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站内搜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散文】民协采风记
作者:林惠聪(惠州民协会员)    来源:    日期:2016-11-16 19:14:30

 

1111日,民协安排采风,我勇敢地报名参加了。用勇敢两个字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对我来说,它多少体现这么一层意思。大约三年前,我以作家身份进入文化这个圈子,心里本来就有点虚。而采风,大家知道,一般是需要交出作业的:写一篇应景的文章。我非常钦佩那些张口即来,像水龙头一样哗哗啦啦流淌文字的人,对他们来说,采风作业不过是小菜一碟,而我写文章总是异常地困难,万一写不出来,该如何是好呢?所以对于采风我是有些害怕的。但这次,邹主席好像洞悉了我以及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会员的顾虑,不断地在群里作出温馨的提示:无需任何作业,大家只管轻轻松松去玩。所以我也就勇敢地报名了,而这一次采风是我平生的第一次。

虽然参加民协时间不长,但我深切地感受到全体会员对邹主席的爱戴和敬仰。从这样一件小事,主席的细心和关心就可见一斑。不过,关心归关心,邹主席可是恩威并重,在关心的同时,不断强调采风不可迟到,超过五分钟,任何人也不等,并对上一次115日采风迟到的会员提出严厉的批评。这让我心里有些紧张,千万不能迟到啊,要是让主席说上一句,我的老脸往哪搁呢?邹主席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管理民协需要严格的措施,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艺术家嘛,多少总是有点那个……我本人非常守时,一般不会迟到,但主席的郑重其事还是对我的心理产生了影响。

我和周小娅同路,约好早上一起前往集合地点,集合的时间是8点。我非常客气地征求小娅的意见,几点出门?小娅回复,7点半,半个小时足够。我算了一下,虽然是20分钟的车程,但上班高峰期,万一堵车……我对小娅说7点半太迟。小娅回复,那就720分,并说每次采风都要等很久。但我还是担心。710分好不好?小娅无奈,回复好。(说是征求小娅意见,其实是我在作主,这好像有点虚伪)敲定了时间,我忽然想起有个文友提过,小娅是个爱美之人,出门总要舞弄半天,我让小娅这么早出门,岂不是为难她?但为了保障准时到达集合地点,我只好把这一丝歉疚压在心底。

早上705分,小娅发来信息:已在路边等候。这比约定的时间还早了五分钟,而我因为手机信号不好,叫滴滴快车反而迟了五分钟,这样就让小娅在寒风细雨中又多等了十分钟。心里更增加了对小娅的歉疚。

一路顺风顺水,到达市政府集合地点,时间是730分。我不禁吐了下舌头,小娅不知将作何感想。过份谨慎的人难为自己就好了,为何要拖别人下水?在这里要向小娅说声抱歉!不过还好,小娅优雅地保持着她那招牌的微笑,并没说什么。

市政府大门前空无一人,天空飘着细雨,连门岗负责登记的保安室也门窗紧闭,我和小娅只好在门廊下避雨。过了十分钟,陆续有民协会员来到,他们聚集在路边,保安室的门也开了。我对保安说,我们是参加民协活动,并不进里面,只是在这里避避雨。一个领头模样的保安警惕地盯着外面,问道,那群人是和你们一起的吗?我说是的,你看,那个高大英俊的就是我们民协主席。保安松了一口气说,我们是担心上访。我不禁笑了,上访有那么可怕吗?上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问题,但我对此并不感兴趣,看时间差不多,便走出保安室,向邹主席报到。

终于坐上了中巴车,自己所需要负责的部分已经完结,可以放心地享受愉快的旅程了。车上有两位具专业水准的女歌手,为大家贡献了多首合唱歌曲,她们配合默契,让人大饱耳福,一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更让我觉得仿佛时光倒流。车中也有更加专业的主持人李运花,鬼马谐趣的调侃常让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中巴车满载着欢歌笑语,朝着今天采风的目的地——惠东稔山长排村——奔驰而去。

接下来的采风行程也许就不再需要我在这里饶舌了。因为这两天,微信群里铺天盖地的采风相片早已让没有参加活动的会员好像身临其境,语言在这里将显得苍白无力。但我还是希望描述一下让我个人觉得疑惑之处,这也是摄影器材力所不及的地方。

首先当然是今天采风的重头戏——长排村孔庙开光庆典。邹主席在车上提示了需要了解的要点:村子里的人并不姓孔,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村子会建造孔庙?这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吃饭的时候,邹主席找来了文化中心理事长、一个写书法的长者了解情况。原来长排村早在1780年就开始建造孔庙,当时叫孔子公。“文革”时期遭到损毁,现在则是重建。另据当地人,同时也是我们民协会员的周玉添先生介绍,改革开放后长排村曾一度吸毒成风,村里的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所以决定重建孔庙。用弘扬文化来拯救世风,虽不能立竿见影,确也是一项卓有远见的举措。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早在两百多年前,长排村就兴建了孔庙,几经变迁才形成现在这样宏大的规模。但疑惑并没有得到解答,不过是把问题前移了而已。1780年长排村又为什么会兴建孔庙呢?孔庙称为文庙,据说长排村人传统习武,难道是为了追求文武双全而兴建孔庙吗?这些我们不得而知。

与孔庙一样得不到清晰答案的还有下午参观的古老盐田。我们希望直观地了解整个晒盐工艺的过程,但无论是老盐工用稍显拘束的本地话如何卖力地解答,还是我们千方百计从各个方面去提问,最终还是听得一头雾水。也许老盐工难懂的本地方言是一个原因,也许老盐工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的理解方式存在差异。总之,最后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是:盐田引入海水,经过日晒,便会结晶成盐。至于中间的工艺流程,各个盐田里的海水是否需要转换,浓度在第一天的5度与最终结晶的24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需要操作等等,都是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还有让我感到疑惑的地方是,长排村除了建造五座大型的寺庙,还建有无数的姓氏祠堂。据说陈姓是村里的大姓,而我姓林,自然更加留意林姓。当我见到一个村子竟然出现四五个林氏祠堂(具体数目还不得而知),不禁感到奇怪:同在一个村子,同为林姓,应该都是族人,同宗同源,为何要分开建造这么多的祠堂?难道他们都是各个不同的分支?这在一个小渔村也是非常奇巧的事。同伴听到我的疑问,开玩笑说,也许他们之间有矛盾。

长排村洁净古朴,宁静祥和,穿行其中,让人有一种松弛舒适的感觉,但同时也给人留下缺乏生气的印象。大部分房屋大门紧闭,除了偶尔遇见几个老太婆,村民非常稀少。更让我感到惊异的是,村子里竟然看不到一朵哪怕细小的花朵,也没有任何盆栽,这里的人难道都没有爱美之心吗?虽然不种花不能与爱不爱美划上等号,但总是让人觉得怪异,也是非常少见的现象。

疑惑为长排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那些古老的围屋和民居也在静谧中默默述说着过去的荣光,仿佛都在暗示,想要了解长排村,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若如此,我当然是非常渴望将来还有机会重临此地,与古村落再次亲密接触。

带着美好印象,带着未解之谜,我结束了一天的采风之旅。长排村将会长久地存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或许,这也正是长排村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国文艺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民间艺术网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惠州文艺网 广东文艺网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hzmx2021@163.com
电话:李老师:13692898458 庄老师:13802872242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ICP备2024213192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24543532号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https://gdca.miit.gov.cn/    技术支持:sunkinglsx
你是第0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