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活动流程表,就明白了惠州学院政法学院的良苦用心——清明•我们的节日——别出心裁,意义非凡。后来,学生们合唱的《感恩的心》,有画龙点晴之妙。
阳光很好,三角梅怒放在蓬瀛湖边,一如春姑娘的红晕。满眼都是青春的身影,匆匆或悠闲地在葱翠的绿荫间晃荡。
今天是星期天,校园内安宁自在。
天灶山下却人潮如涌。素衣皂服,人手一枝或白或黄的菊花,缓缓聚集在孙中山雕像下。几百号人,悄无声息,沉静肃穆。惠州民协提供的“民族脊梁”“永恒纪念”“英雄热土”及东纵历史图片,散落在草间树下,恍如绽放的白菊。
活动是以齐唱国歌拉开序幕。学院国旗护卫队敬献花圈。全体师生默哀一分钟的时候,摄影师们是不是也应该原地不动?不过,当副书记赵日兴开始讲话时,我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其实,当活动开始的时候,摄影师就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台机器,一台工作中的机器而已。主持人请政法学院副院长张小平先生朗读了清明诗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男一女相得益彰的祭文朗诵。女的声音沉缓地朗诵,男的一会抚琴一会用尖亮的女音,以千回百折的长啸回应女生的祭文。我想,古人说的“悲歌可以当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然,有活动就一定有吃的。而清明艾是当之无愧的标配,客家人说,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按说,民协的翠婷老师只需要备好艾草、糯米粉、糖、花生、芝麻等材料,教学生们做艾粄就可以了。可心灵手巧的她,前一晚就做了各式艾粄,甜的咸的,圆的长的。结果,被我惦记上了。拍一会学院的活动,跑到她的展位吃一个艾粄。惹得认真负责的学生妹妹,急赤白脸地阻挡说,要吃吃这筐里的,这个箩里的是展示品。
当然了,既然是协办单位,惠州民协的活动丰富鲜活。毛国忠的拓印刻章、庄敏的清明长生花、赖锦清的速写、张琼添和刘月娥的扎纸花、何国明的雕刻、苏定明的剪纸、王国的书法、欧阳良玉的国画、李旻的景泰蓝制作、张晓的植物拓染……把学生们看得眼花缭乱兴高采烈。都说这样的清明节很特别,有创意。
不过,“清明•网上祭英烈”也是今天活动的重点。学院特意开办了一个二维码,倡导广大师生4月1日至7日,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绿色清明文明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