲切。
龙门县由于经济开发较迟,有许多生活环境与劳动方式尚有陈迹可寻,《榨糖》、《榨油》、《酿酒》等作品就反映了人们曾经或现在还沿用的劳动方式,人们所承受的是粗重的出大力流大汗的活儿,但在繁重、艰辛的劳动中也蕴含着不少愉快的情趣,在画中得到了浪漫抒情的体现。又如《金秋》用一条饱满的弧线勾划出了丰盈的秋季,累累的果实,以及洋溢在人们脸上甜美的笑容,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使得画面更加充实而富有动感,恰到好处地点缀出了农家人对又一个丰收年的喜悦心情,从而增添了更多的热闹和欢欣。取材于踏水车灌溉的《车水》中的青年男女情话绵绵;取材于踏碓做糍粑的《舂米》里的年轻夫妇交头接耳,恩爱缠绵;《田间午餐》、《夏日的晌午》等作品中,丈夫在炎炎酷暑中收割稻谷,而妻子体贴备至,送饭送水;以及劳作中忙里偷闲的《春之恋歌》;还有《喂》中表现的夫妻、母子之爱;《饮蜜》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团年饭》中的尊老爱幼;《牛诞》中人与耕畜的情感依托等,在这些画中都有了生动的描述,即使在繁重的劳作中,也还伴随着几分家庭般的温馨和村民们古风犹存的人情味。而《打饼》、《裹粽》、《打边炉》等画作则体现了农家人在享受自己劳动得来的成果时的欢欣快乐,作品充盈着农家愉快生活的真实情调。
5、甜蜜爱情
爱情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龙门农民画作品中同样刻划的精彩入微。龙门山区环境独特,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也独具情韵,人与人、人与自然、耕畜之间的眷恋等等,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人性美”。作品《贺喜》、《瑶家新嫁娘》表达就是这种人类的亲情无间;《绣对鸳鸯送阿郎》、《相亲》、《花季之约》、《牧牛小伙》则描述了少男少女青春花季时节的多情与柔情,以及对爱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母与子》、《田间午餐》则充分地表达了母子、夫妻之间温情、相惜相依的情真意切等中国传统美德。这里的民俗民风古朴热诚,山里人的宗族观念、伦理观念比较深厚,素有“一家有事万家帮,一家有喜万家乐”的纯朴习俗,如《除夕夜》、《娶新娘》等。
四、龙门农民画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龙门农民画组建于七十年代,八十年初在形式、内容上渐渐地形成自己的风格。龙门农民画独具浓郁的岭南文化和传统民间艺术,结合现代的绘画理念的表现方法,如用彩墨叠涂以增加画面流动感和质感,水色晕染使画面具有灵动流畅的艺术韵味,用堆积厚叠法丰富画面层次感,同时结合画面需要而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技巧,使得龙门农民画新颖别致而更具特色。
农民画和其他绘画艺术一样都离不开“形”与“色”这一独特语言。由于农民画作者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造型和色彩训练,所以他们的创作没有受绘画的条条框框所约束,绘画只是为了自我愉悦、自我欣赏,完全是出于对绘画的热爱,从而能够比较“真” 、“纯”地描绘物象所给予的感受,并结合自身带有一种与原始先民、民间艺人一样的原始、朦胧,以及潜意识的绘画本能和混沌的思维现象;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情感和喜好来造“形”设“色”,这种无功利目的的质朴、纯真、稚拙而神秘的审美意蕴和造型观念,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构思奇特,内容充实饱满。在构图上物象多作平面处理,不讲究透视,突破时空界限,在造型上稚拙夸张,随心自由赋形,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瑶寨中秋夜》、《五谷之神》、《热恋故土》、《卖早粥》等作品,通过将岩画、彩陶纹样等元素融入画面,注重符号装饰、而不注重外在视觉形象真实的表现方法,也不受“透视”、“比例”的法则所约束,大胆地用五谷、动物、植物的花叶、果实等作为装饰符号,应用到人的眼、耳、口、鼻及衣服等部位上,大胆地按照心中美感、理想的“比例”分主次轻重来重新打破再构造,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按构图所需,人可以比树大、比房屋大、比山大,打破了正常的透视比例。再如《吃西瓜》画了一家四个围坐在稻田里吃西瓜的情形,画面不分上下左右,朝四边呈放射形散开,人的头身手脚也是适形而画,农具与牛头等,随画面的装饰效果随意摆放,这种不正常比例和构成的画法,独特的表现形式却更显得新奇有趣和耐人寻味。《盖新房》、《洗衣服》等画作虽然画有景物,但都是平面装饰结构,并不按透视和比例关系的法则来描绘,也显得自然和谐,“真实”可信,这种画法,产生了新颖的视觉效果,蕴含着深邃而古老的、民间的、传统的岭南文化艺术特质。
农民画作者年龄不一,经历各不相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热爱生活和用手中的彩笔来展现其熟悉的新农村、新生活。农民画取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明快,丰富的想象力结合浪漫的表现手法,是其一大特色,这些“粗手大脚的画家”,没有受过绘画专业的培训,平时在田间劳作、地里忙碌,作画只是空余时间的爱好,从来未曾想过可以通过画画赚钱、当画家,作画只是出于一种兴趣和冲动,这些自已画自已、自已欣赏自已的作品,在构图、构思等表现手法上没有陈规定法,所以能无拘无束地按照自已所认为的美的方式去自由发挥,这也正是一种对艺术的完全投入。
五、龙门农民画的美学价值
龙门农民画以饱满的热情和朴素的艺术语言,讴歌生活,赞美自然,是对社会、生产、生活,民情风俗进一步的艺术思考,作品浸透着农民画作者自由浪漫的艺术气息。画作中有热烈欢快的节日庆典场面,有田间山野劳作的场景,有清新秀美的山村景色,斑斓多姿的民风民俗和缠绵悱恻的甜美爱情,无不充盈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现代农民们的生活写照,也充分地体现了新一代农民画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龙门农民画色彩对比鲜明、画面富有动感、生活情趣跃然于纸上,是作者对自然、生活、劳动、爱情、风情风俗和社会的进一步思考,通过打破重造的方式彰显自身特色风格和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
1、来源生活高于生活;2、纯朴稚拙情趣盎然;3、取材广泛形式多样;4、观照生活注重传承;5、丰富特色大胆创新。
现代民间绘画在构思构图的表现手法上不拘一格,敢于冲破传统,汲取各画派之长,大胆创新,通过把心中的理想用色彩作媒介表达在画面里,按照自已的审美情趣来重新构造,形成构思奇特、构图饱满、色彩单纯明快、强烈而具有视觉冲出力,这些作品既具有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呈现出较强的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