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近年苏东坡论著及苏东坡寓惠文化对惠州的影响
作者:钟雪平(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9-05-05 14:50:31

 

清代何仁镜在《东坡事类序》中说:“唐而来学士大夫,其声名饮人耳目,大抵以先生为最”,把苏东坡推为宋以来知名度最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文学、史学、书画、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留下的2700多首苏诗,300多首苏词及4800多篇苏文,具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真实反映了宋代文化精髓和社会背景,对传承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有关东坡专著、文献等情况统计,主要从2000年至2014年的各类期刊、报纸、博硕士学位论文、国内国际会议论文中,对有关苏东坡的研究专著、文章进行统计并归类,另外也关注了期间部分地市出版的相关专著、文章。由于范围广,能力受限,仅从文献信息索引到的基本情况来对苏东坡有关著述、论文研究等进行分析统计,进而阐述东坡文化对惠州的影响,以更深入、更全面了解有关苏东坡研究成果和其人格魅力。

 

一、有关苏东坡文章、论著的基本信息

本次文章检索主要以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图书馆OPAC检索系统为最主要依据,对文献的发行时间范围控制为200011日至20141231日,选取“苏轼”“苏东坡”等关键词,分别通过主题检索途径和分类检索途径,选取不同类型资源库进行跨库检索,同时融合了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对2009年以来眉山地区出版情况统计,经过初步查重、筛选最终检索到各类图书专著111本,文献、文章6103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公开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献四种类型。其中发表在各类杂志上的文献共5486篇。博、硕士学位论文共有287篇。发行在各类报纸上的文章共200篇。各种会议论文共有65条,其中国内会议40条,国际会议25条。

通过对所检索到的各种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再次筛选、分析,同时统计得出:一是从惠州、眉山、儋州、黄州四个主要地区划分来看,以苏东坡和惠州为主题的的论文共有23篇,以苏东坡和眉山为主题的的论文共有15篇,以苏东坡和儋州为主题的论文共有15篇,以苏东坡和黄州为主题的论文共201篇;二是以研究主题不同来看,对苏东坡人物生平介绍为主题的文献共有278篇,苏东坡和美食与养生为主题的文献共有546篇,对苏东坡人物评价为主题的文献共有662篇,对苏东坡的思想、文学、艺术成就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共有4567篇。从以上情况来看,以苏东坡和黄州为主题的论文及以苏东坡的思想、文学、艺术成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最多,可以看出苏东坡贬谪黄州,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期间却成就了他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也一直被后人重视、研究,近15年内,可通过信息检索到与黄州有关的论文就达200多篇,数量之多,突出了后人极其关注东坡在黄州成就的有关研究;在专题研究方面,以苏东坡的思想、文学、艺术成就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最多,从中可以看出从早期注重东坡政治评价到后期逐渐关注到思想、文学、艺术成就为主的发展方向。

 

二、苏东坡专著及地域性研究概况

有关苏东坡的专著,从检索及统计情况看,近十五年共有110多种各类图书专著,其内容主题分布为传记、书法、诗词、绘画、养生与美食以及佛学思想、政绩和人物评价等方面。其实关于苏东坡有关专著,早在两宋开始便备受关注,历经金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总的趋势出现两头热,中间冷,即宋代成趋势,金元明低潮,至清代乃至现在又出现研究高潮。

学界对苏东坡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最早从南宋起就有“苏学”之称。纵观历代的研究成果,大体以宋代、清代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如南宋已有《南行集》、《雪堂集》等24种,而《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统计,清人注苏著作达7265卷,仅次于注楚及注杜诗。近代研究苏东坡的资料更多,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资料汇编》多达140余万字,而关于苏轼的研究专著,影响较大的有林语堂著《苏东坡传》、刘小川著《眉山苏轼》等。

随着学术观念的变化,如今,宋诗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宋诗研究开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苏诗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苏东坡研究专著由此呈现出从最早的政治评价向文学、文化及人物评价转型的态势。也出现了大批苏东坡研究的大家,如王水照、曾枣庄、王友胜、刘乃昌等,地域性研究专著也不断涌现,如惠州杨子怡著述的《韩愈寓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及王启鹏著述的《苏东坡寓惠探幽》、《苏轼文艺美论》等。《韩愈寓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各章均有介绍苏轼个人的磨蝎命运、入粤路线和行踪、蛰居惠州的作为、处穷心态、人格思想、文化精神、创作内容及风格、对地方文化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苏东坡寓居岭海的生存状况,让人看到身处逆境中真实的东坡精神。

 

三、苏东坡寓惠文化对惠州影响

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谪贬惠州,寓居了两年零七个月,时间虽短,但却是其一生重要的里程碑。他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自提“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晚年对自己一生真实的评价及总结,可见惠州期间对其影响之大。

垂暮之年的苏东坡来到惠州,虽无实权,但仍为百姓谋福利,推广水力碓磨、“秧马”,解囊修堤治湖,倡筑西新桥、东新桥,请准“钱米两便”的纳税方法,广泛施药,救死扶伤,掩埋无名骸骨等,赢得了惠州人民的真诚爱戴和永久的怀念,使惠州成为现存“苏迹”最多的地方。惠州有苏东坡资助修筑的苏堤和东、西新桥;有葬在孤山上的苏东坡侍妾王朝云墓及六如亭;有苏东坡居住的合江楼、嘉佑寺遗址;有“为终老计”在白鹤峰建造的东坡故居等。其中,据调查考证,朝云墓及原东坡故居留下的“东坡井”,是全国现存两处有史料考证依据的苏东坡遗迹和故居遗址。

苏东坡寓惠期间,写下大量诗词散文,当中不乏千古传诵的佳篇,如光照千古的《荔枝叹》;如赞颂惠州物产“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描绘惠州山水的“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江月五首》);叙述惠州百姓的“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据不完全统计,苏东坡寓惠的两年余,写下诗词、杂文多达近600篇,数量仅次于其在黄州的750多篇,在苏东坡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学术价值蕴厚,在历代文坛中传唱不衰。

苏东坡在惠州传播文明,推广教育,以至后来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纷纷聚惠,大办书院,推广科举,使惠州人才辈出,之后有进士97人。明代庆历年间,广东有州、县学63所,书院41所,其中广州居第一,惠州居第二,是当时广东教育最发达的州县之一。苏东坡作为一个贬官,既无实权也无职责,但对惠州却产生了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任应麟在其《修东坡祠记》一文中也认为,苏轼能“使惠人没齿不忘”的原因与他“兴学行仁、济人利物”的义举有很大关系。自北宋以来,新任惠州太守莅任后,都有先祭拜东坡祠的惯例。历代尤其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更会留下诗文对联,以表达他们对苏东坡的崇敬与缅怀,当中不少也已成为千古佳句。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所谓“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热心惠州西湖建设,清人赵弘灿《重修西湖堤路记》石刻一文就谈到“苏文忠至惠,捐腰犀以治浮梁”,为了修筑“苏堤”和“东新桥”,捐献了身上的犀带,在游览西湖期间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名句,“玉塔微澜”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而影响了惠州近千年。

如今,黄州、惠州、儋州加上东坡出生地眉山四市,每年轮值举办东坡文化节会,不断传承和发扬东坡文化和东坡精神。惠州也充分利用东坡文化效应,不但全方位宣传推介了惠州名山秀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更是擦亮了惠州文化旅游品牌。不仅如此,2013年,惠州市委、市政府还通过了《重修惠州苏东坡祠建设方案》,决定高标准重修东坡祠,传承惠州文脉,进一步凸显城市文化底蕴。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苏东坡在惠州的影响,诚如清代著名诗人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四、结束语

苏东坡与一般文士爱民不同,他自有特色,那就是平等如一,不分等级、贤愚与地域,爱民如子。诚如其在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平民百姓。苏东坡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有他崇高的人格魅力,爱民亲民惠民的淑世情怀与超旷豪迈自强的人格精神,

杨子怡教授在其《论东坡文化精神之核心与惠州文化软实力之提升——纪念东坡寓惠920周年》一文中认为,苏东坡超旷、倜傥而又自强的人格意识或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胸怀坦荡,大度容人。二是随缘自适,达观自处。他认为苏轼是一个胸怀坦荡,心直口快,恢宏大度的人,不斤斤算计于个人得失,不睚眦必较于个人恩怨。即使对迫害过自己的政敌,也能坦然释怀。

近代学者陈寅恪讲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也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些评价说明宋代在继汉唐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其文化吸引了诸多文人雅客,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是空前绝后的。而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集大成者,正是宋代文化精神的卓越呈现,他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东坡志林》苏轼撰,韩放主校 京华出版社 2000

2、《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海南出版社,2001.

3、《韩愈刺潮与苏轼寓惠比较研究》扬子怡著 四川出版集团2008

4、《苏轼研究史稿(修订本)》王友胜著.中华书局,2010.

5、《苏轼寓惠研究综述》王启鹏.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苏东坡寓惠创作四“多”两“少”现象探析》王启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8.30

7、《苏东坡在惠州的三重突围》王启鹏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2010.2.28

8、《苏东坡寓惠心境和压弹机制探微》饶淑园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2010.5.15

9、《论东坡文化精神之核心与惠州文化软实力之提升——纪念东坡寓惠920周年》杨子怡 2015

 

注:感谢惠州慈云图书馆为本文提供检索到的论文、专著基本信息材料、眉山刘清泉老师收集整理眉州资料,另感谢林芝朗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卫华提供整理的有关素材。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