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风情游是云南这几年最火爆的旅游线路,腾冲的十一月,银杏叶黄的惊艳,黄得夺目,同事们吆喝组团去看看。我和这些旅友们去过西藏甘肃宁夏等地,旅途相当和谐,是他们不可多得的旅伴。他们知道我是那种想走就走愿意“睡在风里”的人,一通电话打来,说是机票紧张,只给我十分钟时间考虑。果然,我只消两分钟便答应了,因为对于大自然的美景,我知道自己毫无抵抗力。坚决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旅行上,也是我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寨两国”银井古寨
云南德宏州下辖的芒市、瑞丽、畹町和缅甸田地犬牙交错,山水相连,独具边境风情。这里是云南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以傣族和景颇族人居多,其房屋建筑、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都别具一格。
在瑞丽有个叫银井的寨子,中缅两国的国境线从中穿过,形成了“一寨两国”的独特风景。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中国一侧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称为芒秀。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银井村内有一口两国边民共用的井,井栏上用中文和缅文雕刻着一寨两国水井的字样。银井寨的村民出国比出省容易得多,去一趟昆明还山长水远,他们每月数十次穿越神圣的国境线而浑然不觉,荡个秋千也能荡到国外去。缅甸的小孩早晨到银井边防小学读书,午饭回到缅甸家里吃,全然不觉出入是两个国家。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已经打造成了旅游景区,收取门票,景区内有荷塘有傣族民居等景点可供参观,有傣族小妹当导游,有手工银制品和其他纪念品销售,还有电瓶车在村寨与村寨间往返。有的傣族人家把家里收拾装扮一番,开起了家庭旅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这里的村民迅速富裕起来,让鸡犬相闻只有一沟之隔的缅甸村民羡艳不已。国家困难时期,银井寨村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都偷跑到缅甸去找活路。如今,中国的条件好了,缅甸的男人好多过来中国从事珠宝玉石贩卖、玉石毛料加工,或开冷饮店、摆街头小摊甚至做服务员、搬运工等工作。女孩子也愿意嫁到中国来,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民族,同样的风俗,沟通交流起来毫无障碍,边民间互相通婚的现象已很常见。
听接待我们的傣族女孩说,傣族人有女娶男嫁的婚嫁习俗,女性地位尊贵,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而男性是没有继承权的。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里实属一朵奇葩,与男尊女卑的主流反其道而行之。傣族男孩成年后,便要到相中的女孩家去做三年苦力,如果表现不好,遭女方家长和女孩嫌弃,可以把他赶出去,男孩便成了二手货,重新找对象时,得从六年苦力干起。但男人结婚后便直接从奴隶到将军,不再下地干活,只在家带带孩子,坐享其成,可谓一朝苦差换来半辈闲。傣族人家生了男孩不张扬,关起门来自己家人吃顿饭,他们认为男孩是要嫁出去的,是赔钱货,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如果生了女孩的话就意味着家里有了顶梁柱接班人了,放鞭炮摆酒席,全寨人都来道喜。
这终究不是常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傣族人的婚嫁习俗也在不断变迁,男人可以在家娶妻生子,女人也可以嫁出去,男女地位日渐平等。事实证明,适应于时代潮流的男女关系和婚姻模式才是经得起考验的。
遭遇天价石斛骗局
在瑞丽一个不大的景区内,导游和我们约好时间,让我们自己参观。由于景点少,很快便看完了,男同事聚在一堆抽烟聊天去了,我们三位女的便在景区的商店闲逛,当时也没想要买什么,只是打发时间罢了。
当我们在一药材店随意看看铁皮石斛时,旁边突然多了一陌生男子,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进的店。他进店后与售货员讨价还价,并称自己之前买过铁皮石斛,一家人都在吃,养生保健作用很好。看他头发乌黑,红光满面,他说他六十岁了,我们都不相信。他说他是成都人,听说云南的铁皮石斛很有名,质量有保证,这次出来旅游顺便带点回去。随后,他把价格从48元谈到了15元,说是要把石斛打粉后再称重,这样避免损耗,售货员答应了。
随后,售货员问我们是否也买一点,就按这位男士的价格优惠卖给我们。而我正在朋友的推荐下吃着铁皮石斛,朋友说铁皮石斛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对我的病有好处。如果在这买到好的货真价实的铁皮石斛岂不更好?我有点动心了。两位女同事看到那男士对中药药材似乎很懂的样子,看他刷卡付款后,拿了一包铁皮石斛粉爽快地走了,她们也动心了。我们都以为价格是一两(
当时我们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是杀死狗才来论价,为时已晚。铁皮石斛已经打成粉,售货员凶神恶煞的,想不要都不行了,我们只好刷卡付了款。回到车上,我们说起这事,男同事们有的说我们是被骗了,有的说野生石斛是要这个价钱,买了就不要去想了之类的云云。导游听着我们的议论,轻描淡写地说最重要买到好东西,好东西价格当然贵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完了还说在景区买东西要睁大眼睛,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回到酒店,我回顾了一下过程,发现疑点越来越多。他们的打粉机藏在高高的柜台内,几个售货员围在那里,不消两分钟,便拿出了三包粉,比拿进去打粉的石斛重了许多,应该是做了手脚,在柜台下添加了一些质量差的石斛粉还是别的什么粉了。那个男的买的那一小包粉两万多块,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刷卡了,而且买完转眼就不见了,有点不合逻辑。我动员同屋的女同事分头上网查,她查石斛的价格,我查有没有此类骗局。果然,我发现有人在其他风景名胜区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都是用“托”来诱导,故意混淆计量方式,以次充好等手段。我顿时明白,我们遭遇了骗局。
我赶紧拨打了留下来的名片上的电话,说我们要过去景区找他们。接听电话的女孩马上心虚了,说要找经理汇报一下,十分钟后经理来电,说到我所在的酒店处理,我们一行十余人全在酒店大厅等候。经理很快来了,他自觉理亏,看我们这一行人的架势,也没敢申辩什么,只问我们想怎么办?我们当然想退货全款返还了,他自然是不肯的,说石斛打碎了就不值钱了也没人买了(其实拿回去又骗另外的游客去了),我们也要承担一点损失。吵吵嚷嚷一番后,最后达成协议,他拿走石斛粉,我们各自损失五百元,余款退还现金给我们。想想那五百元就当信用卡套现的手续费吧,也给自己买个教训。
晚餐时,大家议论着如果不是今时今日互联网发达,“青岛大虾”事件铺天盖地和《旅游法》的出台等等天时地利人和因素,这个经理也不会这么爽快处理,我们多半也只能自认倒霉了,全国有多少游客在前仆后继遭遇这样的骗局啊。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悲催的事竟然在后头。从退款事件之后,导游就再也没有对我们笑过,解说也不再给力,还冷嘲热讽地说我们防火防盗防导游。回程那天,她阴沉着脸,一路无话,感谢再见之类的礼貌客套之词也省了,把我们送到机场门口就跑了,我们只好自己托运行李办登机牌。她不是置身事外的吗?怎么又置身事中了呢?可见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我们是纯玩团,给足了团费,受此冷遇,也是忿忿不平。可离开填表时,领队还是给了她一个满意的评价,或许在云南导游零工资的旅游乱象里,她也有难言之隐呢?但愿这满意的评价不是助长为虐才好。
银杏黄时在江东
几年前的深秋,我顶着清冷的寒风,站在韩国总统府对面的马路上远观青瓦台。青瓦台并不雄伟也不壮观,李明博也见不着,如果不是那一排排参天的银杏树和那一地落叶的金黄,我还真觉得这简直是个无聊的行程安排。还好,有银杏,足以震撼眼球,这就够了。看银杏,可以说是我这次滇西之行的多半理由。
行程的第三天,导游说要去江东村看银杏了。我欣欣然,一早起床便在想穿什么衣服才能对得起这美景呢?如果文艺范一点,就只能要风度不要温度了。我穿上了肉色薄丝袜,牛仔包裙和蕾丝白衬衫,外加一件白色小外套和一条蓝花围巾。然后在景区的路边买了一个银杏叶扎的花环带在头上,胸前再挂一串红果果黄果果做的长项链,范是很足了,可冷得我瑟瑟发抖。早晨的腾冲大概只有十度左右,一路上我只好追着阳光跑,一刻也不敢站在背阴处。
走进江东村,耀眼的金黄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银杏包围了整个村庄,村中有树,树中有村,走在村子里仿佛走进了一副色彩浓重的田园风光画里。农家院落大门敞开,游客们可以自由出入。只见院子的屋檐下都挂着灯笼和玉米棒子,院内几株银杏,三两个石桌,几条小凳,地上落满了银杏叶,踩在上面松松软软的。三三两两的人或席地而坐,或靠着银杏抬头望天,或坐在桌旁托腮作沉思状,摆各种姿势留住美丽的瞬间。
我们沿着火山石铺就的干净雅致的村道慢慢地走,村道蜿蜒,落叶像给小道铺了条金色的地毯,阳光洒下来,像星光大道般金灿灿。房顶青色的瓦槽间也落满了叶子,像是给瓦片镶上了一条条金边,青黄相间,煞是好看。蓝天下,阳光照在银杏树上,穿过黄灿灿的银杏叶,星星点点,好似漫天的金光泼洒在这初冬时节。一阵微风吹过,一片片叶子告别它生长的家,迎着冬日,绽放着最后的绚烂光华,如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漫天飞舞,旋转飘落。刚落下来的银杏叶新鲜完整,不像鲜花枯萎凋谢时那样面目全非,全然没有了绽放时的样子。叶子黄的恰恰好,浓烈饱满。我站在围墙边,捡起一片片像小扇子般的落叶,准备回去夹在书中。数年后,当我翻开这些书,定可以再嗅到银杏村独特的芳香吧。
江东村中有古银杏3000多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有50多株,400年以上的70多棵,可见其历史和规模。几百年前栽种银杏树的这些古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辈辈沿袭下来,造就了这里宛若天堂的金色童话世界,也给银杏村的村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旅游旺季时,村民们将自家采摘的银杏果用铁锅细细的翻炒,供游人享用。手巧的妇女将新鲜的银杏叶和鲜花扎成一个个花环,供游人挑选。村民开的农家餐馆里有银杏宴,有野菜,全是地道的当地风味,游人可以边赏银杏边吃美食。银杏叶不黄时,村里没有游客,村民们照样喂鸡养牛耕种,按古老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日复一日。位于腾冲被誉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和顺古镇也是如此,村民们如常居住在古镇里。他们所能感知的变化就是生活的环境更美了,多了人气,多了收入。不变的是他们可以一直安享古城这方山山水水,可以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相得益彰,才是世上最美的图画。国内许多旅游景点开发后,居民要求全部搬迁,没有了生活气息的熏陶,再美的房子也不过是座房子,不再有生命力。不久的将来,这些房子便会扛不住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从而销声匿迹。可很多人正在干这得不偿失的蠢事。
午餐我们就在村里的农家餐馆享用。坐在银杏树下,吃着老板家自炒的银杏果,绿莹莹的果肉,有淡淡的清香。银杏果炖土鸡,汤甜鸡美,银杏果软软的糯糯的,让我们直呼过瘾。这时候偶有银杏叶飘落菜中,大家也毫不介意,异口同声说这是给菜加调料呢!在这样的地方吃饭,不要说有美食大快朵颐,就是给我灌点风,我也心满意足了。
每每这时候,我的伪文艺病必定发作,一朵花,一汪水,一颗树,一阵花香,夸张到一缕清风,都能让我大呼小叫,赞叹半天。周作人曾这样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虽然是无用的装点,但这才是中国雅致生活。”我仿佛在周作人的话语中为自己的伪文艺病找到了理论依据。所以,任凭它间歇性发作也好,经常性关顾也罢,我都坦然受之,而且无意痊愈。
国殇墓园英魂存
知道腾冲这个地方,不是因为银杏,不是因为翡翠玉石,而是通过看电视剧。先生是个抗日剧迷,什么《中国远征军》、《滇西往事》、《边城》、《翡翠凤凰》等每部戏都没落下。我跟着在旁边看,对腾冲这个地方和发生在这里的焦土抗战多少有些了解。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以极为嚣张的气焰横扫了东南亚地区之后,制定了代号为“断”的战略,意在切断滇缅公路,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进行包抄,以达到东西夹击、灭我中华的美梦。从1942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缅甸,继而我国云南怒江以西大片国土落入敌手,到1945年5月日军被完全逐出滇西、缅甸为止,滇缅抗战,历时三年。在这三年里,侵华日军狂轰滥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国破家亡、哀鸿遍野。为了收复失地,保卫自己的家园,腾冲人民在著名的抗日县长张问德的带领下和中国远征军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拼死反抗,付出了牺牲近20万人的代价。战后,一位远征军的营长说:这儿没有一片树叶上没有两个以上的弹孔,没有一栋房子可供临时避雨之用。腾冲抗战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取得战略反攻的全面胜利,第一次全歼入侵之敌,全国第一座收复的县城。腾冲战场的惨烈程度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出现了“两个绝无仅有”:一是日军侵腾,县城百姓全部出走,留下一座空城,这在全国沦陷区绝无仅有。二是战争异常惨烈。战后腾冲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每片树叶都留下了弹孔,是名副其实的“焦土抗战”,这也是中国八年抗战史上绝无仅有的。可谓是“一寸河山,一寸血”!浩然正气、蔚为国殇!
腾冲保存下来的国殇墓园就是全国少有的国民党将士及盟军烈士陵园。在小团坡上,下等兵、上等兵、少尉、中尉……按军衔大小,9000多块书本大小的墓碑密密麻麻地竖立在草丛中,从山顶向山脚辐射排开,宛如一支整装待发的部队。每块碑石都刻着烈士的职衔和姓名,每个墓碑下都是一个烈士的英灵。一座座墓碑,就像一个个不屈的抗战将士昂首挺立。小团坡东侧,单独安葬着19名在腾冲战役中战死的美国军人,他们是中国远征军中的顾问,曾在这片土地上与中国军人并肩战斗,他们的墓碑,是和平鸽。墓园大门左侧有个低矮的“倭冢”,里面葬有侵华日军藏重康美大佐等3人。这些侵略者到了腾冲,无恶不作,杀人放火,生吃活剥,老百姓咒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恨不得把他们碎尸万段,为何还要在这墓园里为他们留一席之地呢?我们甚是不解。导游说,倭冢里的3名日本军官在掩埋的时候把他们反绑呈跪姿,面朝满山的中国军人墓竖埋,长年行跪拜礼谢罪,是作为侵略者惨败的见证,也有勒令这些侵略者在九泉之下为远征军将士们看门之意。原来如此啊,我们的民族有大智慧。
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大量的实物涌现眼前,向我们打开了历史的尘封。那遍布弹洞的防毒面具,锈迹斑斑的战刀,千疮百孔的军装,无不在诉说着战争的惨烈。馆内鸦雀无声,连解说员也没有,游客们都神色凝重,气氛庄严肃穆。我在烈士遗像前久久伫立,看着那些惨烈的战争场面和日军的暴行,又一次潸然泪下。记得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我也几番热泪盈眶,不是我多愁善感,而是这段历史太屈辱,太悲壮。有些泪,必须流。
可是,为什么有的国人对于这段血泪史,就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呢?黄金周跑到日本去买这买那,连马桶盖也买回来,夸张的是还有人把房子装修用的物品全部买齐用集装箱运回来。看着这些新闻,我很无语。日本到现在还对我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一刻也没有消停过。我们的国人为什么还要去为他们的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是要让他们制造更多的枪只和弹药来对付我们吗?他们真的很健忘啊!东南亚其他国家我去过好些个了,唯独日本我不愿意踏足,它的樱花开得再灿烂,富士山再如何壮观,也不能打动我的心。我不开日本品牌的车,不用日本生产的电器和护肤品。说我狭隘也好,说我矫情也罢,我就是记仇了。
抗日战争的烽烟已经消散了七十多年,但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勇士将被我们永远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这里荡涤灵魂,珍惜和感恩当下安宁祥和的生活,拥有一颗拳拳的爱国心,也算是这次滇西之行的最大收获吧。
(注:“国殇墓园英魂存”一节引用了百度百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