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东坡不老·惠州长青——致敬东坡文化传承者
作者:邹永祥    来源:    日期:2025-07-30 20:22:19

           

    岭南七月,荔红蝉唱。当西湖烟波漫过白鹤峰松影之时,全国第二十七届苏轼学术会在岭南名郡圆满闭幕。来自二十省的苏学同仁齐聚鹅城,携百二论文构筑学林宝筏,以十五场精研洞见点亮学术明灯,三组跨界对话以“各美其美”的学术襟怀,共探眉山先生之文心,同溯中华文脉之渊薮。短短两日学术之旅,竟似开启时空秘钥,引百余位学者重履北宋惠州,于苏子屐痕处触摸不朽的文化体温,于罗浮烟霭间体味东坡与惠州的永续对话。

本届学术会以"苏轼与惠州"为轴,既辨“东坡的天地精神”,又析“便向罗浮觅稚川”的仙缘;既考“问汝平生功业”之轨迹,亦探“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内核;既论旷达、笃定与坚韧的境界,又评疾病视角下的人地关系;更有东坡景观的构建思考、域外学者对东坡的中肯述评……苏学如海,浩瀚无垠,数字人文为轻舟,传统考据作压舱,百舸争流;千帆过尽,溯流追源的苏学长旅,终向那位在惠州建双桥、赋荔诗的旷代文豪汇聚而去。西湖水纹间,犹藏先生洗砚墨痕;研讨会新论中,已见白鹤峰初升晨光。这场跨越九百多年的文化相逢,在东坡寓惠的生命实践中激荡出新的学术波澜,使惠州再度成为解码苏轼精神的地理密码。学术并非象牙塔中的独舞,乃与地方共生、与产业共振的活水。从“海山葱茏气佳哉”的意象凝塑到“万户春色”的精神传承,苏轼研究正构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惠州样本”。

惠州,实为东坡精神之第二故乡。昔年先生杖履所至,皆成文化地标:合江楼头,犹闻“山色空蒙雨亦奇”之吟咏;朝云墓前,每见“玉骨哪愁瘴雾”之追怀;东坡井畔,虽泉脉已涸,然“饮水思源”之精神遗泽长留;更有《新酿桂酒》《食荔枝》诸作,拓岭南风物入诗之新境,启文人即境抒怀之范式。九百多年来,丰湖书藏,白鹤峰下,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东坡不老,惠州长青。今日惠州,正以东坡文化为魂,将“岭南名郡”之底蕴,酿作一坛历久弥香的醇厚桂酒。听!丰湖书院稚子诵读“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清音正与晨光交响,《惠州一绝》的诗魂,已化作粤剧舞台上的绕梁新腔。先生播撒的文化种子,今已蔚然成林。东坡祠重现文豪风骨,东坡旅游文化节涌动现代激情,千年文脉澎湃着时代心跳!先生“不择地皆可出”的旷达精神,早已随东江碧水浸润城市血脉:合江楼下,年轻人衣袂飘飞处,“此心安处”跃然心间;街巷深处,“林婆酒”古法新酿,溢满花果幽香;荔枝时节,白鹤峰头思想碰撞的火花,与乡村诗会的俚语欢歌隔空应和,交织成动人的人间烟火与盎然生机。此乃穿越千年的双向奔赴与塑造:自“东坡笔下惠州”升华至“惠州心中东坡”,从“宦海浮沉的贬谪者”蝶变为“扎根沃土的文化巨擘”。东坡再造了惠州,惠州亦塑造了东坡。苏子以如椽巨笔为惠州铸魂,惠州以钟灵水土涵养东坡精神。今日惠州,岂是东坡履迹旧地而已?分明是东坡精神活态传承的热土—让枝头荔枝蕴藉更深的诗意甘甜,让东江碧水流淌更清的文化波光,让每一缕文思都浸透着斯土的温情与光华。

昔人谓“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恰可喻今朝学术之盛。诸位先生以严谨治学承先贤遗风,以创新思维启后学津梁,实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当代注脚。遥想东坡咏荔成荫,今已硕果累累。愿此盛会如星火,烛照文脉于寰宇;似清泉,润泽学林之精神。谨祝苏学研究成果斐然,更期东坡文化历久弥新!

 

 

 

640.jpg

作者:邹永祥

邹永祥,历史学副研究员。曾任惠州市惠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惠州市文联主席团成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四届主席,惠州市惠城区政协第二至六届文史委员会主任,惠州市社科专家库成员;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文化智库专家顾问委员、惠州市地情专家库专家、惠州市非遗评审专家组成员、惠州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惠州文库》学术顾问。主编、撰写地方文史著作52部,发表文章428篇;编辑、审改文史论著155部;著作获省级以上单位和国、省级专业协会的学术成果奖24项、市级学术成果奖6项。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