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麻榨传统麒麟文化焕发新活力
作者:黄伟光(惠州民协会员)、姚志玲    来源:惠州民协    日期:2014-01-22 22:31:06

 

 

 

 

119,麻榨镇双水村双龙下围村小组大禾塘上鞭炮声声,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外出的乡贤,本村的男女老少以及外来的宾客,欢聚在这里,共庆公益慈善暨“国技堂”麒麟开光。

今年75岁的谭锦培是麒麟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但讲起话来中气十足。他笑呵呵地说,麒麟是兽中之王,舞麒麟是当地的传统文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舞麒麟算是一件“时髦”的事,逢年过年,迎亲嫁娶或是村里哪户人家人办喜事,都会请麒麟队来表演助兴。

1980年,谭锦培第一次参加村里的舞麒麟,后和队友们一起受邀到广州萝岗、南海陈村等地演出。舞麒麟集音乐、舞蹈、武术等一体。对于其中的武术套路,谭锦培说得头头是道:“拳、棍、棒、耙、盾,分两人对打和四人对打,有打拳,徒手对刀、双刀对盾牌,双头棍、打长龙等等。”

然而,1986年,舞麒麟这项传统民俗文化却几乎停止了。对于其中的原因,村民谭伟军有自己的体会。他表示,改革开放以前,存在各种束缚,很多事情都不可以做;改革开放之后,比较自由,不再受约束的村民们纷纷外出做生意,舞麒麟自然就被遗忘在一边。

时隔近30年,村民们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深爱着家乡的外出乡贤心中惦记着父老乡亲。他们出钱回乡修路搭桥,投入校舍建设,帮助双龙村完善自来水管道,并成立老年人基金会。与此同时,他们希望复兴家乡的传统文化——舞麒麟,让村民们精神振奋,强身健体,让村中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在热心乡贤的牵头组织下,119,双龙下围村小组在村中的大禾塘举行公益慈善暨“国技堂”麒麟开光庆典活动。多年未舞的谭锦培兴奋不已,在典礼开始前重复练习。谭伟军放下圩镇的生意,回到村里参加舞麒麟,负责行礼、迎客,舞麒麟头,还兼锣鼓手。其他会舞的村民也纷纷加入麒麟队。在开光典礼上,曾经一度被遗忘的舞麒麟在舞台上再次绽放光彩,赢得了现场阵阵喝彩。

“麒麟队的组建,对弘扬麻榨当地特色文化,带动品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麻榨镇党委书记罗光少在典礼上表示,近年来,麻榨镇文化事业得到较好发展,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活动阵地的建成,为群众提供了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县文广新局负责人梁志斌表示,县文化部门将加强对群众活动的指导、培训,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4074963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