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吃饭更是早就已经不成为问题了。可是,我的电脑W文档里还是跳出了几个字:闲话大米饭。
我们的俗语“饭”就是大米饭。有一次看电视,有一句对白引起我极大的兴致:大人叫孩子们“吃饭了”。但当他们“吃饭时”却只是在吃馒头,我觉得非常惊奇。后来一打听,才明白,原来“北方人”说的“饭”,包括了馒头及其它杂粮。我想幸亏我了解到这一点,假如我有机会到北方游玩,朋友招呼吃饭时,当没吃到米饭,还以为被人忽悠了呢。
从小在南方小城长大的我,每餐都缺不了米饭。记得有一次自己淘气被母亲训骂,便赌气不吃晚饭,结果清早起来浑身无力,好像饿了很久,母亲端来一碗粥,就被我狼吞虎咽地“倒”进了肚子里。
我们这里说的“饭”,是用粳米煮成的食物,是广东人日常饮食的主角大米饭。按中医说法,药物用米有两种:粳米、糯米。糯米就是比较黏的米,粳米就是平时吃饭用的大米。中医处方习惯写粳米,仅区别于糯米。
大米饭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于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饭低,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大米饭。据说米饭成分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人体容易消化吸收。米饭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
广东人食用大米,习惯将其区分为几类调养身体的米:如粳米滋阴、糙米助消化、黑米补肾、糯米助排毒,最后还加了一条题外的食物搭配:小米,它养胃。
用粳米做的米饭,又称白饭,或简称饭。粳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留有胚与糊粉层的大米饭含有人体90%的必须营养元素,且各种营养素十分均衡,是身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广东人以粳米饭作为每天的主食,与五味相调配,就能吃一辈子。有俗语“一种米养出百样人”。除了喜欢吃白饭,还喜欢吃其它饭,如蒸饭、炒饭、焗饭、焖饭、粽饭等。焖饭的方式很多,可以说五花八门,所谓“一种米做出百样饭”。广东人喜欢吃焖饭,即使在调配料缺乏的年代,也会把饭做的又香又好吃。如糯米饭、麦豆饭、番薯饭、芋头饭、南瓜饭、煲仔饭等。
焖饭一般配料有:猪肉、鸡肉、腊肠、甜竹、蒜、葱、耗油、腐乳、生抽、花生油、猪油、盐、味精等各自按自己口味调配。用米一般要用粳米、糯米各一半。单用粳米也行,但饭就没那么软黏。据说糯米又叫江米,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百姓喜爱。糯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多量淀粉等营养成分,有人建议青春期应多食糯米饭。糯米饭,既有营养也比较简单,饭熟后,将配料煮熟,两样加起来捞匀,即可食。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生活贫困,口粮供应不足,人们只好用番薯或芋头芋仔饭同煮,以解决口粮不足。记得我小时候是困难时期,家里穷,经常吃不饱,为了让我能吃一次饭,母亲带我到城镇外郊区灯芯埔姑妈家,当我端起那碗饭时,满满的饭看到的尽是番薯丝,就那一次,番薯丝饭的味道缠了我一辈子,至今我都还害怕那番薯丝饭。现在,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吃番薯丝饭芋仔饭更是时尚养生,但我还是忘不了那50多年前的番薯丝饭。
焖饭很好吃,因它做法简单,款式多样味道香,颇受百姓青睐。如南瓜、豆角(豇豆)饭等。将南瓜、豆角煮熟,把饭倒进锅搅匀,配上油、鱼露,就成上等香饭。怎样做好饭,全凭个人的智慧和巧手,能够焖一次鸡饭或猪肉饭都是十分奢侈的;新世纪以后,人们生活好了,又怕吃的太好容易得“三高”病,就多吃青菜饭、麦豆饭等。麦豆饭吃了既不会得“三高”病,又让人吃的快乐,小孩子吃的有营养,大家都喜欢。
隔水蒸饭,是另外一种做法,不管是新米还是陈米,都能蒸出粒粒晶莹、香气益人的饭。按人头下米,洗净后用蒸钵盛之,放适量水。蒸锅水开后,即把放了米水的蒸钵放进去盖好,大火蒸至25分钟即可。这种饭水分没有流走,饭味香。现代讲究养生,蒸饭搭配其它养生品,也可以蒸出香甜可口的大米饭。在惠城区河南岸,很多饭店或饮食档口,都是以钵仔饭供应,颇受食客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