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诗,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
相传古时只有罗山,浮山从东海浮来,倚于罗山东北,由铁桥峰相连,故得名罗浮。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幼荣曾赋诗一首:“罗山娶得浮山归,千古姻缘世称奇;更有一番奇妙处,佛道两家共山栖。”说的就是这段传奇故事。
据《云笈七鉴》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
东晋年间,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居山积年,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
罗浮山以她那神奇的神仙理论,动人的爱情故事,清新脱俗的奇山异石之风光,以及源远流长的佛、道功力,由此招蜂惹蝶引来无数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多少文人骚客为此吟风弄月忘了归途!
自晋代始,从南北朝到唐、宋、明、清,从葛洪、何仙姑、无名仙到李白、杜甫、苏轼,再到曹雪芹、江逢辰、黄庭坚,无论是功成位归的神仙,还是寄情山水的文人骚客;无论是凭就文房四宝舞文弄墨的诗词大家,还是仰仗现代科技、靠指尖与键盘间行云流水的网络新手,他们把天上人间的一切美好都寄情于精深博大的罗浮山。于是便沧海桑田,又于是罗浮山便荡漾成了诗的海洋。
追溯罗浮山古往今来的文化史,我们但见璀灿的名家名篇,犹如罗浮山上那火红而又孤零着的杜鹃,凄凄惨惨地散漫着、喋血呜咽着。
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在完成大型诗辑《古今诗人颂西湖》的编辑出版发行后,在会长陈幼荣的亲力亲为和学会全体诗友的共同努力下,姊妹篇《古今诗人颂罗浮》将散落着珍珠从罗浮山诗之海洋里打捞,然后精心地将其串联起来。从这串珍珠中,你可以读出罗浮山诗词的源头,品得到古人的遗风抑或今人的风采。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收录了514位古今诗人的1355首(阙/副)作品。其中:古代篇收录了自晋代始,从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含中国文学史的近代部分,下同)367位古代诗人的731首(阙/副)传世经典(含附录一、附录二),附寻三还收编了有关罗浮的184副对联;现代篇收录了69位现代诗人的138首(阙)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收录了现代科技潮流下的15位网络诗人的198首(阙)优秀的网络作品;当代篇收录了从共和国诞生至今60余年间,以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为主体的78位诗友的302首(阙/副)佳作。
《古今诗人颂罗浮》与姊妹篇《古今诗人颂西湖》一样,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古今诗人颂罗浮》的编撰工作比《古今诗人颂西湖》在其历史上跨度和涉及的诗人甚或更为复杂,愈复杂的自然愈精彩!一部《古今诗人颂罗浮》,其实就是一部罗浮山演绎史!陈幼荣主编说:作为当代诗人,讴歌生养自己的土地,是感恩之心使然;寄情山水,是诗人的生命激情使然;承上启下,更是社会责任使然。
愿《古今诗颂罗浮》就像罗浮山美妙的神仙文化一样,诗化每一位读者激越的生活。
(《古今诗人颂罗浮》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