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书虫”在书展上扎堆看书。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2013南国书香节暨第三届惠州书展于昨日在惠州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在为期五天的书展中,近10万种图书、数十场活动齐齐亮相,累计进场购书、参观市民达18万人次,累计成交金额210万元。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阅读实现梦想”。除了上述一组数据外,南国书香节暨惠州书展又给广大惠州市民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呢?一连五日,记者走访书香节,探寻读者与书籍,市民与文化之间的故事。 励志 本土作家激励读者“追梦” 书展第三日,本地作家签售活动举行。5位本土作家携各自作品亮相,与现场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上千市民前来捧场。他们感悟于作者驾轻就熟的文字功底,更感动于作者们的创作历程。 15岁的花季作家赖滢带着她的首部魔幻小说亮相书展。“这本书我10岁时就开始写了,最初是源于我的幻想。中间不止一次想过要放弃,所幸最终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赖滢与读者分享了她“五年磨一剑”的故事。 即将进入大学的赵洪林特地买了两本书找赖滢签名,他告诉记者,一本留给自己,另一本送给好朋友,以激励自己和好友不断追梦。“我也怀揣着‘文学梦’,从高一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可惜半途而废。大学四年,我一定要坚持追梦!”小赵语气坚定地说。 传承 美术生梦想画遍惠州古村落 书展期间,惠州市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开幕。博览会在书展现场设有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展台,展出45个品类,1300多件民间艺术作品,全面展示和推介惠州的当代民间艺术文化、传统民间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其中,数百幅照片、绘画和书法作品揭开了惠州23个“广东省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照片前,21岁的李于凡注视着图片古朴厚重的建筑。他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专业修习油画。“我之前对惠州文化并不了解,不知道惠州有那么多美丽的古村落。我去过乌镇、去过西塘,贪恋他乡名胜,不见眼前风光,真是舍近求远。我想,我下一步的寻古之旅,要从惠州开始。”李于凡告诉记者,他要用2年时间,走遍惠州的古村落并画下来。 展区内不光有静态的展品,还安排了本土的艺术家现场表演剪纸、篾器、泥塑等传统工艺,与参观者进行互动。 教育 满室书香,文化追星者多 8月18日,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亮相书展,举行讲座和签售活动,引爆了全场“少儿粉丝”的激情。排队等待签名的读者从签售台延伸开去,一直延伸到大门口。 市民潘女士带着12岁的女儿周晓云排了大半个小时的长队,终于拿到了偶像的签名。小姑娘眼睛里闪烁着激动而兴奋的色彩,小心翼翼地将签了名的书放进书包里。“对于孩子的这种 ‘追星’,我们向来都支持的!因为她追求的不是攀比,而是文化和知识。”潘女士告诉记者。 本次书展被邀请前来讲座和签售活动的还包括知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军旅作家顾保孜、著名歌唱家及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诗人柳忠秧、人气漫画家黑背等,满足了惠州不同群体的“文化追星”需求。 “‘文化追星’、‘读书追星’,是惠州人对品味的追求。”市民于徽文参加了每一场名家讲座和签售活动,他这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交流 两读者在书展上结缘成为忘年交 本次书展,并没有专门安排读书沙龙等交友活动。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深深地感受到,这持续五天的书展,本身就是无所不在的“交流活动”。 在当代文学展区,15岁的中学生吴育南和62岁的退休教师胡荫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这部《冰与火之歌》虽然是魔幻文学,但是很少天马行空的虚构,您可以看一下,绝对能颠覆你对这一类小说的印象。”吴育南向老教师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胡荫翻开书,边看边点头赞同。 “名著之所以流芳百世,自然有过人之处。比如《悲惨世界》,虽然语言有些晦涩,但是其庞大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真可谓气势磅礴。男子汉,应该读一些有气势的书。”胡荫的意见也让吴育南虚心接受。 单看年龄,这两位读者几乎可以做爷孙,可是他们却因书结识,相谈甚欢,临走还不忘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在书展上,以书会友、以文会友者屡见不鲜。而同事、亲友结伴观展,如同相约逛街和踏青,在满室书香中,既交流了感情,又充实了知识。 本报记者潘高耸 实习生丘淑倩 (原载2013年8月21日<<惠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