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江西泰和过年,期间恰逢亲友结婚,我也加入了吃喜酒的行列,比较一下泰和与广东潮、客地区新娘子出门的习俗,觉得颇有意思。 广东有些地方的传统风俗,在新娘子出门时父母是万万不能送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白发不送黑发人。女儿出嫁时,泰和和广东都有哭嫁的习俗,女儿在哭声中唱出即将离开父母羽翼的庇佑、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撑起一方天空的百感交集的心情。不过,随着庄重典雅的西式婚礼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父母们的观念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去年泰和一亲戚的女儿出嫁,“嫁人是喜事,为什么要哭?”做母亲的不愿沿用这一习俗。他们采纳西式婚礼的做法,父亲与母亲一左一右地挽着心爱女儿的胳膊送其出门,他们要把女儿一生的幸福亲自交到新郎手中,这是一份爱的接力,也是一种凝重的托付。料想新郎从岳父母的手里接过新娘胳膊的一刹那,定然感受到了这双手传递的份量,他会在富贵当头时不忘岳父母的嘱托;在陷落低谷时与爱妻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在人生岔路徘徊时能谨记当年那份一生相依相守的庄严承诺。 如果说父母送女儿出门的做法也算前卫的话,那么在六十年代中期,潮汕一带的女儿出嫁时,父母的做法就有些不可思议。他们在女儿出门前,一定会端一盆水紧跟着女儿的脚步,在女儿前脚刚踏出家门的那刻,父母后脚就把手里端着的水往外泼;柔和一点的做法,父或母也会拈一根柳条,一边从盆里蘸水一边沿途撒泼,同时嘴里在喃喃地念叨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有事情千万不要归!看来,女孩子的命真是一文不值啊,你看这前脚才出门,后脚就连娘家人都不要自己了! 相对于潮汕地区父母的做法,江西泰和县的塘洲、万合等村镇,父母对女儿的留恋可见一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自行车的普及成了接亲最好的交通工具。新郎接亲时,一般委托关系密切、身强力壮的男性亲友做车伕,帮新郎用自行车把新娘载回去;新娘坐着自行车出门后,娘家不舍得朝夕相处的女儿从此嫁作他人妇,一定会派新娘的弟妹或几个小童追上来,一路拉拽自行车车尾以示不舍。遇上懂事理的人还好,如果遇上故意刁难者或是不谙人情世故的孩童,接亲者真是叫苦不迭——要应付这种拉锯战,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心一定吃不消。眼看入门时间将到,拽车的小童却不明白只管做做样子就罢了,仍一味不屈不挠地拉着自行车架不让走,接亲者走又走不得,停放着车尾又重,僵持久了车伕就不由得心头火起,抬脚作势往小顽童身上一阵乱蹬,这才得以逼退一帮穷追猛打的拉车者狼狈走人,呵呵!颇有点抢亲的味道。 两种不同的嫁女做法,让人乍一听会觉得潮汕父母有点绝情,想想那一向慈爱的父母竟端着水盆往地上泼,那不是催促女儿赶紧离开?真的把与女儿相守二十年的亲情就此抹杀了吗? 其实不然。在那个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封建思想完全束缚了年轻人的婚姻自由,有的女方出嫁前与男方仅有几面之缘,再见面时已嫁作人妇,婚姻无非是一场赌博,所有的结局只能听天由命,为人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怕女儿有朝一日在夫家万一呆不下去被遣回娘家。那个年代女性失婚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如果坚守贞操,则意味着一生的幸福从此划上句号;如果再婚,将饱受世人的白眼与唾弃。所以在女儿的出嫁日,做父母的用泼水这种形式来祝福女儿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得顺顺当当,其殷殷深情不言而喻。想来无论送与不送、留或不留,无不饱含着父母浓浓的舔犊之情。 在我老家连平县城的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女友出嫁了,她的母亲为她准备了许多寓意美好的礼物,大到家用电器,小到红枣、花生、红带子(早生贵子)、柏树(百年好合)、鸡蛋、发糕......光小礼物就林林总总装满了几箩筐。新娘出门那天着红鞋穿婚纱在甜蜜守候,新郎带着一大队人马在门外高喊:“×××,我爱你!”喊声如潮,爱情宣言一声更比一声高,简直让人感动得涕泪泫流——一个敢于表白爱情的人,肯定是个懂珍惜善体贴的有情人。在这份爱的感召下,新娘义无返顾地挽着新郎的胳膊往门外走去,刚要迈出门坎时,新娘突然想起忘记跟母亲道别,于是想折回身来跟母亲说句话,旁人及时地制止了她,说是走了以后就不能回头。新娘出门了,意气风发地随着新郎走向了人生新里程。但让人遗憾的是,这场看似幸福的婚姻却未能维持多久,新娘生下儿子不久,婚姻就进入了死胡同,没几年就打道回府重回娘家。想来人生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缘来相合,缘尽相分,纵然有多少海誓山盟甜言蜜语、沿袭种种美好的婚俗传统为爱情保驾护航,也不能扭转有朝一日缘尽时的无奈结局。 在八十年代初,连平人结婚时的出门仪式是相当简单的,那时百姓收入低,大多新郎没有交通工具可用来迎接新娘,新娘出门,只能用两条腿走到夫家去。按以前的婚礼习俗,新娘从出门后到进门前是不能给人看的,所以当新郎上门接新娘时,首先要给新娘递上一把红伞,用以挡住新娘因羞涩而越发娇美的容颜,以保持一份神秘感;其次还有一种挡住人生风雨的含义。稚童按捺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会躬身钻进伞底下去偷看新娘,被偷看后新娘会觉得不吉利,就从随身携带的袋子里掏出一把米朝偷看者撒去,据说偷看者会因此而触霉头。 这次在江西喝喜酒,让我看到了赣江边的居民在新娘出门的另一种习俗:新娘从出门时到上车前那一段是不走路的,一定要由自家兄弟或舅舅抱着送到迎亲车去,且在上车之前,新娘得脱下旧鞋子换上新鞋,预示着从此将走上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据说这是起源于当年的艇家上岸嫁女,由于天气不好道路泥泞,新娘怕弄脏新衣,只得由身强力壮的兄弟抱过去交给新郎。 看来即便是在相同的县市,但在不同的村镇间新娘出门的习俗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无论是哪一种仪式,女儿到媳妇这种身份的兑变,从离开娘家到婆家这段距离就是一次短暂而快速的心理断乳过程。在这个角色变换的时间与空间里,让她们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容地走向新岗位,这既是通往幸福之径的匝道,也是走向心理成熟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