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1~2日,省古村落专家考察团一行14人,在省民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率领下,到惠州考察认定“广东省古村落”。 考察团分3组,在酷暑中奔走于6县区12镇17个古村落,翻阅族谱,访问乡人,查看碑文和古建筑,品尝“红团”等乡村美食,欣赏“打椭”、“螳螂拳”等民俗活动。村民们对省专家的到来非常高兴,挂标语,竖彩旗,放鞭炮,舞麒麟、狮子,主动、热情地向专家介绍古村人文历史。 现场考察结束后,2日下午5时,市文联、市民协在博罗县召开了惠州市古村落考察认定专家意见反馈会,各县区文联、民协主席,申报“广东省古村落”的镇、村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市文联秘书长刘毅雍代表市文联、市民协汇报了古村落申报工作情况,省专家团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唐孝祥博导、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暨南大学 省专家认为,惠州市相关的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广东省古村落”的申报工作,充分调动了村民抢救、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从组织发动到申报材料的撰写再到考察安排,都比较认真、严密、完善。 专家们认为,惠州古村落历史悠久,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有丰富的文化民俗活动,体现了广府、客家、闽南(潮汕)等民系文化的交融;古村整体风貌和布局好,古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部分用材和雕塑具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有些建筑布局、构件、制作方法在省内罕见,建筑艺术价值高。但是,有的古村保护状况不理想;有的维修方法不当,新色彩与古村不协调。 专家们建议:要进一步挖掘古村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村落精神,加强村史和文史资料的整理;要抓紧编制古村保护规划和后续的旅游开发规划,规划要注意专业深度和村民参与的广度,要有指导性和操作性;要制定保护古村的乡规,因生活需要,古村的本地人迁出、外地人迁入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及时研究并作出相应的保护规定,使古村在原住民流失的过程中得到新住户的保护;要重视和加强古建筑构件的保护和收集;要加强古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些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物件是文化记号,收集工作刻不容缓;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古村落除了展示科学、艺术、历史、人文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能持续发展,留给后人,首先要考虑如何保护好,开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能开发就开发,不能开发就不开发。开发要有度,现在有些地方往往控制不了,过度开发,使古村面目全非。惠州有些古村如黄埠西冲的杨屋村,自然环境优美,如开发,不宜做房地产,可以做休闲、生态旅游项目;有些村如永汉的王屋村,下来搞周边建设时,要注意布局、色彩、风格等与古村环境相协调。 李丽娜在会上强调了民间文艺家的文化自觉与责任,认为民协与社会各界都应该深入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故园。 安想珍在讲话中感谢省专家们对惠州市的厚爱,认为专家的意见有权威性、操作性、前瞻性,为我们下来保护古村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文化与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市文联和市民协将会整理专家意见,提交政府参考。 图4.省专家在平政围考察 图5.村民向专家演示“打椭” 图6.村民向专家表演“螳螂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