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生茶花的老爸是个开饭馆的老板,生意做得很红火,尤其做狗肉煲很出名。在这山区的小县城里,不管是夏至节令抑或秋风起时,食客都会络绎不绝来品尝狗肉,饭馆几十米外都能闻到狗肉香。
老爸希望茶花读烹饪专业,将来即使不当厨师也可以当个懂烹饪的老板娘。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饭馆总归是给她继承的。老爸将这话与茶花商量时,茶花即时反弹。她觉得女孩家,系着大围裙,拿着大锅铲,一点都不斯文。再说,拿着利刀大块剁肉的场景,就活脱一个“孙二娘”。不干,没得商量。
茶花喜欢茶艺,喜欢茶艺的斯文和美。从旅游专科学校茶艺班毕业后,回来向老爸借钱开了一家茶艺馆,请了几个年轻丫头当服务员,自己当起了小老板。
茶艺精神已深深植入茶花的心里。她清楚,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正被愈来愈多的人理解和喜爱,而茶艺这一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已经日益受到寻常百姓的关注和欢迎。
茶花开始对服务员进行培训,把读书时老师教的那套理论现炒现卖。她非常认真仔细地向姑娘们讲述茶艺美学特征重在五个方面的内容:形式美、动作美、结构美、环境美和神韵美。让姑娘们掌握茶艺表演的四要素:茶席布置、茶艺程序、茶艺师素养、茶文化内涵……
其次,茶花学习别人做生意的经验,造造舆论,花些钱在县电视台卖了一则滚动的小广告。
万事俱备,茶艺馆择良辰吉日开张了。十几个姹紫嫣红的大花篮,在馆前摆成两排,上面写着某人某人贺赠。茶花心知肚明,除去七大姑八大姨和老娘舅送的三五个花篮外,其余都是老爸自己掏钱买了花篮来造势的。他爱面子,为了心爱的女儿,怎么也得显显阔绰。
也许是卖了广告,又或许是“新起屎坑三日旺”,加之装修还算雅致,开张第一个月,来了一些客人。月末结算,赚了些许。但茶花明白,茶艺馆的地租和装修费等等,用的都是老爸的钱。幸好已经开了个好头,她暗暗在心中给自己加油。
谁知接下来的两个月,客人渐渐稀疏,茶花有点心急了。再反反复复叮嘱服务员,严格按照程序,在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方方面面做足功夫,同时配上花生、核桃、瓜子之类的果品,可客流仍是不理想,茶花硬着头皮,再向老爸借钱,才勉强给服务员发了工资。
怎么办呢?年轻的茶花有些心慌了,她请教老爸。老爸说:“茶花,做生意要看周围环境和人群消费水平。这山区县城里,赚大钱的人不多。人们口袋有点钱,首先考虑是享享口福,民以食为天嘛。你那茶艺,是有钱人吃饱了撑的才去消遣的地方,小县城里又有多少人去这种地方消费呢?”
茶花听了老爸的话,觉得言之有理,但茶艺馆刚开张,也不能马上关闭呀,这会让人笑话。茶花只好求助老爸出招救救茶艺馆。
老爸仍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出的招,也是他最拿手的烹饪狗肉的手艺。
他悄悄告诉茶花,在花生、核桃、瓜子的果品之上,再加上一点精美小吃赠送茶客。这些小吃由他来负责,收费加在茶水里,再给客人打点折,就当薄利多销好了。
不出一个星期,茶艺馆门口贴出一张告示,告知消费者从即日起,每张茶桌一律配备四份精美小吃,且八折消费。果然,客流量有了回升。
其中一碟小吃叫“肉丁豆腐干”。那小指头大的肉丁,其实是狗肉。老爸用尽心机,将狗肉用生姜、料酒、陈皮、八角、茴香、花椒、草果等诸多香料焖了,再切成丁用烘箱烘烤过,拌与油炸过、切成丁的豆腐干,再浇上鲜红好看的辣椒丝及辣椒油,用精美的小碟子盛了,成了一道无与伦比的精美小吃。
来喝茶的客人边喝茶,边用小竹签挑着“肉丁豆腐干”细细品味,“咦,不错!”人人对这道小吃赞不绝口,有人一加再加,加碟的就要收费。一传十,十传百,茶艺馆生意果真有些旺起来。
茶花现在有体会了,斯文真是不能当饭吃呀,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幸亏老爸出招救市,否则,就是天天做足茶艺那十八般“武艺”也赚不到钱啊。
茶花现在每天上班都会在第一时间站在茶艺馆门口迎送客人,既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也表示自己经营好茶艺馆的决心。将来怎样,她不知道,只能跟着感觉走。她望着茶艺馆那块招牌,突然想起那句成语:“挂羊头,卖狗肉”。如今,她成了“挂茶牌,卖狗肉”了,只不过卖得不显山不露水罢了。
茶花的脸上,露出一丝别人不易察觉的无奈和苦笑。