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成为急需的医用物资。当口罩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你是否好奇安全合格的口罩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繁忙的生产场景吧。
4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龙门县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龙门红工业区23栋的惠州市超多实业有限公司,用镜头录下口罩的诞生过程。
记者见到,工人们自觉排队,有序地接受体温检测,用免洗酒精洗手消毒,然后走进更衣室,随后换上洁净衣,戴上口罩、帽子、鞋套,通过“风淋室”10秒钟全身去尘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
进入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6台全新的全自动口罩生产机械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密切监视机器运行情况,生产线上一片忙碌的景象。公司负责人潘勇秋介绍,生产口罩需要核心原材料——熔喷料和熔喷无纺布,这是消杀、阻碍病毒的关键材料。潘勇秋说:口罩生产机械卷轴上就是制作口罩使用的核心材料——熔喷布,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1~5微米,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强,具有独特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在点焊生产线上,80多名工人有序忙碌,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切割出来的口罩片焊接耳线、封边。生产线质检员介绍,主要是通过超声焊接工艺完成的,这两个步骤完成后,口罩基本制成。工人们再为口罩加上鼻梁条,经过挑选、分包、杀菌、装箱等环节,口罩生产任务便完成了。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解决“一罩”难求的突出问题,该企业负责人把防控物资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元宵节后的2月10日正式筹备办厂,马不停蹄地派出人员去东莞市寻找口罩生产设备,当时防控抗疫形势十分紧张,在东莞通过当地熟人的帮助协调下,采购到生产口罩的全自动口罩生产机器6台、手工超声点焊机器35台、消毒机6台、打包机8台和生产原材料一大批,2月19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龙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龙门县科工信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完善所有的证照。3月5日,在工业园区租了1780平方米厂房正式投产运营,当时日产口罩6万个;到8日,口罩日产达10万个;10日,口罩日产达到30万个,并快速投放到龙门县疫情防控一线中去,扭转全县“一罩难求” 被动局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3月20日,惠州市超多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向龙门县环卫局捐赠1万2千个口罩、龙门县供销社2千个口罩、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6千个,一共2万个口罩价值5万多元。
超多实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为当地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为做好龙门县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3月17日开始向龙门投放10万个口罩,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购买口罩难的问题,稳定了龙门县口罩价格,助力龙门县“战疫”取得的胜利战果。
为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目前该企业110名工人分成两班倒,日产口罩40万个,超多实业品牌的一次性使用的民用防护口罩已经销往深圳、东莞、惠州等地,还出口到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