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作品选登||周汉光散文《风雨历练忠心向党》
作者:周汉光    来源:    日期:2025-11-01 23:34:50

 这是一位当过“红小鬼”、解放后长期奋战在农村基层岗位上、现年96岁党龄70年的老党员,他叫周业俊。“永远跟党走”是他一生的誓言。他珍藏着党组织颁发的50周年党龄荣誉金牌(2001年党龄已届50周年),平时经常捧出来看看,节日常挂在胸前,十分珍爱。笔者采访他时,他又高兴地拿出这块荣誉金牌,挂上了胸前,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诉说风雨人生、峥嵘岁月……

一、蒙面强盗入屋抢劫,为避难11岁离家出走

周业俊的老家在惠东县大岭镇桥星村,大岭镇的白沙布、万松、桥星、彭白等村,1956年前仍属梁化所辖。

旧时,梁化及周边一带地方,土匪众多,恶霸横行,百姓深受其害。周业俊出生于1925年,就在这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匪首刘绍锦纠集土匪200多人,洗劫梁化墟,拉伕近200人,抢走大批财物。周业俊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兵荒马乱、匪盗猖獗的环境中,少年时只读了3年书。他的父亲是个不识字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父辈三兄弟共一个家,主要靠耕田种地维持生活,有田地30多亩,算是一个自耕自食的大户人家。

天有不测之风云。就在周业俊11岁那年(1936年),一天晚上,3个蒙面的劫匪带着枪,闯进小业俊的家抢掠一番,婆婆上前拦了一下,没说几句就给匪徒打死了。伯父叫小业俊赶紧离家出去躲避。于是,年少的周业俊离开了家,走上了流浪他乡的生活之路。

周业俊离家出走,先后被几家熟悉人家收留过,也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到了多祝的增光,被大路背(大路村)的朱星一收留,朱有一位姓陈的小老婆是梁化石屋寮人,因是老乡关系,又见他年纪小小四处流浪,于是让留住朱的家。朱星一早年参加过广东省警察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在国民党警备旅任排长、连长。1936年6月,朱转业经商,在多祝、惠阳、广州等地居住。当时朱星一同情革命,与当地游击队时有来往,也时常暗中出钱出物支持游击队。周业俊住在朱家,朱星一还派他到多祝送过信。之后,周业俊离开了朱家,但还经常为朱星一和游击队之间送信。

二、四处奔走,当“红小鬼”为游击队送信

抗战爆发后,朱星一担任国民党惠州护航队中队长。1938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梁化,炸死18人,炸伤30人,炸毁民房约50多间。1939年,地下党在梁化黄竹浪村成立了党支部,朱德明任书记。地下党派朱德明深入朱星一部做统战工作,争取该部起义。时地下党经常活动在多祝、平山、梁化之间。周业俊熟悉这些地方,当起了为游击队送信的“红小鬼”,经常奔走于大路背、多祝墟、平山和梁化的大和洞、马安岭、八角楼等一带地方,其中平山的东江茶楼是取信或送信的中转点。

有一次,周业俊到平山东江茶楼取信条,忽然遇到土匪头子周磨壁,正带着手下搜查有怀疑的游击队联络点。周业俊赶紧把取到的小纸条揉成一小团塞进口里,手拿一小袋仙婆果荔枝从茶楼出来。周业俊与周磨壁的女儿周娣是读书时共过桌的同学,因此周磨壁对周业俊有印象。此时他看到周业俊就喝问:“你在这里做什么?”“我来拿仙婆果荔枝吃。”周业俊不慌不忙地回答后,便若无其事地离开茶楼,及时把信送到另一个游击队的联络点。这时,他才知道含在口里小纸条写的是“今晚转移”几个字。幸好传信及时,致使国民党保安队纠集当地土匪围捕游击队的计划落了空。

曾收留过周业俊并多次指使他送过信的国民党惠州护航队中队长朱星一,在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地下党的帮助下,于1945年1月率国民党惠州护航队官兵在多祝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起义整编后,朱星一任东江纵队独立第六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朱星一历任大亚湾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江南支队独立第四大队大队长、粤赣湘边纵队东一支第四团副团长等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原策反朱星一起义的地下党人朱德明,是黄竹浪村党支部书记,黄竹浪村是游击队的一个据点,并建立了交通联络站,朱德明任站长,周业俊也曾直接或间接给朱德明送过信。黄竹浪交通联络站曾接待过曾生、邓秀芳、古梅修、高固、翁汉奎、叶基等部队首长,接待部队人数最多时达300人。

此后,周业俊除继续担当为游击队送信的交通员外,还经常利用当地周姓的宗派关系,为革命奔走效力。解放前夕,游击队准备攻打梁化墟,周业俊受游击队指派,深入虎穴,亲自上门找梁化联防队长周福年,陈说利害,故意夸大地说这次游击队围打梁化墟,不比往次,他们有四五挺机枪(实际没有一挺),人多枪多,最终使周福年放弃顽抗,撤出梁化墟,从而避免这次游击队攻打梁化墟遭受伤亡。

三、光荣入党,积极投入土改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10日,惠东境内的多祝解放;12日,梁化解放;13日,惠东县城平山解放,并把这日视为惠东解放日;14日,惠东县人民政府成立并正式挂牌。

梁化解放时,部队进墟,人们夹道欢迎。当地党组织也组织了系列慰问宣传等活动,周业俊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当日,在圩镇东岳庙旁的天精楼门前,周业俊站在一张台上,向群众作宣传讲话,说今天梁化解放是个大好日子,大家要拥护共产党,支持解放军,要安定下来,不要怕,不要乱猜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家一定会过上好生活等等。梁化解放后,成立了梁化乡人民政府,乡长周浩源,副乡长陈其光,乡政府设在当店。

1951年10月,周业俊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他26岁,是梁化解放初的第二批入党的青年。

1950年10月中旬始,惠阳境内开展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7月结束。土改中,时任广东省土改工作团团长、党组书记的“红军女杰”李坚真,于1951至1952年亲自驻点梁化石黎乡近两年,食住于黎光村土改根子钟花的家,亲自抓点指导土改工作。周业俊先后参加了2期土改工作,第一期他在土改工作队负责宣传;第二期任桥星万松工作队队长。桥星万松片(现属大岭镇)共有27个自然村,他带领工作队员没日没夜地投入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中。土改运动中,工作队长每3天要集中作一次汇报,驻点领导李坚真亲自主持会议听取汇报。周业俊的汇报,经常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因为桥星万松的土改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有力,工作细,效果好。同时,他们还在清匪反霸斗争中,收缴枪支100多枝。土改运动结束时,周业俊和其他工作队的另外2人被留了下来,负责土改工作的资料统计,提供给李坚真等领导掌握。

四、忠诚于党,扎根基层勤于职守

作为建国初入党的周业俊,伴随着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努力奋战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上。30年如一日,忠诚于党,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努力奋斗。

1953年冬,惠阳县在惠东境内的平山蕉田乡龙归嶂村抓试点,办了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简称初级社)。试点成功后,在全县铺开。 1954年夏收后,境内掀起了大办初级社高潮。周业俊当过初级社社长。

1955年冬,按照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精神,境内开办高级农业合作社(高级社),1956年夏秋,全县成立了602个高级社。周业俊当过高级社的出纳。此后还任过梁化环圩乡(环联大队前身)的治保主任、党支书。

1958年9月,惠东县委遵照上级的部署,在稔山、多祝作试点创建人民公社。并于9月20日建立了惠东县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稔山上游人民公社。10月上旬,惠东县全面铺开建社工作,全县共建人民公社10个,即稔山(上游)、多祝、平山、梁化、白花、平海、吉隆、新庵、安墩、高潭,实现了公社化。周业俊担任梁化公社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0多年。

环联大队原为环圩乡(村),共有19个生产队,农民群众分布于圩镇几条街道和圩边周围,与圩镇居民和职工混杂居住,其中有不少属于“半居半农”的家庭,情况复杂。耕作田地分布于圩边周围,地少人多,耕作分散。加上受特殊年代形势的影响,因此给农业生产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但与此同时,环联大队在周业俊带领下,各生产队的社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搞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修筑水利设施,开沟排泉,改良土壤;开办白面石林场、沙梨园果场;创办大队集体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开办大队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办好大队卫生站,配好农村医生和接生员等。以上的做法和成效,也为今后当地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作为环联大队的带头人周业俊,在那特殊时期的任职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也受到大家的肯定和尊重。

1964年9月,按照上级的部署,梁化公社党委决定从全社各大队共抽调1000人,参加潼湖供港水利工程建设大会战。公社书记廖志辉亲自点将,指派当时参加高潭小四清运动结束刚回来的周业俊为带队负责人。周受命带领1000人队伍(其中党员100名),赶到潼湖安营扎塞,安排好临时食宿场所(其中开设工地临时饭堂20个)后,立即投入引水工程建设,开挖引水大渠,经过4个月的连续奋战,顺利完成开挖土方任务。由于组织有力,任务完成得好,受到工程总指挥部的表彰。

1970年,周业俊被调到梁化农村信用社当主任。他虽然离开了环联大队支书岗位,但离岗不离“农”,依然工作在为农、支农的基层第一线。

农村信用社既是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农村农业工作的特殊时期,也是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特殊时期。周业俊走上公社信用社的领导岗位之后,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积极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全社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抓好本社农信网的建设,全社21个大队配齐了信用员,促进了全社的农信工作。加强农信社自身管理,健全本社业务经营、财务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从而确保信用社在特殊的年代得以正常运转,确保信用社为农、支农服务的方向不偏移。

1980年10月,周业俊退休,离开了信用社。他是在改革开放后两年才退休的。退休后接着被惠州市梅菜贸易公司聘为“土专家”,在那里工作了3年。此后,他经常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目睹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由衷地感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国家越来越强盛,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越来越美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举国同庆。作为一名已届96岁的普通老党员周业俊,党龄亦满70周年,他更是感到高兴和自豪。“永远跟党走”不但是他一生的信念,而且他表示必须要经常教育子孙后辈,不忘历史,听党话,跟党走,让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保坚固。

640.png

老党员周业俊

 

 

 

1.jpg

作者:周汉光

周汉光,广东省惠东县人。曾任惠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对岭南地方历史、民俗风情、寺庙祠堂、古民居、客家方言、民间文学以及客家美食等做过系列调查研究,相应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其中“宗教民俗”和“四大传统节俗” 系列散文分别获评2015年和2016年度“惠州民间文化优秀成果奖”。著有《实用文书和诗文选编》《古郡风韵说梁化》《风情雅韵》等作品集,其中散文集《古郡风韵说梁化》分获“广东省第八届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三等奖和“2017年惠州市民间文化优秀成果新圆奖”。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