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被儒教思想浸染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古国,中国大大小小的文庙可以说不计其数,但除了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赛过湖南宁远的文庙外,在中华大地,再也找不出一个文庙的规模和保存的完整度可与宁远文庙相媲美的。
早就听说湖南宁远有个文庙很出名,但究竟为何如此出名,究竟这座文庙是怎样的一副“庐山真面目”,心中却是不甚了了。因为我生来好游历名胜古迹的缘故,全国大大小小的文庙我也去过一些,这次应惠州稻田读书会李好会长之邀,前往宁远拜谒文庙,其实心中早就在想:一个小小县城的一座文庙,与此前自己在各地见过的文庙应当半斤八两吧!但当我们跨入牌楼造型的小小庙门时,哪曾想内里乾坤却让人连连惊叹。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乾德三年(965年)。明、清两代历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历时十载,占地10282平方米。整座庙宇建筑群结构严谨,精雕细琢,透着中国古建筑的雄浑、端庄之伟岸。其气势磅礴,古朴苍遒,华美如诗,安之若素。门前一半月形水池,将儒家文化的内敛与灵动相得益彰地映照出来。
正对水池是一座青石结构的“棂星门”,青石上以苍遒的刀工,镌雕出麒麟狮象等祥瑞之物的立体浮像,其奔突腾跃,栩栩如生之状貌,呼之欲出,令人拍案叫绝。
给我们做讲解的是一名笑容可掬的小女孩,此女名唤姜琳,她生动的讲解配上恬静醇美的笑容,感染力无与伦比。据她说,“棂星门”繁体“櫺”字右边之所以少了底下一个“巫”字,是因为乾隆年间重修时,乾隆皇帝为文庙题字,想到孔圣人岂能与“巫”为伍,便毅然将巫字去掉,便成了今天“櫺”字这种独特的写法。而青石牌坊上凤在上龙在下的反常之举,也正是为了避讳当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母仪天下的威仪。
大成殿是文庙主体,殿内正位供奉孔子雕塑。两侧分别供奉了孔子的6位得意门生。宁远文庙大成殿前丹墀刻有五龙浮雕,一眼望去,逐浪翻波,仿佛水花四溅,涛声不绝于耳。其中有几处龙须等镂空透雕之处,明显留下了修复后的痕迹,姜琳告诉我们,这是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留下的“杰作”。宁远文庙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庙里20根龙凤青石透雕石柱,柱身高达8米,以镂空透雕手法将龙凤沸腾嬉戏的动态,活灵活现的表现的淋漓尽致,龙的鳞片片片倒竖,威风凛凛,习习生风。每根石柱的基座是一只神狮,其昂首挺胸,四蹄稳稳抓牢地面,目光如炬,作为承托整根石柱重量的基础,狮子的造型与石柱的精巧相得益彰,遥相互应,一气呵成地融为一体。
宁远文庙石雕不仅是全国古建筑中唯一的龙凤石柱石雕群,与其相辅相成的还有月台围栏石雕、丹陛石雕、棂星门石坊石雕,及三对立狮石雕,这些石雕的工艺囊括了高浮雕、镂空、浅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工艺精湛,造型生动,线条干净洗练,壮观的石雕与丹梁黄瓦的宫殿式建筑相映生辉。
这些堪称中国石雕艺术翘楚的精湛之作,之所以能够历经朝代的更迭而得以保存,除了文庙曾先后进行过多次翻修重建、且建筑本身坚固精巧之外,更有宁远人自古崇文厚德,耕读不缀,世代相传的习学遗风,让一代代宁远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一袭书香,守护着对儒学大德显圣的尊崇与敬仰之心。
稻田读书会的书友们参观过程中,在文庙一侧殿被一阵朗朗书声吸引过去。一位女先生带着她的一帮“弟子”正在诵读国学经典,先生领诵得抑扬顿挫,荡气回肠,弟子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我们的造访,对师生们的诵读没有丝毫的影响,其全情的投入令人肃然起敬。这让我想起我们惠州的丰湖书院,尽管投入巨资重建并投入使用,但却难得一见宁远人这种重读爱习的历史遗风。我想,这就是之所以宁远这座偏于一隅的历史古城历代才俊辈出、乡贤代叠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