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吉隆舞龙闹元宵
作者:赖金朗、梁锦锋(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3-03-05 19:30:22

 

 

 

 

 

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两晚,惠东县吉隆镇都要举行隆重的舞龙闹元宵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平安。这一传统民俗从明末清初开始,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穿龙架寓意圆圆满满

吉隆的舞龙活动热闹非凡,有舞龙队、扮景队、狮鼓队等。元宵节下午5时左右,各村在各自祖辈定下的起龙处把龙隐藏起来,到了傍晚时分,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请龙神、开光。起龙后,龙就到本村的寺庙敬神灵、拜祖祠。之后便是最热闹的走街过巷:由一面大锣鸣锣开道,后接是年属肖、扮景队、舞龙队、狮鼓队等,按照预定的路线,先在吉隆镇政府集合舞龙,然后再走街串巷参拜各家各户。龙所到之处,家家都点燃鞭炮迎接,有的还摆香案、上果品,祈求龙神保佑、合家平安。而在十六晚的参拜环节结束后,会进行“穿龙架”:在龙珠的指引下,龙头、龙尾同时穿过龙身,从第3节穿起,一直穿完第17节。整个过程不会相碰或打结,寓意从头到尾,圆圆满满。最后,将龙送到寺庙边或河边,将龙盘好,点火烧化,寓意送龙上天。

 

扎龙、扎景民间艺人现仅有两人

吉隆镇的舞龙闹元宵活动有悠久的历史。据考究,该项民俗传统从明朝开始形成,除了“四清”和“文革”期间禁止举行外,其余时间从未间断过。吉隆背山临海,传说过去自然灾害频发,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直至有一年的元宵,吉隆上空忽然一声雷响,惊现巨龙。这一年,吉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康。人们认为这是祥龙庇佑了吉隆人民,便在次年的元宵开始舞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后舞龙闹元宵的传统便世代相传,成为吉隆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后来还有了扮景队和狮鼓队,原来的草龙也演化成了布料彩龙。

吉隆镇现有舞龙队21支,表演骨干1000多人,舞龙闹元宵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各村都有一个理事班子。其传承可以分为两部分:制作工艺和舞龙技艺。原来全镇有十余个扎龙、扎景的民间艺人,但现在仅有两人。而舞龙的民间艺人则较多,各村都有舞龙骨干。

 

吉隆获首个“广东省舞龙之乡”

吉隆的舞龙闹元宵活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舞龙活动,它不重在舞,不讲求舞的技巧,而是以喜庆、欢乐、祥和为特征,以驱邪扶正为目的,讲究的是请龙神这个仪式,体现了对龙的崇拜。从走街过巷、穿龙架到化龙,整个舞龙活动热闹非凡,鞭炮声响彻全城,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到处都充满欢乐喜庆的气氛。

吉隆镇的舞龙闹元宵在2008年被惠州市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隆镇也是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全省范围内授予的首个“广东省舞龙之乡”。

 

赖金朗撰文梁锦锋(惠州民协会员)摄影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