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惠州民协骆文胜老师精彩的灯谜讲座,看着孩子们踊跃猜谜,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自己的孩童时代,回到故乡那魂牵梦绕的地方,才想起谜语原来离我们生活那么近,那么亲切,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老家土话把猜谜语叫“猜每子”。茶余饭后、农工间歇、围炉烤火时,最喜欢的一个游戏就是“猜每子”,动不动就有人来一句“给你们猜一扎每子喽”,如果猜出来就怎么怎么的,出谜人自认为别人一定猜不出,往往会设点“赌注”,一包烟、一餐饭等等,最大的奖励要算“帮工”了。每每谁猜出了谜语,大家对这个人投去敬佩的目光,夸赞为聪明人或文化人。我的儿童时代,没有现在孩子玩的一切电子玩具和新科技的东西,电脑和手机更没有听说过,只有新媳妇进门的人家里有黑白电视机,那也不能天天去人家新房看的,只有偶尔去瞧瞧。在那些无聊的漫漫长夜里,猜谜是我们经常打发时间的趣味游戏。
炎热的夏天,屋子里太热,没有风扇,我们把竹床和椅子搬到禾场上或塘基边上去乘凉,小孩子躺在竹床上数星星、看月亮,听大人讲故事吹牛。而我父亲则会给我们出谜语猜,猜谜的奖惩是“打扇”。没猜出来,给出谜的人扇风20下,猜出来,就不用扇。那时我们小,知道的谜语很有限,都是听来的简单谜语,父亲很快就能猜出来。而父亲给我们猜的谜语难度很高,他读书多,知道的谜语多,一般我们都很难猜出来,所以我们老是给他“打扇”,刚开始父亲会出简单的一点“字谜”,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碰到两个小孩坐在土堆上,是个“座”字。这就是骆老师讲的“相加法”。后面会越出越难。母亲也给我们出谜语,只是比较简单,比如“麻壳子,红里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我们一下就猜出是“花生”。
最高兴的是年三十晚上猜谜,是有钱奖励的。那时没有电视春晚,一家人坐在火炉边“守岁”,规定要坐过了零点才能上床睡觉,没有娱乐节目,小孩子很容易打瞌睡,父亲就出谜语给我们猜,猜出来直接给现金奖励,虽然只有一两分钱“彩头”,却兴头很高,猜出来的得意远比奖励要有成就感。最记得父亲出过一道这样的谜语:有水能养鱼,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跑得快,有人不是你我,打一字,或每句一字。其实猜出第一句,后面的就都能猜出来了,是个“也”字。
父亲对孩子们很严肃,很少跟我们说笑,唯有猜谜时,比较亲和。在我们对父亲不多的记忆里,留下些许温情却跟谜语有关。有次和哥哥聊起父亲时,他说,记忆中父亲给他买过唯一的一次纸笔,居然是猜谜得来的。那年母亲去了姨妈家,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子在家,因为父亲的严厉我们很怕他,不敢高声说话,更不敢吵闹,规规矩矩的,吃完晚饭就早早上床睡觉。因为时间早,我们躺在床上说话,父亲说给你们出几个谜语猜吧,猜中了,明天给你们买本子和笔。听到这样的奖励,我们很兴奋,只等父亲出谜。然而,父亲出的谜语很难,我和弟弟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哥哥也只能偶尔能猜中一两个。倘若我们都猜不出,父亲会跟我们解谜。当他说出谜底,我们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样呀!最记得,父亲出的最后一道谜语是:春雨连绵不见日,无夫在家妻独眠。我和弟弟猜不出来,慢慢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哥哥说他猜出来了,是一个“一”字。现在想来,其实就是用骆老师所说的“减字法”猜出来的。哥哥没把父亲讲的奖励当真,到了晚上父亲回家时,父亲居然真的给哥哥买了纸笔和三角板、圆规等,哥哥如获至宝,拿到房间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这可是父亲头一次给哥哥买学习用品。
我是那种反应慢半拍的人,绝对跟那种传说中的“神童”不挨边,因此很少猜出谜语,也得不到奖励。但是,也有一次例外我中了“大奖”。有一年春节,当年下放到我们村的知识青年戴叔叔来我家过年,他喝着我家自酿的谷酒,烤着熊熊的炉火,满脸通红,谈兴颇浓,他从口袋里掏出十几张崭新的五元纸币,对我们几个孩子说,今天过年,我要给你们“压岁钱”,但不能无功受禄,我出谜,你们猜,猜出来一个给五元。那时候的五元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可说是一笔“巨款”,这样的“重奖”,我们都愿意当“勇夫”,看着他手中新得扎手的钞票,心里只想要他快点出谜。他出第一道谜语是: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我拿着纸和笔,在本子上不断重新组合,就是猜不出是什么字。哥哥和弟弟也猜不出来。只得请他出下一道。他出的字谜有: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田字不出头,不许申甲由,一笔添成字,算你是将才。第一个是“日”字,第二个是“团”字,等等。基本都是哥哥猜出来的。我和弟弟看着哥哥拿到了“奖金”,眼红干着急。
到了最后一道谜语,戴叔叔站起身,双腿并立,两手伸开,在饭桌上拿了一根筷子横在头顶。他问,这是什么字?弟弟立马答:是“干”字。“不对。”我们顿时都僵住了,想不出不是“干”还能是什么字。突然,弟弟再次大声喊,是“平”字,戴叔叔问为什么?弟弟说中间两个耳朵是“两点”。他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笑道:“满伢子最怪气!”(怪气:长沙话聪明的意思)。就这样,弟弟也得了五元钱。我最是失落,奖金是小事,最主要是显得我最笨,一个也猜不出来,一声不吭地进房间打算睡觉了。我坐在床沿上,无意抬头看了一眼挂在墙壁上的挂历,挂历下端写着“恭贺新禧”四个大字,我突然灵光一闪,欣喜若狂地奔到火炉边对戴叔叔说,我猜出第一个谜语了,是“贺”字,戴叔叔、爸妈都惊讶地看着我,异口同声问我怎么想到的,我没说原因,等着他们难得的夸奖。因为谜底的“贺”为繁体字“賀”,我们确实难以想到。就这样,我也得到了五元钱的奖励,还舍不得花,一直把它夹在书本里。
听了骆老师的谜语讲座,我才知中国的谜语历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猜谜的爱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了记载,在宋、清时期还十分兴盛。而惠州灯谜也有着一定的历史积淀,不但成立了谜语协会,从历届的民间艺术博览会上的猜谜热闹场景也能看出,惠州人对于灯谜有着炽热的爱好。其实猜谜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不无受益,更能增加生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