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惠州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努力把惠州打造成经济强市、教育强市和文化大市,先后摘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金牌。全市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具体指导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惠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先后夺得了中国麒麟文化传承基地(小金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东渔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龙门)、广东省麒麟文化艺术之乡(小金口)、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平海)、广东省舞龙之乡(吉隆)、广东省龙形拳之乡(小金口)、广东省古村落(皇思扬古围村、田坑古城、鹤湖围)等国家级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金牌。近日,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编辑出版《惠州民间文艺丛书》,详细介绍了惠州市民间文化艺术项目在全国和全省获得的殊荣,热情讴歌了为夺取民间文化艺术金牌和作出卓越贡献的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同时分析我市在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这对于擦亮我市已经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金牌,发掘整理和创建新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使我市民间文化艺术人才辈出,精品迭出,最终把惠州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惠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仅晋代以来,惠州就诞生或居住过1600多位文化名人,他们为惠州的历史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和诗词歌赋等宝贵财富。晋代的葛洪在罗浮山采药炼丹,建观授徒,成为中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化学家;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寓惠三年,不仅留下了朝云墓、苏堤、合江楼等名胜古迹,还留给后人600多篇(首)文学精品;清代岭南才子宋湘执教丰湖书院,题下了《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的楹联和《湖上五别诗》等墨宝;近代“惠州三杰”之廖仲恺、邓演达、叶挺在惠州留下了仲恺广场、演达铜像和叶挺故居等革命烈士遗址,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惠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里是广东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广东近代首次出现“客家”提法的地方就在惠州。全市拥有客家围屋数百座,最早的已有500余年历史。居广东省客家围屋规模第二位的惠阳崇林世居客家围屋,山西乔家大院与之相比也为之逊色;龙门县永汉镇350多座客家围屋建筑群,已引起世界建筑业和考古专家的兴趣。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客家人不仅在这片沃土上建设了美丽的家园,而且创造了大量具有惠州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精品。例如民间歌曲类的惠东渔歌、客家山歌,民间舞蹈类的舞火狗、舞麒麟、舞鲤鱼、舞草龙、舞春牛、舞凤,民间武术类的龙形拳、李家拳、螳螂拳,民间美术类的惠州剪纸、龙门农民画,以及惠州特有的平海军声、惠州方言,都在全省和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小金口麒麟舞在广东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中夺冠,惠东渔歌在泛太平洋渔歌大奖赛中夺得银牌,在广东省第二届民间歌会上揽金夺银,客家山歌在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上夺得银牌,小金口麒麟舞和惠东渔歌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近年来,在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创新发展方面,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连续五年被省民协评为先进协会,先后八次获中国民协和省民协授予最佳组织奖。袁治平、邬榕添荣获省民协最高荣誉奖——杰出贡献奖,邹永祥荣获省民协优秀会务工作者称号。在成绩面前,他们没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而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和“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毅力,迈开了新的步伐。《惠州民间文艺丛书》(第一辑)的编辑出版,正是他们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做的一件大事。希望市民协的领导班子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同心同德,继续做好惠东渔歌、客家山歌、麒麟舞、龙形拳、舞火狗等名牌项目的创新发展工作,为繁荣发展惠州民间文化艺术做出新贡献,谱写新篇章。 (本文是作者2009年为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编辑的《惠州民间文艺丛书》写的序。作者是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惠州市文联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