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春节往事
作者:刘苏红(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原创    日期:2022-01-30 17:26:31

initpintu_副本.jpg

(周汉光  书)

 

春节,是个美好的节日。

说起春节,最忆是童年。那时,就盼着过年,能穿新衣服,能吃好多菜,能领到“利是”;看到大人们,在家里搞卫生、洗被帐、厨里忙;我也走出跑进,心里头特别高兴!

春节前夕,准备食品,是各家都要做的。如:“打米饼”,先要舂米粉。到邻家去,脚踏长木条碓,一上一下,看大木锤,仰起降下,钟落石碓,压碎馅料。装好馅料以后,回到自家,将黄糖加水,锅煮成浆后,搅动舀放在有米粉的瓦罐上,然后,双手来回用力,旋动圆木棒,将擂好的糖浆,倒在桌面托盆,再用手搓,至柔软适中,再拿搓好的粉,放捏在饼印。再加放些搓粉,手按盖实,用饼锤几下砸实,并轻靠饼印背面,米饼就会落下;再把打好的饼,依次放在竹筛上。 那饼印,有单个的,两个的为多,少量是三个;饼印样式,大多圆形,少数是其他:如“鱼”状;可纯为米饼,也可咸甜馅料。

“打米饼”,是当年春节的前奏曲。晚饭后至上半夜,这段时间,邀亲友邻居,围坐一起,大家有说有笑,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如此这般的打米饼,一般二、三个小时左右,就可大功告成,打好的米饼,用炉火烤热,片刻间,米饼就由软变实了。做好的米饼,可卷筒状,作礼送人;或存家里,闲来品食。

如今想起以前的“打米饼”,不由自主,就会怀念那耐人寻味,远去了的,那时那人那事,那种温馨亲切的,氤氲馥郁的感觉,那种民俗氛围的情怀。打米饼“的底得搭”的声音,迥然迴响在大街小巷,每个角落;打米饼声,不绝与耳,此伏彼起;在乡镇的子夜时分,又悄然降音停下;不啻是那时,最令人动听的民乐交响曲!

现在的“打米饼”,已成为机械化、专业化的产业,“打米饼”成为地方性的特色食品,远近销售,不论什么时节,无论什么时候,想吃什么品牌的米饼,随时可到商店购买,或快件邮递寄来。

但如今说起“打米饼”,却再也难见到,那个时代,那种情怀,那样家家户户忙忙碌碌的,家庭手工作坊式的,全民“打米饼”的热闹非凡的景象了。

除了“打米饼”,还要做“油角”;就是将面粉搓好,瓶碾压团,成为平块;用圈套取,放些花生黑芝麻馅,再合上圆,成半月形,在边上捏成牙状;然后,在油锅里,适量浮炸一下,可听到“吱吱”声音;“油角”一会儿,就从米白变为金黄,闻来喷香;稍放时日,嚼来不那么热气,油角也更脆爽。

过年的食品,那时还有:外圆内连香脆的“糖环”,条形香韧的“木树头”,大锅蒸煮厚砖一般的“大笼糍”,同是米面,粉搓油炸,只是造工,形状不一。这些都是,乡村民间坊家所做,作为年礼,互赠互送。

而需从市面商店,购买来的过年食品,则有:粽果糖块,甜白鸽石,瓜籽仁等。

记得孩童年少时,总爱掐着手指,数盼着,祈望着年的到来;总是感到,要好长好长的时间,年才姗姗而至。

有一次,妈妈叫我,到堤旁摘柚叶,同街的大姐,看见我欲行又止,便叫我进果园,我随手摘了一些柚叶,便回家去。时间到了,下午的三点左右,在家用柚叶,煲水冲凉。据说如此,可祛邪避瘟,销灾解难,迎吉接福。沐浴洗礼毕,穿上新衣裳,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庆祝过新年了。

在家里,大多年货,都是年前准备。过年时,在家里面,宰鸡劏鱼酿豆腐,饭菜煮好后,常听得母亲,口中念念有词,燃烛烧香在门前。拜祭礼毕后,家人围坐一起啃“‘鸡比’(鸡腿),品‘付竹’(富足),食‘薯菇’”,除夕晚餐,特别有氛围,家人食得津津有味。

现在城市,禁燃烟花炮竹,而那时的乡镇除夕之夜,却主要以此为乐。我们基本不睡,我与小伙伴一起,三五成群结队,或看别人点烟花,用鞭炮互投“打仗”,或看有些人将鞭炮,塞进缝隙里,只听见“棒!”的一声,炮仗响了,一道亮光闪烁!我们也将炮仗拆散,一个一个地,放在衣兜裤袋,一个一个地,拿出点着拋掷。可能是由于不小心,或炮仗引得太快,还没来得及丢出去,就給炮仗炸了手,震得好疼好痹,但我们却不以为然,只是回家一下,简单地浸泡处理,又接着出去玩耍。子夜零时,鞭炮最响;下半夜之后,鞭炮声时有时断,逐渐稀落,我们一帮“发小”,常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街,从上圩头到大通街,如此一直至黎明,才各自回到家里,小憩片刻。时近天亮,隆重热烈的鞭炮声,又持续响起,我们便“一骨碌”,又起来上街玩耍。

大年初一,家人见面,互道吉利祝福话语,我们又长一岁啦!一声“恭喜发财”,长辈将备好的“利是”,递给了小辈的我们。

春节在家里,中午用餐时间,要比平时早些,南丝“付竹”,荤后菜素,斋戒而食,清肠理胃,也是多年的规例吧!

大年初二,开年日,又劏鸡拜年。家人给来拜年的亲友小孩,予以红包,寓意“利利是是”。至到晚餐,或赴宴请,或去围村做“棚”。我们最常,是到姑家。

    大年初三,一大早,客家人例规,就是打扫卫生,将垃圾清除倒出,民间据说:是“送穷”。

……

趁着过年,客往人来,相互问候,人们担着“盒萝”,走亲访友,好一片欢乐祥和,热闹的新春景象!

 过年的菜,我们常吃得肥肠腻肚,大盆大砵,丰盛有余,好些天都是如此,吃喝不完。

过年的气氛,与平日毕竟不同,家家户户贴对联,人人穿着新衣服,空气间弥漫着,鞭炮的烟硝味,地上则铺满了红纸屑。马路街道,鼓乐喧天,有舞狮拜年!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渡过了人生之中的数十个春节!我从童年的家乡,迈入社会,步入青年,好些春节,是在单位渡过,在工作岗位,加班加点,未能放假。“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年复一年,岁月重叠,我身在外,内心却倍加思念合家团圆之时!   

儿时的过年记忆,早已如浮雕一般,深深地篆刻、镶嵌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在他乡,反复咀嚼儿时家乡的年味;待我历遍万水千山,蓦然再行回首,怎不由衷发出感叹!

 如今,上辈至亲,皆已远去……儿孙下辈,渐皆成长;我们更加体会,深刻感受“家祭无忘告乃翁”“人生代代无穷矣”!

年又一年,生肖十二;年复一年,甲子轮回;万千百年,光阴流转;社会形态,变化多端!封建皇朝,战乱贫穷;“秦时明月汉时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共和,当家作主;开放改革,国富民强;物质充裕,不用再凭“票”供应,生活不再缺衣少吃;满桌珍馐佳肴,动箸举筷齐欢;人民安康,国家强盛!年味不清淡,年货不简单,五色七彩斑斓!只是过年于我们,不再是孩童时的天真纯朴;过年于我们,已是“岁月不饶人”;令人感慨嘘嘘: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变化,令我们,珍惜岁月时间,努力分分秒秒!新春佳节于我们,是不可逆转的生命中的旅程!时代高速列车,载着我们,不停地奔腾呼啸着,穿越过万里河山,向着远方的目标,不断地向前奋进!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